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
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给全国家长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开学礼:有史以来针对未成年人最严格的网络游戏限令。《通知》主要有以下四项举措:
第一,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第二,明确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和登录。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第三,加强对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网络游戏企业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间限制、实名注册、规范付费等方面要求的落实情况,出版管理部门将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四,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行动起来,切实承担监护守护职责,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合力。
兰州家长舒先生对上述措施举双手赞成:“网络游戏祸害青少年这么多年,国家早就该出手整治了!我儿子今年10岁,刚刚迷上网络游戏,他运气真好,赶上了好时候。”
唐山家长许女士痛心地说:“可惜啊!这样的政策如果早点出台,我儿子就不会因为玩网络游戏辍学了,他现在已经没救了。”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笔者,近几年来,国家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次的《通知》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国家新闻出版署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
2020年12月,中国游戏产业协会发布了《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并宣布正式进入试行阶段。适龄提示也被纳入游戏版号申报要求,已经运营的游戏将完善适龄提示标识及相关提示内容。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提到:“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络游戏服务。”
朱巍解读道:“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意味着网络游戏实名制向未成年人推广有了法律基础。”
建议家长们赶紧清理一下孩子的游戏账户,如果是家长的身份信息注册的,立刻注销,坚决堵死这个漏洞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对网络游戏限令大多持支持态度,但也有家长认为落实有难度。
徐州家长范先生说:“国家的政策固然好,但落实好才是真的好。这样的限令也不是第一次下达,每次都被不法商家找到漏洞,结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受害的还是孩子和家长。”
北京燕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麦春岭认为,范先生所言并非牢骚:“从未成年玩家的角度来说,落实真的存在一定难度。比如,针对国家此前的限令,这两年网上出现了一条灰色产业链,非法向未成年人销售成年人身份证信息,生意居然很好。如果不斩断这样的产业链,落实限令就是一句空话。”
笔者调查发现,网上确实有不少帖子声称可以有偿帮助未成年人摆脱监管,并标价10至200元不等,承诺可以打破游戏时长的限制;有的商家则以代办充值等方式让未成年人在限额外消费游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中混杂着不少诈骗信息,对未成年人危害甚大。
沈阳家长冯女士告诉笔者:“从去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开始,我儿子学校周围就有出租手机的。说是出租手机打电话,其实是给孩子玩游戏用。手机里下载了大量的网络游戏,注册的都是成年人的实名账号,孩子们放学了花不多的钱就能租来过瘾,有时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这不是钻政策空子坑害孩子吗?我向教育局举报过,可是只消停了一阵子,很快就死灰复燃了。唯利是图的商贩实在太可恶,建议国家严厉打击。”
长沙家长宋先生对网络游戏一窍不通,但他17岁的儿子小健是资深玩家。因小健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宋先生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网络游戏当成儿子的减压工具。接受笔者采访时,宋先生大惑不解:“小健玩的账号一直是用我的身份证注册的,限令怎么限制到他?”
原来,三四年前家里装宽带,作为优惠条件,通信公司赠送两个手机号,与宽带捆绑续费,宋先生就用自己的身份证开通了,其中一个手机号给小健用。后来,小健用宋先生的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又不用操心续费,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好在小健玩游戏没有到沉迷的程度,否则我岂不成了罪人!”宋先生挠头自责,转而正色道,“这样说来,用家长的账号玩网络游戏的孩子一定有很多,限令对他们能有什么用呢?”
上海优秀教师高先生认为,网络游戏限令能否落实好,关键看家长:“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除了需要学校加强教育,网络游戏企业从技术上予以支持以外,家长的积极配合至关重要。国家既然已要求‘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和登录,那么家长再允许孩子用家长的账号玩游戏,无疑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客气地说,家长这样做是在坑害自家孩子。”
深圳家长朱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不会教唆孩子违反国家政策,不过,无知之过肯定是有的,建议家长们赶紧清理一下孩子的游戏账户,如果是用家长的身份信息注册的,立刻注销,坚决堵死这个漏洞。
“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指的不是单机版游戏,而是包括线下游戏在内的广义的游戏,尤其是体育运动
因儿子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还出现了强迫症迹象,西安家长盛女士对网络游戏深恶痛绝:“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国家为什么不禁绝,还留了每周1小时的存在空間?”
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回应:“之所以留有少量时间向未成年人开放,主要是部分老师和家长反映,适度接触游戏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特别是一些运动类游戏以及编程、象棋、围棋等游戏形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不必禁止。”
武汉家长程先生问:“这次的限令只提到了网络游戏,那么单机版游戏会不会大行其道?游戏企业会不会大量开发单机版游戏供孩子们下载?反正都是玩嘛,家长又该怎样应对?”
资深网络游戏工程师关先生十分肯定地说,单机版游戏不可能成为网络游戏的替代者:“我们现在尚不清楚《通知》所说的‘网络游戏覆盖范围究竟有多大。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凡是带有联网功能的游戏都是网络游戏,那么,《GTA5》《赛博朋克2077》《塞尔达传说》等3A级(游戏评价标准,指高投入、高回报、高质量)单机版大作,就是不折不扣的网络游戏。出于升级、内容更新、付费登记、游戏内部社交等各种原因,现在即使在主机端,大部分单机版游戏也带上了强大的联网功能。这些游戏大部分没有国服(国家服务器),但是如果开设国服,很可能也要按照网络游戏的标准去管理。”
关先生指出,国家新闻出版署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说得很明白,不予限制的是“网络游戏以外的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那么,什么样的游戏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呢?是指“一些运动类游戏以及编程、象棋、围棋等”,也就是运动类、益智类的小游戏,这个范围是很小的。也就是说,单机版游戏中的运动类、益智类游戏有可能不受限制,至于其他种类,则大多与网络有瓜葛,都在限制之列。
上海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沈先生认为,“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指的不是单机版游戏,而是包括线下游戏在内的广义的游戏,尤其是体育运动。
国家新闻出版署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通知》对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做出更加严格的限定,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以及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
沈先生强调,体育运动是未成年人所欠缺的,近视、体重超标、抑郁、厌学等问题严重,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体育运动的作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能激发孩子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归属感、荣誉感都有莫大的积极影响。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运动还能促进家庭和睦,改善亲子关系,一举多得。”
编后:
体育运动的春天到来了
巧合的是,今年7月18日,也就是《通知》下发的一个多月前,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目标是: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很显然,在教育双减和网络游戏防沉迷政策得到落实之后,未成年人多出的大量空闲时间,将被引导到体育运动上去。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