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娟 申杰
摘要:现如今,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与升级,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同时我国各个院校均设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出学前教育具有的明显特征。当前,许多地方院校在开展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缺乏对学前教育史的重视、学生未明确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的开展目的,学习兴趣匮乏及地方院校未针对学前教育史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手段等,对学前教育史的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了学前教育史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此篇文章主要探究了地方院校学前教育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首先,阐述了学前教育史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其次论述了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的审视与反思,再次分析了地方院校学前教育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地方院校学前教育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其他院校学前教育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史;地方院校;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史被许多师范类院校引进课程中,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史进行透彻了解,同时还可以拓展大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内容的范围。所以,许多地方师范类院校提高了大学学前教育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学前教育史教学期间依然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因此,对于学前教育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用相应的手段进行完善,进而增强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为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培育出更加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学前教育史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一)学生的参与和认知保持统一
目前,我国各个地方院校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出了很多中不同的评判标准,但是最为核心的标准是大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认知。在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很多学生不在教室听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有些学生是被动离开教师,由于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加快讲课进度;有些学生是主动离开教师,他们认为教师讲解的这些内容非常枯燥、无聊,对这些知识不感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因为胆子小不得不待在教室[1]。如果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加入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中,则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戏剧,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不需要表演,如果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仅是表面形式,实际上就是忽视大学生这些群体。如果教师为了快速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表演时,就会埋没了学生对真理、知识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信仰危机,由于教师在唱独角戏过程中,学生就是“在场的缺席者”。所以,学生的主体认知和参与是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的明显特征,由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的多么完美,同时不要求在技能技巧方面多娴熟,而是要求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践行,只有使“离场”的学生返回课堂,才可以使课堂教学激发自身的活力与效力。
(二)老师的个性以及共性相一致
大学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之一,在教学有效性提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作为深度知识的挖掘者、传播者,虽然给予了其学术自由的权利,但是自由权利的执行需要将追求课堂教学标准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的对象、内容、方法及目标等方面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其拥有专属于自己体系的标准与规律。所以,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按照基本标准,由于规范自身的遵循实际上是学生规则、责任、分享等精神境界与思想认知的引导,同时按照规范和追求共性的过程实际上还是所有教师“德性自觉”的过程。
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追寻的共性、遵循规范并不能需要千课一面、千人一面,要求不同教师将自己独特的一面进行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达到崇高的教学艺术境界。只有这样,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的有活力,每节课才会更加的丰富多彩,规范和规则更加灵活,学生才可以在学前教育史教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将交往当作背景的师生共同体
杜威是我国教育界非常有名的专家学者,他提到:学校并不是专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更重视社会组织。因此,不断构成将交往作为背景的师生共同体,能够加大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力度,同时还是确保学前教育史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学前教育史课堂既要求拥有学术高深的教师群体,缇欧弄是又离不开具备个性的学生群体,他们之间需要进行高效交流与沟通,唯有如此才可以有效传输思想与知识。
经过深入分析现代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态可以看出,地方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活动期间,依然采用原来的将赫尔巴特三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作为主体,凭借外在力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主导与控制,经过屡次增强与塑造,可以提升熟练度,最后采取量化的方法考查知识。”另外,因为大学生自身组织形态特点,教师除了课堂,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由于交往可以认可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同时还可以体现出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这些因素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群体的综合发展。这种因素还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回应,经过加强主体之间的交流、认同等,进而可以逐步形成大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结构[2]。
二、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的审视与反思
当前,市场经济利益在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驱动作用,尤其是在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用下,学前教育史的课堂与教学因为自身具备的历史性、理论性让教师与学生觉得非常无用、刻板。
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应然和实然相脱离的情况,存在学生数量和教学质量实际性悖论,逐步复制着社会中存在的很多世俗化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演唱独角戏,要不就是教科书的翻版,教学不能摆脱各种条框的约束,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在有用和无用的抉择中逐步偏向无用,大多数学生缺少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动力。但是通过观察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学前教育史并不是真正的无用。比如,加藤大春先生是我国非常有名的教育史学家,他说道:“需要深入思考外国教育史怎样对待‘用’的问题[3]。需要一种教育基本理论学科为目前一些实际教育业务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行方案,不能胜任。另外,教育史只能培育人们非常长远的教育眼光与对教育课题的感悟能力,然而这种眼光与能力可以形成人们意识的威力。因此,教育史在具体工作效能经常是迂回的,并不是直线进行,需要经历长时间才可以先出其具有的效果”。
三、地方院校学前教育史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学前教育史的重视
学前教育史与其他的学前教育专业课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其主要讲解古今中外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所以,许多教师都觉得这门课程没有较强的实用性,致使教师缺乏对学前教育史的重视,对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史产生不利影响。在新课程不断创新与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史这门学科设立的主要目的,教师的教学依然重视以往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因为缺乏对学前教育史的重视,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前教育史的有关教学安排与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这种现状导致学前教育史的开展工作不能快速进步,知识学生对古今中外的部分学前教育有关理论与历史发展进程缺少透彻了解,因此还未深入探究学前教育史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学前教育产生不利影响[4]。
