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燕
古语云:“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偶尔犯一些小错不仅无伤大雅,而且能让人感觉真实,从而赢得人心。
老师和同学都希望小德参赛获奖,为学校争光,但小德死活不答应,就跟明星耍大牌似的
初二男生小德是学校的名人,因为他的英语成绩出众,口语相当标准,与他交流过的英语老师都对他赞不绝口。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小德的父母早年在英国做访问学者,小德出生在英国,上小学前一直生活在利物浦,与当地孩子厮混,英语口语不好才怪。
但令人奇怪的是,小德拒绝代表学校参加校际英语演讲比赛。在老师和同学看来,只要小德参赛,获一等奖如探囊取物,拒绝参赛不仅可惜,更是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渐渐地,小德看懂了同学们的白眼,知道自己马上要被孤立了,于是向父母提出转学的要求。
小德的爸爸查先生认为小德小题大做,不过,他对小德拒绝参赛也不理解,莫非有什么心理障碍?于是找到我咨询。
查先生告诉我,小德平时挺活泼的,与小伙伴玩耍时也有说有笑,没有什么异常,只是遇到出头露面的事,总是退缩:“比如,每年春节家族聚会,小德叽叽喳喳挺开心的,但轮到他向爷爷奶奶敬酒,他就哑火了,赖在椅子上不起来,脸憋得通红。其实,我早就教过他几段敬酒词,中文英文的都有,还演练过,但他总是临阵退缩,让我很没面子。”
我问:“小德平时是否很在意自己的形象?”
查先生笑了起来:“可能是从小和英国小孩玩得多,小德言谈举止都很讲究。现在进入了青春期,更是臭美得不行,衬衣要天天换,早晚各洗一次澡,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我都不好意思再骂他‘臭小子了。”
我问:“他拒绝代表学校参赛,不会是跟老师或同学闹矛盾了吧?”
查先生举起手发誓:“我跟小德的班主任做过深入交流,小德在学校绝对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不愉快。真实情况是,老师和同学都巴望着小德参赛,为学校争光,但小德死活不答应,就跟明星耍大牌似的。”
单独与小德交流时,他十分恳切地表示,他非常愿意为学校争光,也相信自己有获得一等奖的实力,但登台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讲,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你究竟在担心什么?”我问。
“担心出丑。”小德目光躲闪,“我不擅长当众说话,每次老师课堂提问我,我都心跳加速,好像要死了。如果当着更多人,其中还有英语教育界的权威老师,我肯定会出丑的。”
我问:“我猜,你一定有过出丑的经历吧?”
小德不停地点头:“在英国时,小伙伴们笑我英语口音重,总是纠正我的发音;回国后,同学们又嘲笑我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总是我话没说完他们就打断我,纠正我的发音。”
我问:“每次被纠正,你都感觉丢人,是吗?”
小德说:“是啊,我就像个傻子。”
我问:“所以你在公众场合尽量不说话,你觉得只要不说话就不会出丑,是吗?”
“现在老师和同学都逼我上台出更大的丑,我只好转学。”小德突然抬头盯住我,“老师,我不会是得了什么心理疾病吧?”
同样是打翻咖啡杯,优秀者与平庸者给人留下的印象截然不同
我笑着摸了摸小德的头:“胡说什么,怯场多正常啊,要是让我上台演讲,还得用英语,我早就落荒而逃了。”
小德笑了,又马上收敛笑容:“要是我不那么怯场就好了。”
我说:“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实验,是关于出丑的,我讲给你听一听吧。”
这个实验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于1966年主持的。艾略特招募来48名大二学生,让他们观看以下四段情节类似的采访录像:
第一段录像,接受采访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在采访过程中态度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有自信。他的精彩表现完美无瑕,不时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二段录像,接受采访的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竟然碰倒了桌上的咖啡杯,咖啡把记者的裤子弄湿了。
第三段录像,接受采访的是一个普通人,他不像上面两个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一点也不出彩。
第四段录像,接受采访的也是个普通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也碰翻了咖啡杯,弄湿了记者的衣服。
录像播放完毕,艾略特请48名大学生从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和一位最不喜欢的。
我问小德:“猜猜看,谁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誰又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小德毫不犹豫地说:“第一个最受欢迎,最后一个最不受欢迎。”
我问:“为什么这样选?”
