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
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初级阶段,良好的阅读鉴赏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熏陶,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更快的提升,同时,学生的文学视野也能得到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能被有效激发。小学高年级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的潜心指导,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质疑——启动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武松打虎》时,教师不用过多地讲解,而借助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充分认识武松复杂而鲜明的性格特点,丰富对人物的认识。课后第四题:“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A:“我认为武松是英雄。因为武松打虎是在天色快要暗下来的时候,他到酒店喝了好多酒,当他穿过山的时候,恰巧遇到了老虎,如果他不打死老虎,就会被老虎吃掉。武松与老虎是强强相遇,勇者胜。”
B:“我认为武松当时喝酒喝醉了,趁着醉意,借酒壮胆,所以,他打死老虎是无意中的耍酒疯,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C:“我认为当时打虎的武松是英雄,但是现在老虎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伤害老虎是犯法的,我们应该保护老虎。”
D:“武松打虎的故事发生在古代,当时的情形与现在可不一样。那时候老虎很多,经常吃老百姓,官府也提醒过往商客结伙成队过冈,方圆百里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武松凭一己之力打死恶虎,实属为民除害,怎能不算英雄?
學生在鉴赏文学名著时勇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批判性的解读,说明学生正在跟文本深度对话。学生只有更深入地阅读作品,才能对作品进行多元与批判性的解读。因此,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创设宽松的环境,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质疑,无疑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讨论——全方位思维的碰撞
在教学《竹里馆》时,首先,学生反复朗读古诗,初步理解诗意,然后,教师抛出问题:“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引学生把诗中所涉及的竹林、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教师再补充《辋川集》的其他诗歌,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辋川的诗歌,以及诗中的明月、琴等内容,诗中描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情怀?”接着,教师出示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并组织学生讨论:“王维的生活与其所处的时代有何差别?诗人王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问题,或一些难度极大、跟主题相关的深层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讨论解决。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多方位补缺,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由单一走向多元,由一首诗拓展到一组诗甚至更多。
三、 畅言——直击鉴赏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大胆放手。在教学《精卫填海》时,教师提出问题:“从课文最后一句可以看出精卫鸟那种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但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报复行为。你认为呢?”学生围绕此问题畅所欲言。
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生应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坚持自己的见解,而不迷信权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什么样的评论,都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五一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