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联动:开启美术常态课教学新样态

2021-10-28 11:37孙筱坤戴西洋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学联动

孙筱坤 戴西洋

【摘 要】“三学”联动,是美术常态课教学中探索的一种质朴、高效的教学样态。本文从“三学”联动的内涵与表征、“三学”联动在美术常态课中的现实意义、“三学”联动的美术常态课堂的抵达路径三个方面,探索在常态课堂教学中,由“知识传递”向“知识重构”的转变,让师生在美术常态课中拔节生长。

【关键词】“三学”联动 常态课教学 新样态

审视当下的小学美术各类公开课发现,听课教师在现场时心潮澎湃,回到常态课堂时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这类课过度的包装以及他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运作。尹少淳教授指出:“一节美术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常态化。”美术常态课应是日常“基石”教学,是骨干教师由常态课华丽蜕变优质课的摇篮。笔者尝试从“三学”联动内涵及表征、现实意义、抵达路径三方面阐述,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艺术认知和实践过程,让碎片化、符号化的“知识传递”真正进入“知识重构”,促发学生质疑、实践、感悟,实现师生智慧生长。

一、“三学”联动的内涵及其表征

(一)“三学”联动的内涵

美术常态课中的 “三学”联动,指先学、问学、拓学。先学包括课前先学与课中先学,是指让学生的个体经验与美术教材知识建立关联,以学生自习为主、无须教师直接介入的学习活动。问学,有追问、叩问,是整个常态课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问学聚焦三维目标,在问题导向中组织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体验与发现,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艺术深度理解、建构新知的过程。拓学,分课中拓学和课后拓学,是指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后,需要及时将教材知识与自己的认知系统对接,将美术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拓学是实现深度学习后知识迁移的学习活动。

(二)“三学”联动的表征

1.关联性

“三学”联动在美术常态课堂教学中是互相关联、相互联系的。先学是问学、拓学的基础;问学又是先学、拓学的枢纽,也是常态课中的关键环节;拓学是先学、问学的升华,是学生完美相遇的催化剂。因此,美术常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转换又密切联系的系统过程。

2.建构性

“三学”联动在常态课中强调美术知识的建构过程,要求授课教师对美术知识进行深加工,聚焦重要目标,把准核心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逐步习得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艺术知识的本质。

二、“三学”联动在美术常态课堂的现实意义

(一)尊重了学生的经验

美术常态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场域,需要尊重学生经验,借助其已有经验重构、统整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从而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无限可能。

(二)促发了学生的生长

高效的美术常态课教学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设计严谨、知识有序,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真实呈现,具有质朴的原动力,教学应更趋于实际、实效,使学生们由高原向高峰攀升,走向美术课堂的融合生长。

(三)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

“教”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美术常态课中的“三学”联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借助先学、问学、拓学,引导学生对解決问题中的思维、方法、过程进行梳理、反思,改善与提升学生元认知技能。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真正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

三、“三学”联动:美术常态课的抵达路径

(一)先学:撬动美术常态课堂生长的起点

先学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围绕既定目标的自学,引导学生嫁接好课前自学和课中自学的关联,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因此,先学是撬动美术常态课堂生长的源头起点,也是推动问学向纵深发展的铺陈。

1.课前先学,链接生活经验的关联

教师应设计基于学生课前“跳一跳,够得着”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围绕预设目标发现问题,提出困惑,练习新知,让学生进入自学艺术之旅。以三年级《对称美、秩序美》为例,笔者课前给学生预设自学任务:(1)请仔细观察、收集自然界、生活中有对称和秩序美感的事例。(2)你对对称或秩序之美感兴趣吗?请草图一幅小稿画面。不少学生基本完成了先学的任务,课前先学激活了学生的美术学习潜能,也节约了新授教学时间。

2.课中先学,接通课前先学的关联

陶行知先生说:“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教师们应转变观念,课中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实践机会,接通课前先学的关联,促发学生明晰盲从点,适时调整学习任务,把握先学步骤,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仍以《对称美、秩序美》为例,笔者创设适合学生的趣味比较、对比观察、以错纠正先学之法,在学生感悟对称和秩序的细微美感后,笔者启发提问:“在自然界里,你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富有美感的对称图形呢?”在学生立马说出树叶、花朵、雪花、蜻蜓等后,笔者先引导学生3分钟内尝试剪出对称图形,再情境分步示范折、画、剪出一幅蝴蝶对称图形。从课前自学尝试练习到课中先学,使学生们从自主学习实践体验中感受到艺术乐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投入意识。

