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鸿飞 卜向男
摘 要:聚焦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学生人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培养初中阶段初始学年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学生问题为研究起点,以项目式研究为教学导向,以教材深研为教学载体,以学生活动为教学设计的课程改革,致力于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关注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性、统筹性与系列性。
关键词:表达技能;人际理解;语文素养;策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质量监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学生“表达技能”已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阻碍,而学生“表达技能”背后的“人际理解能力”培养则更是“立德树人”宗旨下语文素养能否形成的关键所在。
经过问卷调查、质量监测、数据呈现、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的深入分析,认识到学生“表达技能”欠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学校层面:学校虽然在教育活动中适时创设了多元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但整体活动的设计目标不够明确,不能突出指向学生技能训练和能力形成,素养培养、设计活动缺少系列性的统筹规划。
教师层面:教育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缺少人际交往的情境活动设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缺少必要的平台;缺少思维逻辑表达的指导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不严密。
学生层面: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文化底蕴单薄,不懂得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沟通与交流。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分析,笔者与学校、教师深入地交流,针对“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人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经讨论从以上三个具体层面进行实践:即学校整体活动设层面、教师教材研读层面、教学课堂实施层面(学生课堂习得层面)。
经过在初中起始学年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学生人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教育教学实践, 总结出以下策略方法:
●在学校整体活动设层面: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中需要展开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如:新生入学的家长、学生交流会、母亲节的“送你一朵花”活动、教师节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活动、“一·二九”师生朗诵会,等等。但这些活动设计,指向的是学生全面整体的发展,如何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人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我们可以在初始学年阶段将学校整体活动设计集中指向“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人际理解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中以具体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增强人际理解锻炼表达技能,使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审美鉴赏四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系统性的培养。为确保整体活动设计的系统性,经过梳理比对,可以将学校活动设计为“传统节日类”“家庭生活类”“师生情境类”与“社会实践类”四个活动领域,并通过课程的建立,明确“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任务”及“活动反馈”四大环节,将四个领域活动具体构建为校本课程,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实践。而且,基于“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人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的具体实践方法,从学校育人角度,学校将根据数据化的精确分析、相继的实证数据跟踪,不断完善阶段性目标的育人系统课程,确定不同的主题方向,让学校活动设计在整体方向一致的基础上,形成阶段性基于学生问题解决的育人课程,并逐步使课程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使育人系统课程得以完整立体地构建。
●在教师教材研读层面: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材料,可以更进一步说,教材是教师根据育人目标、学生实际运用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学会学习的材料。所以,在教材研读层面,教师应不仅停留在教材的深精解读上,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服务,更要作为现阶段呈现出来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任务。教师在教材研读时要将教学目标集中指向对学生表达技能、人际理解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教材解读时在研读出教材中可培养学生表达技能、人际理解能力方面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价值点,并将教材进行整体性重新构建,将教学的重点贯穿学期的教学内容之中,从新的角度对教材进行重新的课程构建,形成本学年阶段性重难点集中、因时而宜的教案。教师的教案从教学的目标设计和教学内容分解及教学反馈达成三个维度设计教学,教师们分工合作,精心研读,发现每一课的表达技能、人际理解能力的训练点,设置合理多样的学生活动,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们更应合力,为每一课设置结合教材、联系生活、符合学生成长的教学反馈表。学生的课堂活动学案化、学生的作业设计作品化,将学生的本学期的教学反馈装订成册,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修改和发现内省中得到成长。学校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监测实证数据分析下不断地进行教材研读,系列化地整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馈,从而形成在实践基础上的系列化课程构建体系。
●教学课堂实施层面(学生课堂习得层面):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形成素养的主阵地,教学的课堂实施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呈现,教材的重新研读、构建需要灵活多样、智慧艺术的课堂实施来实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训练学生的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人际理解能力,形成语文核心素養必须设置合乎情理的教学情境,实施丰富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针对学生表达技能和人技理解能力的训练重点,结合统编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问题商榷,最终形成“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人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6大课堂实施策略:
1.以角色的转换来注意表达的身份—理解人际的关系;
2.以情境的朗读来感知表达的情感—体会人际的关系;
3.以场景的变化来体会表达的多样—表达人际的关系;
4.以互动的合作来促进表达的实现—实践人际的关系;
5.以词句的比较来品味表达的效果—融合人际的关系;
6.以成果的呈现来书写表达的语言—内化人际的关系。
教师们在课堂实践的策略运用中,用不同形式的学生活动将策略具体化、立体化、层级化,形成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操作的“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人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层级性策略。例如:“以情境的朗读来感受表达的情感——体会人际的关系”的策略分级:尊重学生个性理解朗读(第一层级)——情境想象还原场景朗读(第二层级)——变换身份角色再现朗读(第三层级)。
聚焦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学生人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不仅有利于初中阶段初始学年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更是教师课堂教学以学生问题为研究起点,以项目式研究为教学导向,以教材深研为教学载体,以学生活动为教学设计的课程改革,同时也是学校基于立德树人宗旨下的整体性、统筹性、系列性的校本课程建设。我们更可以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方向,通过基于数据下的实证,得出校际间、班际间的学生差异,从而设计基于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及教学重组,这是关于聚焦以“表达技能为基点,培养学生人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的更大价值和意义。
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实录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 卜向男
(本课为“全国创新型教育研修机构发展联盟第四届年会”展示交流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的书本中有很多故事,故事又会让我们获得很多启示,我们来共同学习关于亨特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起收获在表达、人际理解方面的启示。
◎探求新知
1.不同视角讲故事——想想他是谁
师:课前同学们已做过预习,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出现了几个人物?有名字的是?(生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在一个酷热的七月天,亨特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后面的情节讲清楚吗?
