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党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发展和创新

2021-10-28 07:37何美
艺术广角 2021年5期
关键词:题材影视党史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红色影视创作热潮涌动,《山海情》《觉醒年代》《绝密使命》《理想照耀中国》《中流击水》《大浪淘沙》《大决战》《功勋》《叛逆者》《悬崖之上》《1921》《革命者》《红船》等一批电视剧和电影播映。党史题材影视作品,狭义上指以党史事件、人物或场景以及党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广义上包括主要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迈入新时代的影片、電视剧、纪录片和电视节目等。本文研究取广义,视野既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革命史拓展到脱贫攻坚等当代奋斗史,也从基于真人真事的创作拓展到艺术想象虚构类作品。“党史题材文艺”主题研究文章在中国知网收录不到百篇,远少于“新主流”“红色影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红色经典”等主题的研究文章。本文回顾梳理新世纪以来播映的数百部党史题材电影和电视剧[1],在对《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潜伏》《亮剑》《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集结号》等观众接受度较好、(参见豆瓣网站等)网络评分总体在6分以上的234部电影、电视剧(包括164部电视剧和70部电影,详见文后附表)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概览二十多年党史题材影视创作历程及经验,思考如何强化价值引领力、艺术原创力和传播影响力,以推动相关创作和研究。

一、21世纪以来党史题材影视创作历程

进入21世纪,在中国影视体制、机制、产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党史题材影视创作持续稳健推进,每年都有相关电影和电视剧播映。笔者统计了党史题材部分影视作品234部(详见附表,差评作品未收入)。

1.挖掘百年党史富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大历史逻辑中明晰了百年党史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进入21世纪的数百部影视作品生动展现了百年党史。一是开天辟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表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觉醒年代》《1921》《建党伟业》,表现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的《秋收起义》《古田军号》《绝境铸剑》,表现长征的《血战湘江》,表现延安精神的《啊摇篮》《延安颂》《张思德》,表现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百团大战》《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表现人民解放战争的《风声》《北平无战事》等。二是改天换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展现新中国开国之际的《建国大业》《决胜时刻》,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跨过鸭绿江》,展现上世纪60年代奋斗的《柳青》《钱学森》《最美的青春》等。三是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如《邓小平》《杨善洲》和《大江大河》系列等。四是惊天动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脱贫攻坚主题的《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十八洞村》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多数作品深入展现这四个时期的横断面,也有纵向表现百年接力奋斗史的作品如《理想照耀中国》《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自觉、整体地把握百年中国叙事。

一批优秀作品扩展了艺术表现党史的直径与纵深。《觉醒年代》《大浪淘沙》《建党伟业》等将党史融入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中,精准再现了从辛亥革命、欧战(后来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五四运动等共产党成立前夕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呈现砥砺思想、披沙拣金的过程,体现历史思维。《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是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这位党史专家曾参与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创作。《觉醒年代》体现对历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应用,展现中共党史上“南陈北李,相约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佳话[3]。蔡元培“三顾茅庐”诚邀陈独秀到北大任职、鲁迅呕心沥血创作《狂人日记》,这些真实历史转换为艺术场景,激活了国民的集体记忆。电影《1921》主创人员花四年多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史料,从日本警视厅档案资料里找到日本特高科曾计划破坏“一大会议”、上海法租界工部局接到过警戒共产国际代表抵沪的资料。[4]该片据此引入日本和欧洲等国际视线,汇入谍战、追击等动作要素,融入陈独秀、毛泽东、李达夫妇和小女孩等视角,多侧面展现2021年鲜活记忆中的“1921”。随着虚拟化、网络化生存的愈演愈烈,人们的历史意识日趋淡薄,历史认知日趋碎片化。一批党史作品着力重现、重温、重塑,帮助观众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系统认知。

从“伟大的开端”到“民族的新生”,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历史并未远去,未来正在书写。《山海情》《秀美人生》等剧瞄准了基层主人公马得福、黄文秀,他们是全国十多万名扶贫干部中“80后”“90后”生力军的代表,以理想主义浇灌现实主义的青春之花。《江山如此多娇》每集最后两分钟是创作札记,原型人物真实呈现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暖心时刻。一批文艺创作扎根革命建设、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真实历史的坚实地基,超越政治化、脸谱化、扁平化的表述,跳出“高歌猛进”的套路和窠臼,绘就党史影视艺术长卷。

