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丽
(郸城县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周口 4771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呼吸系统高发病,致死率较高,居全球致死疾病第4位,发病时患者常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表现,不及时纠正可诱发Ⅱ型呼吸衰竭,为本病主要致死原因。COPD全球倡议大会中着重强调,适当强度的康复锻炼可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住院率及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在疾病稳定期时给予患者肺康复锻炼计划干预的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1]。临床开展常规呼吸训练过于被动,提升患者运动耐力效果有限。鉴于此,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引入吹气球法联合有氧-抗阻呼吸训练法应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49~83岁,平均(66.38±9.27)岁;病程5~25 a,平均(12.27±4.19)a。研究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48~82岁,平均(65.97±8.79)岁;病程4~26 a,平均(12.19±4.23)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周口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呼吸内科学》[2]中有关COPD及Ⅱ型呼吸衰竭的确诊标准,且经肺部显影影像学检查证实;(2)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合并肾脏、肝脏、心血管多器官功能衰竭;(2)认知、运动、意识障碍;(3)合并支气管肺炎、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肺系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呼吸训练,包括有效咳嗽锻炼、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均在护士指引下同步开展,持续干预3个月。
1.3.2研究组 接受吹气球法联合有氧-抗阻呼吸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吹气球法。取一直径为20 cm的气球(确保气球未达到临界压力)悬挂于患者面前10 cm处,指导患者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保持气球吹到距离头部最远的位置。指导患者吸气时隆起腹部,吹气时放松腹部,并使用鼻部缓慢吸气,缩唇状态按压腹部下缓慢呼气吹向气球。每次吹气时间控制在15~20 min,每日训练2次。(2)有氧-抗阻呼吸训练。向患者详细说明有氧-抗阻呼吸训练的开展形式及其对自身疾病恢复的价值,消除患者对训练的担忧与恐惧。①有氧训练:依照康复医生意见,陪同患者做太极拳、步行车、上下楼梯、关节伸展、自行车、轻体力家务、散步等训练,但不能进行深起蹲、拉弹力绳等高耗氧量运动;每次开展时间为40 min,每日一次,每周进行6次。②抗阻训练:指导患者仰卧位开展抗阻腹式呼吸训练,取一1 kg重沙袋压于患者腹部,指导患者做腹部呼吸,期间需尽量将沙袋顶起。呼气时缩唇呼气,并放松腹部让其自然下沉,护士根据其耐受水平适当增减沙袋质量。每次训练时长15 min,每日三餐2 h后进行训练。患者出院后仍依照上述内容开展居家锻炼,由护士定期电话微信随访监督患者训练进程。③辅助呼吸器训练:指导患者舒适体位,训练患者呼吸节律控制。首先将呼吸训练器与吸气软管相连接,吸气时,嘴咬住口含管,观察吸气流速指示塞达到最佳值后,继续吸气,直至无法再吸;呼气时,撤下口含管,手按压腹部,模仿吹口哨嘴形缓慢呼气,控制呼吸时间与吸气时间比值控制于2∶1。每次训练时长为10~15 min,每日三餐2 h后进行训练。患者出院后仍依照上述内容开展居家锻炼,由护士定期电话微信随访监督患者训练进程。持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测定如下指标情况。(1)肺功能:采用美国Medgraphics公司生产的ULTIMA肺功能测定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呼吸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为用力肺活量测定过程中,呼气流量最快时的瞬间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为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计第一秒呼出气量的容积;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水平为深吸气后,测定尽力吹气后患者的肺活量容积;(2)运动耐力:通过6分钟步行距离测定,共分设四等级评价标准,一级(<300 m),二级(300~375 m),三级(375~450 m),四级(>450 m);(3)呼吸困难水平:应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评估量表(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评定,依照患者临床表现评分,4分为因气短不能离开房间;3分为平地行走数分钟即出现气短症状;2分为平地行走时因气促所致行走速度慢于同龄人,且必须停下来喘气;0分为一般运动不诱发呼吸困难,除剧烈运动外。
2.1 干预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FVC、FEV1、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FVC、FEV1、PEF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
2.2 干预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及呼吸困难评分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评分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及呼吸困难评分
COPD为呼吸内科高发疾病,病程较长且早期症状较为隐匿,肺功能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不显著,但肺组织易发生不可逆性损伤,肺循环淤血又将加重周身血液供应不足症状,当血液氧分压低于60 mmHg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 mmHg时将诱发Ⅱ型呼吸衰竭[3]。若不及时纠正,患者胸膜腔内压力将随着呼吸困难的进展而逐步增加,进一步增大各支气管管腔压力,使管腔闭塞塌陷程度进一步提升,呼吸困难症状持续加剧。
呼吸肌在长期疲劳状态下,其耐力水平降低,从而影响自主呼吸效率,影响机体血流/通气比;COPD患者气道或小气道发生堵塞,使吸入气体无法有效扩散,呈现出气流受限表征,是影响机体血流/通气比的外源性因素之一。积聚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无法被及时排出,在体内大量堆积时出现二氧化碳潴留表现[4]。肺康复可缓解上述症状,1974年美国胸科学会首次提出肺康复概念,由此衍生出节律性缩唇呼吸训练等常规性训练内容[5]。传统疗法中部分训练内容较为繁琐,且缺乏趣味性,不易激发患者主观训练意识[6]。对此,本研究中引入吹气球法,步骤简单易学且兼具趣味性,可锻炼患者的呼吸肌耐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呼吸困难评分较低、运动耐力及肺功能情况较好。这可能与开展吹气球法有关:(1)吹气球时患者呼吸阻力增加,但力度始终可使支气管保持在恒定压力状态,反复训练可使呼吸肌耐力提升;(2)通过监测吹摆幅度也可便于监测患者动作是否到位;(3)训练具备趣味性,患者不易厌倦;(4)所需材料廉价易得,多数患者均愿主动参与。
有氧-抗阻呼吸训练内容较为贴近日常生活,患者更乐于接受;抗阻呼吸训练则直接针对患者膈肌与腹肌两大核心肌群,在沙袋支撑下可锻炼患者腹肌,间接提高呼吸肌群耐力与肌力[7]。膈肌肌力增强可改善吸气肌耐力及力量水平,强化携氧能力,最终改善机体血流/通气比值,改善呼吸困难[8]。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存在机械学缺陷,较健康人易疲劳,而抗阻训练可强化腹式呼吸,直接提升肺泡通气量及肺伸缩性水平[9],降低单次呼吸做功,减少耗氧量,使机体携氧量提升,从而缓解机体低氧状态[10]。通过引入辅助呼吸器训练有助于训练患者呼吸节律,在口含嘴塞口径的限制下,患者可调整至最佳呼吸节律,通过在口含嘴塞后连接吸气流速指示塞,也可代替人工,提示患者呼吸节律的平稳控制。
综上,针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吹气球法联合有氧-抗阻呼吸训练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升运动耐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