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形成理性思维,同时也要让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这集中体现为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提升。
那具体在课堂中如何将深度思维能力落地呢?小学生尚处于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而且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很大的感性经验成分。我们可以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循序渐进的思维驱动,达成三个层次的教学递进:初识教材,与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深入教材,完成信息加工与处理;超越教材,进行内容欣赏与价值评判。
通过布鲁姆认知目标进行问题的设计,提问方式也是逐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学生们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比如,引导学生在观察课件后关注细节,进行有目的的提问,提问后学生可以采用原文进行回答,或者是提取关键信息,将其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在进行链接生活经验和个人观点提问时,由于学生自己的語言组织和表达还不够丰富,也比较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并且准备充足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更在于解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设疑置问,培养思维的准确性;要关注意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优化过程,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此外,还要努力改变传统思想的误区,如习惯于顺境思维、趋同思维、经验思维、局部思维等。
(戈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