2.发展党的文艺事业

新世纪以来文艺工作发展方向明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成为国产影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作品类。1987年成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于1990年、2003年和2006年拓展创作和审查相关规定,加强规划指导。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创作了100余部2000多集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5]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启动电影产业化改革,出台《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影视等文化产业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应正确区别和处理文艺创作和历史真实的关系,防止片面性和庸俗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等,都发表了重要讲话,还针对影视艺术门类存在的问题作出许多重要指示批示[6],指导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为标题性段落加以阐述。“十四五”规划强调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等。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 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电视剧精品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密集出台。2018年,由中宣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加强党对电影工作全面领导。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国家电影局、广电总局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影视展映展播活动。包括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内的文联组织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团结艺术家,推出好作品;同时加强文艺评论与理论研究。党的文艺事业形成健康清朗的生态。

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党史题材影视创作生产活跃,数量与类型丰富。以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为起点,沿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年份尾数为1)、抗战胜利(年份尾数为5)、建军(年份尾数为7)、新中国成立(年份尾数为9)的周期性创作主线梳理,围绕重大历史节点,不断掀起影视献礼高潮。在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9—2011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2019—2021年(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等多个时段,电视剧佳作各多达十余部。其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建国大业》(2009)、《建党伟业》(2011)和《建军大业》(2017),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闯出红色影视创作新路。这些作品贯穿着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红线,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可视化教材”。

这二十多年来党史题材影视创作成为值得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于从新世纪到新时代的特定社会语境,根源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获益于文化产业催生的国家战略,发挥了书写历史、培根铸魂、激励奋斗的重要作用。

二、21世纪以来党史题材影视创作经验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认为:“写史并不是对事实的消极传达,而是一种积极的判断过程。”[7]21世纪以来党史题材影视创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体现了积极的价值判断。

1.塑造历史人物典型

面对观众熟知的党史故事,一批作品形成了“宏大叙事+细微描写”的叙事方式与“重大事件+日常细节”的人物塑造模式,绘出党史路线与党员足迹图,启发观众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恰同学少年》《中国1921》《开天辟地》《日出东方》《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新四军》《八路军》《延安颂》《中国1945》《解放》《决胜时刻》《建国大业》《外交风云》《邓小平》《山海情》《中国医生》等。作品抓住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生动还原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毛泽东、鲁迅等人物形象。《觉醒年代》里,毛泽东护着刚出版的《新青年》,狂奔于飘摇风雨中,趟过破碎山河,在交叉蒙太奇画面中登场。《1921》中,毛泽东被拦于租界铁栏外,愤而奔跑在沪上大街,并回忆起童年逃离封建家长藩篱的往事。一段长镜头与蒙太奇的交错,几组健步如飞的运动影像,呈现了理想激扬的青春生命,呼应了青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论体育之精神》,倡导了“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的思想特征,更蕴含奔出牢笼、跑出租界、跑向新中国和新世界的寓意,塑造了毛泽东中国革命领跑者的形象。《历史的天空》《亮剑》《智取威虎山》《暗算》《潜伏》等作品中,鮮活生动、富于个性的圆形人物如李云龙、石光荣、杨子荣、余则成和翠萍及一批无名英雄跃然屏上。杨开慧、陈独秀夫人高君曼、中共一大“温柔卫士”王会悟、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央托儿所所长“丑妈妈”的丑子冈等女性形象,也在新近历史叙述中彰显出人物性格的更多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8]《绝密使命》中交通员使用暗号接头法、斗笠提示法、乔装变身法、声东击西法等,将情报藏于香皂、鱼肚、扁担内,是特殊时期智慧和勇气的“接地气”表达;《理想照耀中国》中的单元《磊磊的勋章》,注目女子柔道冠军背后的男陪练;《我和我的祖国》串联起出租车司机、汶川地震孤儿等故事,如涓涓细流汇成历史瞬间和全民记忆。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9]。“史诗是人民创造的。”[10]党史题材创作包括以“正史”为蓝本、革命英雄战斗史等宏大叙事和表现民间个体、日常叙事、当代普通人物社会生活史等丰富路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彰显历史与艺术规律。