(二)问学:聚焦美术常态课堂的生长点

在问学的美术常态课里寻找艺术生长点,美术教师应当避免因问题过浅或过深而导致学生“走碎步”或者“休克”。学习始于问题,需先“问”后“学”,以“问”促“学”。问学含追问、叩问,引领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追问、在重构新知中精准叩问。

1.持续追问,形成学习主线

以四年级《大师画我也画》为例,笔者顺势趣味演示了多角度、不同方位五官动画示意图,再对比正面、左侧面、右侧面特征后。笔者追问学生:“现在知道毕加索《朵拉·玛尔》作品采用什么方法吗?大师作品美在哪里呢……”有人说重组法,有人说夸张法,有人说分解法……有学生赏析后说:“美在创意。”有意义的追问,形成研究主线,进而有效地驱动教学的进程。正确的内容要追因,不对的内容要追错,肤浅的内容要追根。

2.精准叩问,聚焦核心内容

继续以《大师画我也画》为例,笔者准备好了8开黑色砂纸与油画棒,让学生们感受创作的仪式感。笔者在示范时,迅即叩问:“在这局部示范中,你们知道采用了什么画法吗?”立马有学生说组合法、变形法、夸张法……在作业评价环节,笔者捧着有流畅的线条和艳丽的色彩的学生作业,再次叩问:“你们今天在大师毕加索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呢?”“我学到了大师的重组法”“我学到了大师的独特创意”“我感悟了大师的夸张美”……在美术学习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精确叩问,把停留在表面、表层、表象的思考问题引向深度学习,点在核心内容的命穴之处。精彩的叩問,能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精确的叩问,使学生由模糊变得清晰,让常态课堂上真正地发生美术学习。

(三)拓学,化解美术常态课中的盲从点

拓学应是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与延伸,促发学生美术新知有效迁移,释放学生们的时间与空间优势,让美术常态课教学效果“持久保鲜”。当然,没有先学的渗透和问学的有效推动,拓学是苍白无力的,良好的拓学必定催化先学、问学效果。

1.课中拓学,促发学生生长

(1)化解盲点

笔者在执教一年级《船》时,发现教材里提供的几幅船的图片,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需求。一年级学生对船的概念、用途不了解,这时候需要教师创设课中拓展教学。于是,笔者创设情境,先呈现波涛汹涌的大海,再陆续展示捕鱼的海船、快速的帆船、豪华的游轮、游弋的军舰等,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感受大海的美景,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各类船的外形、用途,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2)延伸知识

笔者在执教五年级的《山水画》时,师生对沈周的《吴中山水图》进行分析得到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近树叶茂等绘画秘诀,可惜教材上缺少佐证沈周的详细资料。于是,笔者拓展了其代表作《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等作品,延伸认识到沈周是苏州本土山水大家,是吴派开创者,由点到面了解沈周整体情况。因此,有经验的美术教师,巧妙运用课中拓展延伸策略,能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2.课后拓学,实现知识迁移

部分教师错误认为:课后拓学可有可无,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细枝末节”的课后拓展上。其实,适度的课后拓学能夯实教学内容的厚度,实现知识迁移,助推学生激起艺术求知的欲望,实现美术常态课教学“常上常新”的奇效。

(1)夯实厚度

以六年级《家乡的老房子》为例,在教师帮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民族的建筑艺术特色时,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家乡老房子的文化内涵,和感悟其中的表现技法。拓学阶段,笔者深情总结道:“这些沧桑的老房子,在艺术家的笔下蕴含着深深的乡愁文化,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展示能突显国画水墨晕染的朦胧美、油画表现力强的震撼美、农民画色彩对比强烈的质朴美等的相关作品,把学生们带到了艺术新境界,弥补了课内专业知识的不足,夯实了教学内容的厚度。

(2)知识迁移

以四年级《多姿多彩的靠垫》为例,进入拓展环节,笔者说:“同学们非常棒,画出了多姿多彩的靠垫作品。其实,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纹样设计方法还可以装饰在我们常见的地毯、窗帘、皮包等物品中,建议课后大家趣味调查一下,哪些生活用品可以装饰纹样……”播放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原来绘画如此接近生活”,顺利引导学生由常规绘画走向专业设计的知识

迁移。

“三学”联动,是美术常态课中大胆探索的一种质朴、高效的教学新样态,有效实现了学生美术学习由“知识传递”向“知识重构”的转变,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设计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最终实现师生的拔节生长。

猜你喜欢
三学联动
小学语文课堂“三学”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与《汉语修辞学》的教学
大策划意识的实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方式探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育学生“三学”素养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人物描写“三学”写作法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