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伴随着“工业4.0”时代到来,全球产业结构开始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此阶段经济发展的实质特征是资源生产率大幅提高,同时经济增长逐步摆脱传统资源的依赖。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也是我市制造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求。在分析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存在的制约问题,提出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加快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服务业;联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 3198.2016.22.009
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对我市经济的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而来,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70%,我国一些主要发达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服务业发展的平均水平,占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地位日趋显要。近些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以后,大连市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伴随着自贸区的批复,大连的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也将得到更快的进展,现代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趋势显著,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快报)实现3281.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9%,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GDP增速。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联动发展。2012年7月,省政府又应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服务业发展中的税收、土地使用、兼并、水电费用、中小型服务企业融资等问题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从各地出台的政策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均把加快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作为结构调整、增强城市功能的战略重点。2014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基本发展原则。进一步强调了发挥生产性服务研发设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及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等区域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
2014年,大连市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大力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全市服务业实现量质齐升的同时,也对制造类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2014年,我市实施了“工业企业分立生产性服务业”行动计划,鼓励、引导、扶持大中型工业企业,把附属的服务业从工业企业主体分立,注册成立独立的服务业法人企业,实现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双增长,目前已有包括冰山集团、瓦轴集团、大橡塑等首批390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完成分立工作。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00多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3.9%,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
2 围绕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完善政府工作的职能定位
2.1 科学制定联动发展的战略方向
辽宁省“十三五”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省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由装备产品输出为主向技术、产品、标准、服务输出转变。也就是要求我们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统筹产业发展,形成由单一制造业发展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方向。
要将大连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之一,在产业定位中就要有一定的调整,我市目前科学研究、信息技术与生产的结合并不紧密,尚未形成产业联动发展合理模式。为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一定要与科学技术、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立,进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并根据经济发展特点和国家宏观战略及时调整产业引导方向,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整体提升。
2.2 建立健全联动发展政策体系
不断强化政策出台的有效性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于一些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给与一定的政策倾斜。适当降低准入标准,即降低对注册资金、业务规模的要求;放宽对注册对象、业务品种和经营区域的限制;对于重点发展行业应在资金上给予优先、持续、有计划的支持;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和渠道,以引进科技型、规模型的外资项目为目标,通过整合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布局结构等,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资质量;在税收和用地等方面对重点生产性服务企业予以支持。要积极完善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和科技政策。加快推进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利用省、市各类基金、课题研究经费等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中去,进而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把人才培训培养作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重要内容。利用大连在高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人才培养基础方面的优势,政府与多方教育部门联合出台一些企业补贴政策,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鼓励企业接纳实习大学生及接纳见习高校毕业生。通过政策引导逐步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软环境建设。
2.3 努力营造诚信守信的经营环境
我国的市场运行机制之所以在很多时候无法实现良性运转,其根源在于缺少一个诚信体系保障环境。与传统生产型行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需要信用体系的支撑和保障。但是我市乃至全国的生产性服务业都存在着,市场运行机制不规范、行业内监管体系不健全,企业间诚信缺失,第三方监督机制缺失等状况,导致生产性服务业无法与制造业同步健康发展。许多生产企业之所以不进行服务外包,其重要原因就是一些生产性服务企业不诚实经营,在明知无法完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服务,最终导致市场信誉的丧失。这迫使一些生产企业在明知运营成本提高的前提下,仍然进行自我提供服务。