2.探索历史与艺术规律

遵循历史题材创作“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探索历史与艺术、真实与想象、纪实与写意之间的动态法则。《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等剧多线推进、虚实相生,表现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必然性。《人间正道是沧桑》《伪装者》等剧以艺术虚构为主,采用明家四姐弟和杨家三兄妹等多线交织,综合瞿秋白、周恩来、陈赓、蔡畅与地下党多重间谍等诸多原型,揭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通过国共谍战斗争,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回答了“国民党为什么会败,共产党为什么会赢”的历史之问。刘和平也是电视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的编剧。《北平无战事》用七年时间创作并打磨剧本,反映出来的却只是从1948年7月到1949年1月这短短半年的时间,其中较为密集表现的只有几天,比如7月8日“五人小组”调查“民食调配委员会”,以及8月19日“币制改革”前后的暗流涌动,叙事的精细可见一斑。刘和平在考据这段历史时做了大量细致的案头工作,多次到中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胡佛研究院研读史料档案,力求清晰呈现相关历史事件、政府各部门运作方式乃至职务详细名称。[11]《北平无战事》中大部分人物包括方孟敖都属虚构,但在艺术真实中较为接近历史真实。

由外在真实深入内在真实,可视化呈现精神和思想,展现生活史和心灵史。《觉醒年代》叙事着意思想和文化视角,以《新青年》杂志为线索,通过人物群像展开思想争鸣的历史画卷。李大钊读了胡适文章后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陈独秀和辜鸿铭围绕“尊孔”的辩论,北大教授团与英国官员围绕解聘外籍教师的谈判辩论,毛泽东在邵飘萍课上关于新闻观的论述“要想做一名记者,首先要严格地遵守职业操守,遵循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这段话广为传颂。在多元思潮的激荡交锋及复杂背景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视听手法进行当代解读和感性转化,让思想理念可感可触,揭示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层脉动。《大浪淘沙》等未回避党在成长过程中的路线斗争和曲折思想,用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血泪事实,验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只能走符合国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国道路,以影像重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前的讨论、纷争、决策,以及之后的经验总结、教训反思。一批影视作品既有波澜壮阔、宏大沉稳的大事大势,也有丰富的视听语言、灵动写意的工笔细节。闪回、画外音、长镜头、黑白摄影等艺术手段均有运用充分。

影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焕发生机活力,制作多样、类型丰富。既有商业类型大片《悬崖之上》《建军大业》《建党伟业》《风声》等,也有小成本、小制作的作品如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推出的《我的上高》。谍战类型有《叛逆者》《隐秘而伟大》《悬崖》《风声》《暗算》《潜伏》《伪装者》《红色》《和平饭店》《黎明之前》等数十部作品。《智取威虎山》《1921》《悬崖之上》都有谍战智取、爆炸追车等动作戏份,可视化体现“斗智斗勇”。《智取威虎山》以曼哈顿华裔叙述人姜磊的引言角色代入了徐克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留学时第一次看到谢铁骊版本的同名影片时萌发要翻拍经典的想法,姜磊搭乘高铁到东北、片末与牺牲的剿匪战士同桌吃年夜饭的“穿越”镜头,武侠传奇的叙事方式和3D特效带来“松风一起知虎来”的视听震撼,令红色经典更具奇观效应并延伸了文本空间,体现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华语电影新面貌。