小德说:“第一个是杰出人士,接受采访时不出丑;最后一个太平庸,而且接受采访时出了丑。”
“你猜得很有道理,不过和实验结果有些出入。”我说,“最不受欢迎的是第四段录像中的那位先生,几乎所有大学生都选择了他。可奇怪的是,大学生们最喜欢的不是第一段录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录像中碰倒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大学生选择了他。”
“怎么会这样?”小德大惑不解。
我告诉小德,心理学上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优秀的人通常给人一种不真实的、不可亲近的、冷漠的感觉。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不是真正接纳和喜欢,而是保持一定距离,敬而远之。偶尔的失误则有可能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让能力出众者更有人情味儿,更接地气。
另一种解释则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角度出发,认为人们通常情况下喜欢有才能的人,有才能与被喜欢程度成正比例关系。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过强,强到足以使对方感到卑微、无能和价值受损,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人首先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任何一个人,无论如何不可能去选择一个总是提醒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来喜欢的。相反,一个经常犯一些小错误的能力出众者则降低了这种压力,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保护了他人的尊严,因而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艾略特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出丑效应。”我进一步解释,“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你只把优点展示给别人看,而把缺点藏起来,是不是有欺骗之嫌?如果你把自己的优缺点都爽快地展示出来,是不是更诚恳?古语云:‘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只有真实才给人最深的印象,才能走进大家的心里。”
小德笑逐颜开:“原来这样啊!”
我继续开导他:“你看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接受采访时她的形象并不完美,说话也大大咧咧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她?你觉得大家刷她的表情包是在嘲笑她吗?”
“不,是喜欢她!”小德说得斩钉截铁。
我笑了:“所以,小伙伴们纠正你的发音也不是嘲笑,而是喜欢,除非他们因为你发音不准而排斥你。”
“没有人排斥我!可能真的是我想多了。”小德脸红了,小声说,“这两天,有好多同学发微信鼓励我,说永远支持我呢!”
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准备工作
我对小德说:“现在我们来聊聊你参赛的事吧。老师和同学都鼓励你参赛,不愿看到你放弃这个机会,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小德回答:“因为英语对我来说算半个母语,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大把握获得一等奖,为学校争光。”
我说:“没错。也就是说,至少在英语演讲这件事上,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根据出丑效应,人们通常会更喜欢出一些小错的优秀的人,不那么喜欢完美无瑕的人,但你却担心成为前者,巴不得成为后者。这就是你的问题所在。你究竟是想让大家喜欢你,还是想让大家讨厌你?”
“当然是想让大家喜欢我!”小德快急哭了。
我说:“那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就算在台上出些差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德像是想通了,紧张的表情松弛下来。过了一会儿他又问:“在台上出些小差错也就算了,我担心自己怯场影响整体发挥。”
我告诉他,每个参赛者上场之前都会有怯场心理,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要缓解怯场心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充分准备。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准备工作:选题要符合比赛规则,要对观众和评委有足够的吸引力;演讲的资料要充足,而且要分级别准备,一级的必用,二级的选用,三级的备用,以应对现场的需要;对演讲提纲要烂熟于心,不能弄错顺序;对演讲语调、语速要进行多次演练,做到准确把握演讲时间;认真选择参赛服装,仪表要自然大方;向往届参赛者请教比赛经验;等等。
第二,适应变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演讲比赛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口才,也考验参赛者的应变能力,所以,要对现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足预案。比如:观众原计划有300人,到场后发现观众足足有2000人,会不会紧张?裁判原定是市級英语优秀教师,到场后发现裁判中有两位外籍人士,要不要修改演讲稿?本来准备了20分钟的演讲,到场后被告知只能讲10分钟,删减哪些内容?诸如此类的变故在演讲比赛中很常见,所以,演讲前别忘了收集以下信息:
1.有无固定论题?论题范围是什么?
2.观众成分,包括人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
3.演讲地点,包括地理位置、场地大小、用话筒还是用耳麦等。如果有可能,最好亲自去演讲地点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
4.演讲时间是多长?有无变化?
第三,练习放松。上场前如果仍感到紧张,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让自己尽量放松下来:
深呼吸
做深呼吸的目的是给大脑输送充足的氧气,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深呼吸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是控制好声音的秘诀。
做肌肉放松训练
肌肉放松训练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位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也可以绷紧小腿,然后放松。如果时间充足,可以从头到脚都做一遍。
肌肉放松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使肌肉放松,最终目的是使整个身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松弛和大脑的正常运转,有助于在重要场合正常发挥。
小德参赛那天,我以家长身份陪同,见识了一场精彩的英语牛娃对决。当然,小德是其中最优秀的,不出意外地获得了一等奖。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