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21-10-28 07:43洛松曲珍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洛松曲珍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实现学科成绩的不断进步,是科学教师的职责所在。优质完成教学指导任务,充分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动手过程中发现科学课程的魅力所在,同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其创新思维变得活跃,在接下来的探究环节必定有出色表现。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仅供其他的科学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科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策略,引导着学生们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理解感悟,得以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顺利走上个性化的发展之路。科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使其产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强调教学指导的面面俱到,教学效果自然十分理想,更多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乐趣,爱上了这门课程,充分发挥主体优势,才有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以及民族的希望。小学阶段就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深入挖掘其内在潜能的关键时期。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精彩纷呈,教学内容极其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吸引到他们的全部注意力,使学生们进入理想化的学习状态,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多项技能,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育人计划的全面落实指日可待[1]。科学教师必须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拓宽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同时丰富他们思考问题的层次,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们一边动手一边感悟,他们的可塑性极强,对于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等产生了深刻的记忆,拥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综合能力水平会有更大程度的提升。有效改善弊端现状,强化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学生们高效化完成学习任务,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

2、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一举数得[2]。如学习《蜡烛的变化》时,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将学生代入学习情景,如蜡烛为什么是固态的,什么时候是液态的;或者是蜡烛的数量不够,需要大家做些什么,应该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操作是可以的等。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切割、点燃,发现蜡燭的一些性质。之后还可以通过工具来自己制作各种形状的蜡烛,这时他们对蜡烛性质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而且动手操作非常有趣,能将学生长期吸引在这一活动中,不断对知识进行探究。当然这一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不断引导的状态,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操作和思考,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2开展趣味实验

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要改变教学常态,勇于创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实施趣味性教学,让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充满趣味性。如学习《空气的性质》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先为学生演示如下实验:将一团纸紧塞在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玻璃杯竖立并压在水底。在演示这一实验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纸团会湿吗?”并且教师不能将答案第一时间告知给学生,而是趁着学生兴趣高昂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以获得答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惊奇地发现纸团并没有湿,此时学生往往感觉非常疑惑。为此,教师就可继续向学生提问:“杯子中的纸团为什么不会湿呢?”学生纷纷采取相互讨论的方式以解决疑惑,借助这样的方式无疑将学生的求知欲推向了高潮,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清楚地明白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基础科学知识。

2.3合理设置悬念

小学生天真活泼,对于许多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科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置悬念,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如学习《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时,教师首先要准备好一些已经组好的灯泡线路,让学生认真观察,对线路有所了解,然后再自己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灯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指导学生完成。以现有的灯泡线路作为悬念,研究它为什么会亮,然后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灯泡”。这堂课还可以继续延伸,做“水果电池”。可以先设置悬念“水果也能发电”,这时相信学生都是好奇的,认为是不可能的,甚至有的孩子说:“那我们平时吃水果,会不会被电着?”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会与教师一起来制作这个水果电池,而且有了前面对灯泡连接线路的理解,很快能完成这个任务,在灯泡亮了的那一刻,新的一轮设置悬念也开始了,学生会继续探究为什么能亮,是不是每个水果都能当电池等等。设置悬念将简单的好奇心转变成科学探究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解决问题,让他们享受科学探究的过程。

2.4强化教学指导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强化教学指导,明确“言传身教”的意义。同时,教师还需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神圣性,更好的维护课堂秩序,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强化师生交流,积极思考,以此保障小学科学教学质量[3]。如在《热胀冷缩》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先拿出一块冰块,放在太阳下促使其融化。接着将水放入冰箱制作成冰块,观察前后体积的变化。在学生独自动手实验中,能够明白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就会缩小,水的这种变化被称之为“热胀冷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维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J].学周刊,2020(11)97-98.

[2]方芳.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12-113.

[3]王悦.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J].才智,2020(16)54-55.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