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描写能较深刻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核心主题。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离不开心理描写。本文意图探讨中段学生在进行“内心独白”时,如何提高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描写;直视内心;关注细节;叙述方式
一般地说,文字要表现人性,往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的某些心理特征。现小学语文课本中也不失描写精彩的心理活动片段,在教学习作时,教师也经常提及描写人物时要采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对于心理描写,从三四年级开始,孩子就有一些了解并尝试运用,但多数还是不大会灵活变通,也不熟悉用多种方法进行心理描写,乃至到了五六年级,让孩子表达内心想法,往往一句就戛然而止,内容空洞,不忍直视。通观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学生的心理描写还不十分完善,有时显得幼稚,缺乏深度,且个性化描写不足,情感的“音域”相对狭窄。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心理活动的描写,它能较深刻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核心主题最直接的手段之一。笔者认为,内心独白法、景物衬托法、行为暗示法、语言暗示法、表情透露法等都是心理描写方法,且其技巧方式各不相同,但其目的和作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刻画人物,表达主题。针对中段孩子学情,依据该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传统的心理描写方法——“内心独白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以掌握“内心独白法”作为心理描写突破口,培养孩子兴趣和写作自信,或会取得“一通百通”的效果。那么,作为最传统的心理描写方法——内心独白法,在中段时期,学生实践时,该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描写能力呢?下文将分为“关注细节”与“关注形式”两部分予以展开论述。
一、关注细节
“内心独白”是主人公内心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无穷无尽的自我对话,在这对话过程中,主人公往往会涉及到与外界的客观事物进行交互。对交互的对象与交互过程的细节处理,决定了心理描写的准确性和情感细节的真实性,以及个性化的深度。运用“内心独白”法需关注细节。如,三年级上册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中就有许多描写采用了“内心独白法”。“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文中这两处“内心独白”皆是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的思考,通过作者对细节的关注,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巧妙体现出了一个刨根问底,善于思考的“小科学家”形象与其内在的科学精神。
再如,《我不能失信》一文中也有一段写到了宋庆龄的内心活动:“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在独白中,作者抓住了鸽子的外形特征,进行了一番详细地描写,此番处理正是为了体现鸽子的迷人与可爱,为了表达宋庆龄对它的满心喜欢及对去伯伯家拜访的期待,也为之后宋庆龄的“守信”铺垫。
“内心独白”法让人物直接倾诉衷肠,越细致入微的也越打动人心,好的“内心独白”表述离不开细节的处理。在“内心独白”法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们多去关注生活细节,在与外界交互过程中多感悟生活细微,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做到情真意切、言之有物。
二、关注形式
心理描写的方式是用艺术的形式对人物心理作出理性的分析,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内心独白”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孩子们关注实质细节外,还要引导他们用不同视角方法去阐述他们的内心真意,以求孩子们不断完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艺术,提高“内心独白”的质量。在心理描写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心理的描写,艺术表现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一)第一人称叙述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常见于日记、自传和书信体小说形式。在这些作品中,主人公即作者本人,其心理叙述是非第三者参加的主观叙述。这种叙述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地表现单一的心理主题,而且由于是自己叙述自己的内心生活,所以具有自然、通真的特点,能产生感人的艺术说服力。如,《给予树》一课中的“我”是一位生活并不宽裕,但仍竭尽全力想给予孩子幸福与快乐的慈母。“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寬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着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发现金吉娅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时,“我”又产生了新的情绪——不理解,甚至是气愤。文中“我”的心情变化,都在这自然、通透的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内心活动中。
(二)第三人称叙述
《矛和盾的集合》一课中采用了大量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内心独白”。如“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作者站在第三者的客观立场上,对发明家的心理活动做客观的社会分析与评价,并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心理描写手段,描写了发明家发现问题后又思考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进而又发现问题……在一次次思考中进而发明了“坦克”的过程。作者在这里还自由地利用艺术时间,根据主题的需要,对瞬间发生的心理活动作详尽的铺张的叙述,把艺术时间拉长,对长期发展的心理事件作简短的略述。
三、结语
“内心独白法”作为人物心理活动的传统描写方法,能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之目的,针对中段孩子学情,依据该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该方法易于理解和掌握,且在写作教学中易于推广。“内心独白法”在教学中要做到两个注意:一、关注细节,引导孩子们多去关注生活细节,在与外界交互过程中多感悟生活细微;二是关注形式,掌握不同视角方法去阐述他们的内心真意,提高“内心独白”的质量。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孩子们仍少不了多多实践。
参考文献:
[1]于胜民.略论欧洲文学中心理描写艺术的发展.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P99-104
[2]王孔文.浅谈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作(写作论坛).2012年第6期
作者简介:俞碧霞,单位:宁海县银河小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