3.建设影视人才队伍

二十多年来,党史题材影视创作队伍中的编、导、演、美术、剪辑、摄影、音效、特效等分工逐渐达到专业水平。相关创作传承了此前《大转折》(两部)、《大进军》(四部)与《黄河绝恋》等影视制作经验,承继了《董存瑞》《铁道游击队》《上甘岭》《闪闪的红星》《林海雪原》等红色基因。采用单元叙事、集锦手法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石头开花》《在一起》《功勋》《我们的新时代》和2014年《十送红军》,大多用二三十分钟讲完一个故事,力求“短而精”,主创阵容强大。例如《理想照耀中国》集结22位编剧16位导演15个摄制组6534名演员,在28座城市76天内搭建489个场景,《大决战》拍摄跨越三地,使用了七百余处场景、五万余件道具、七千余套服装,彰显国產影视行业工业化的发展,展现历史底气与大国成色。[12]以王朝柱为编剧的创作集体,以《长征》《延安颂》《解放大西南》《周恩来在重庆》《寻路》《换了人间》《太行山上》等20余部近700集电视剧作品,汇成“王朝柱现象”“王朝柱风格”。在中共中央文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扶持下,王朝柱长驻北京西郊香山30余年,写花一头黑发,创作集体功不可没。编剧刘和平、龙平平等颇见史学功力。《激情燃烧的岁月》《暗算》《风声》等影视剧本则得益于作家石钟山、麦家的小说。陈力导演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守岛人》《血战湘江》《古田军号》等。除了唐国强、王霙、刘劲、孙维民、王伍福、卢奇、马少骅等特型演员,一批中青年演员脱颖而出。例如法国里昂艺术戏剧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张桐继《亮剑》《铁梨花》《绝命后卫师》之后,近年出演《绝境铸剑》《觉醒年代》和《绝密使命》。《觉醒年代》中张桐饰演李大钊、于和伟饰演陈独秀、马少骅饰演蔡元培等均获观众认可。《理想照耀中国》《1921》则有林永健、张颂文、王劲松、王凯、赵丽颖等兼顾老中青观众喜好的演员群体。一批创作者既夯实了研究历史的内功,又创新性地找到单元集锦等符合新时代年轻人审美需求的年轻态、个性化表达方式。自2007年以来,《恰同学少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伪装者》与《建国大业》《建军大业》《黄克功案件》《叛逆者》等作品通过胡歌、王凯、朱一龙等青年演员有效圈粉。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毛泽东时年正好28岁;近年《理想照耀中国》主创团队平均年龄35岁,《建军大业》主演平均年龄不超过31岁,20世纪与21世纪的“90后”“00后”隔空联手,体现跨越百年的思想碰撞和代际对话。

总之,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坚持价值内核的基础上,叙事策略从宏大国家叙事转向家国生活叙事,叙事主体从脸谱化“高大全”英雄转向普通草根人物,在剧本故事、人物叙事、视听美学、观众共情方面取得突破,体现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特色,体现创作生产力诸因素(编、导、演、摄、录、美、音、化、服)的合力。

三、党史题材影视创作从历史到未来

21世纪以来党史题材影视创作取得发展和创新。附表所列为234部观众接受度尚可、网络评分总体在6分以上的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可供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影视创作参阅。但《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精品佳作还是少数,而《雷霆战将》《抗日奇侠》《一起打鬼子》《向着炮火前进》《一个鬼子都不留》《敌后便衣队传奇》《青春烈火》《我要当八路》《利箭行动》《神枪》《神勇投弹手》《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女尼排》《边城汉子》《箭在弦上》等多部作品在资本、市场、新媒介、不同受众等冲击挑战中暴露出局限乃至严重不足,沦为“抗日神剧”“雷剧”,亟待走出价值引领力弱化、艺术原创力不足、传播影响力偏低等困境。如此方能推动党史题材影视创作进一步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何 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处长。

注释:

[1]本文研究对象为相关电影和电视剧,不包括如下类别:表现国民党军旅题材的《喋血孤城》《八佰》《南京!南京》等,党史题材网剧等网络视听节目,纪录片如《山河岁月》《国歌》《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特别是我国特有的纪录片类型、不同于西方“汇编影片”的文献纪录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等,电视节目如《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2][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3]如中央党校教授祝彦阐述了从最早的历史表述“北李南陈”到后来的“南陈北李”。祝彦:《“南陈北李,相约中国共产党成立”是怎么来的》,《学习时报》2021年4月2日。

[4]王彦:《在初心始发地,上海出品影片〈1921〉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揭幕》,《文汇报》2021年6月11日。

[5]张丕民:《坚持正确导向 繁荣影视创作》,《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8期。

[6]李屹:《新征程上文艺工作的光辉指南》,《中国书法》2021年第6期。

[7]〔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李迅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9]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10]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日。

[11]刘和平:《从大历史和文化形态的高度讲中国故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年第8期。

[12]何美:《理想照耀 江海奔腾——近年党史题材影视作品综述》,《中国教育报》2021年6月18日。

猜你喜欢
题材影视党史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