为此政府应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信用约束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同时打破个别企业在某些区域的市场垄断地位,逐步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融入市场竞争,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效能。调整工作重点,整顿和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严厉打击违规、失信的不良行为,优化行业市场环境上来;鼓励和帮助行业建立行业协会,形成发挥协会的引导和自我规范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健全全国性互联、互能的诚信系统,加强对企业生产、交易履约情况的监督与跟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诚信监管体系。
3 定位重点发展方向,推进联动步伐的核心领域建设
3.1 要重点发展和培育创意产业与科技信息服务业
一是以产品设计为重点,实现创意产业核心式发展。加快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核心的软件产业园建设,鼓励企业围绕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开展自主创新,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二是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和保税区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利用其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比较完备的新城区为先进装备制造聚集区提供高知识、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以瓦房店和长兴岛为中心的渤海区域和以庄河、花园口、长海县为中心的黄海区域要发挥其海洋经济优势,利用先进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和配套、精细化工等产业发达的特点,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临港物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态环境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以求快速拓宽各种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工业化水平。
3.2 巩固和提升物流业与会展业
大连作为东北的对外产品和信息进出枢纽,完全可以利用好我们的区位优势,将物流业与会展业作为我市今后大力推进的重点行业。一是加快集聚高端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与沈阳、营口、丹东、锦州等海陆空物流体系的规模化集约式发展。借助国际航运中心和各类高档商务载体的建设,积极发展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融资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发挥中远集团、大连港集团等多家区域大型企业的优势资源,使我市成为与天津、上海港区相配套的环渤海经济带航运商务中心。二是打造我市会展品牌。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大连国际服装展览会,但是辐射范围和品牌效应都有待提升。在这一点上,大连可以借鉴新加坡会展产业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东港会展区和星海会展区以及各类多功能体育馆等基础设施,打造一个或多个类似于新加坡航展级别的大型展会。同时充分加大政府层面政策的推进步伐,围绕工业4.0时代中新兴的产业和产品进行发展定位,比如围绕着绿色环保产业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等,从市场空缺着眼,尽快形成品牌优势。效仿德国汉诺威会展业发展模式,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和高端参展商合作,打造多个行业一流展会,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3.3 要做大金融、中介与国际贸易
扩大金融服务业的服务领域,加快吸引境内外各类大型金融机构和股权及风险创业投资机构集聚大连;为非上市股份制企业产权流通和债务融资提供政府监管下的交易平台。争取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并购或合作经营,形成全球化销售网络,提升与国外高端生产性服务供应商的合作层次,同时也为制造业的国际化推广开拓有效渠道。一是以中韩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综合体,将贸易融资、信用担保、信贷等业务,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综合类、衍生类业务同步融入到区域综合体建设中去。二是提高中介业专业化水平,提升中心城区竞争优势。针对大连临港经济的区位优势和传统制造业发达的特点,大力推进海事、海商、船务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业务发展,强化非诉讼业务,鼓励和指导企业参与商务谈判、收购、并购、融资、专利、产品检测等业务。完善提升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三是充分发挥载体优势,逐步提升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借助“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扩大国际贸易的地域范围,加快各类国际交易平台建设,拓展国际销售、国际配送、国际采购等功能,积极吸纳东北以及山东省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强与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产业衔接,利用其农产品、冶金建材、医药等产业的强大优势,合作在大连设立产品销售中心,搭建国际交易平台。四是要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
2016年1月20日,商务部等多部委联合根据《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办法》对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申请城市开展了综合评价。大连在21个示范城市中,整体排名较2014年有所下降,主要问题体现在产业发展情况和基础设施状况。为了更好地发挥大连环渤海经济带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核心作用。首先,要加大承接在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进而提升高技术服务业产业收入;加大园区服务外包收入占城市服务外包收入的比重。其次,产业政策是地方政府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近年来各示范城市陆续都从不同角度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但是还应该继续加大在财税优惠免除金额和优惠金额方面的政策推进力度。再次,在财政支持资金的拨付方面,2015年大连是21个示范城市中,中央财政资金实际拨付金额最高的城市。但是大连的地方财政根据中央财政资金配套实际拨付金额却明显不足,因此应加大此方面的资金预算与配套投入。
4 结语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作为推进“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取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并举,坚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为此,政府和行业等机构有必要继续采取一系列的促进举措,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深化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各项改革,增强各类服务业企业活力,落实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辽宁经济的“升级版”。
参考文献
[1]罗松山,杨宏.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投资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2009,(20).
[2]张建华.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4).
[3]张秀芬.加快发展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措施——基于比较优势的角度[J].中国集体经济,2010,(02).
[4]宣春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分析——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J].市场周刊,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