(二)学生未明确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的开展目的,学习兴趣匮乏
因为学前教育史这门学科是近年来才融入地方院校学前教育教学中,再加上其主要对古今中外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改革进程进行深入探究,学生还不能深刻认识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史的课程教学中,进而减慢了这门学科的教学进度。通过和原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对比,这门学前教育史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在这种形势下,同样使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始终位于底层,缺乏对有关学习与研究的关注。另外,学前教育史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未采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学前教育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这门课程的开展造成深远影响。
(三)地方院校未针对学前教育史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手段
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新课程观念的引导下创新了教学模式,部分新课程同样融入课堂教学中。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的设立是地方院校教学创新与变革的主要代表。然而地方院校缺乏对学前教育史有关工作的重视,对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现有的问题还未采用有效手段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地方院校还未对教师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教学工作评估与监管方面采用有效手段,导致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另外一方面,地方院校还未制定完善的处理计划解决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上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总而言之,地方院校在学前教育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没有采取完善的手段,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史教学的进度。
四、地方院校学前教育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史的重视程度
学前教育史属于我国各个院校中的一门专业课程,还未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由于这门学科与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相比来说,没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并不能表示这门课程的设立不具有必要性。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院校开设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学前教育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历史进行透彻了解,进而为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借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需要深入思考这门学科,在课前备课工作中,需要全面思考课时的安全与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指导学生思考学前教育史的有关内容,同时对比一些实际的学前教育事例,例如,对于清末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与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就可以得知学前教育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历史背景,学前教育史的教学手段与教学重点出现非常明显的改变[5]。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在主动思考的情况下,提升自身对学前教育史这门学科的重视度,就会指导他们对学前教育在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发展过程进行透彻了解。下课之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安排有关学前教育史的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对于关于学前教育史的问题,学生需要主动交流与思考,这样可以使自己深入了解学前教育史的内容。
(二)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史的兴趣,明确课程开展的目的
学前教育史是当前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课程之一,学生需要明确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学前教育史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出具备中国特色的科学化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经过加强学生对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史的了解,可以为学生寻找适合当前社会学前教育的教学手段提供有利的帮助。学生经过学习与了解学前教育史,可以清晰的看出自己在学前教育工作中需要留意的问题与优化的学前教育方法。所以,学生需要激發自己学习学前教育史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思考教师讲述的学前教育史的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为教师明确指出有关问题,需要和其他同学划分小组进行主动交流与讨论,提升对学前教育史学习的重视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配合教师教学课程的安排进度,针对教师指出的有关课题设计,需要综合整合与使用有关知识,在课题设计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经过科学合理的使用学前教育史内容,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学前教育史的内容。唯有调动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可以快速实现这门学科的真正教学目的。
(三)出台相关的政策,提升学前教育史教学的有效性
许多地方院校在开设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过程中,不仅是为了响应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而且对于学生熟练掌握古今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许多地方院校还没有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史有关教学工作的问题中,地方院校需要进行相应思考,与此同时拟定有关的政策,巩固学前教育史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地位。对于教师与学生缺乏对该课程的重视,学校需要采取有关的评估与监管手段,按时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地方院校还需要按时组织有关教师探讨学前教育史的教学感想,经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对于学生在学前教育史教学过程中缺少学习兴趣这一问题,学校需要举行关于学前教育史的活动,快速改变这种学习情况。例如,学校可以将学前教育史这门学科作为核心,进行相关的课题设计,同时采取创新学分奖励凑是,经过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的兴趣,另外,还可以举行关于学前教育史的知识竞赛[6]。综上所述,地方院校在确保学前教育史的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院校提升对学前教育史的重视程度,同时采用相应的手段加快学前教育史教学效果的实现,才可以加快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的教学进度。
结论
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叙述可以得知,通过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史的学习质量,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地方院校中的学前教育史教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目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采用相应的解决策略,最终提升学前教育史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白云飞.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9,000(014):110-111.
[2]胡庆华,赵恩培.彝族聚居地区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必要性,可行性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36).
[3]赵四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实施现状及改革建议[J].青年与社会,2019(13):87-88.
[4]张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历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与改革探讨[J].知识窗(教师版),2018(9).
[5]颜芳.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24(004):36-40.
[6]马晶晶."国考"背景下地方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v.39;No.199(05):64-66.
作者简介:
一作:谭娟,1981年3月30日,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历史学学士,助教,研究防向:历史学,学前教育,工作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作:申杰(1982.4),女,汉,河北石家庄,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