生:亨特的视角: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走下了悬崖。
生:杰里的视角:我觉得他应该靠自己下来,但我很担心他,他到天黑还没有回家,就去找他爸爸,在他爸爸的引导下走下来了。
生:父亲的视角:他的好朋友杰里告诉我情况,我稳定了他紧张焦虑的情绪,引导他一步步地走下悬崖。
生:内德的视角:亨特这个胆小鬼下不来了,我们就先走了。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杰里是亨特最好的朋友,所以他与内德言语的侧重、情感的倾向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说,我们在表达时要想想他是谁,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明晰对象 理清关系。)
2.分级朗读去体验——想想是何情
师:同学们,亨特之所以经历了从悬崖上下不来和走下悬崖的不同状态跟所面对的语言的表达也有密切关系。小伙伴和父亲的表达各是什么态度?
师: 嘲讽和鼓励的表达造成了亨特不同的状态,我们再来看看小伙伴们的嘲笑,分角色朗读11至15段。
师:老师会提高一点朗读的难度,大家想象一下表情动作,在括号里加点描写,再次演读:
“喂,等等我。”我( )哑着嗓子说。
“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 )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可以从崖顶绕道回家。在他们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
内德( )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是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师:遭到伙伴的嘲笑你的感受是什么?亨利的心理状态呢?请大家速读16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亨特此刻的心理。
生:可以说是自我信心全线瓦解崩溃。伤心绝望,进退两难,孤立无援。
师:在小伙伴们嘲笑他之前他害怕吗?为什么不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呢?
生:也害怕,因为亨特身体不好。
師:在羸弱的身体、胆小、恐惧的心理境况下,面对小伙伴的嘲笑无疑是加重了他内心的恐惧。看来这些小伙伴并没有理解亨特此刻的境况。
师:同学们,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都渴望被他人理解,作为朋友应该给予对方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表达时要了解当时的情境。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学会感受和明白对方的情绪,体会他人的感受,面对朋友的问题也应给予必要的心灵支撑。(板书:辨析情境。)
师:小伙伴们嘲笑已是不对,弃我而去就更不应该了,同学们,如果你是五个男孩之一,会怎么说或怎么做呢?(友情提示:考虑到现场的境况,亨利的性格特点及他的情绪、心理。)
生:陪在身边,语言安慰,不会丢下他。会跑去寻求大人的帮助。
师:同学们,这就是善意的表达,这就是语文化的表达,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荀子·荣辱》中认为“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你的表达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让我们一起朗读,感受表达的作用。你的表达应该是雪中送炭,你的表达不应是落井下石,你的表达如暖阳,给人温暖,你的表达也如一把利剑,刺伤心灵。朋友们,让我们的表达给人安慰,充满善意,给人阳光,给人力量!
希望你的表达不仅考虑到情境,还要有情感、有温度。(板书:善意表达。)
3.比较词句品效果——想想如何说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善意的表达,再看看父亲帮他脱困的方式又能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启示。(请找出父亲与亨特的语言描写,读一读。找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只读语言描写,不读旁白。)
师:这位父亲在做技术指导时,我觉得有一句话是多余的,和下悬崖的技术好像没有关系,你们能找出来这一句话吗?这句话能删掉吗?
生:要吃晚饭了。
生:不能,因为天黑了,亨特已經饿了,想吸引亨特快点下来。
生:不能,父亲这样说能安慰我,用这种很平常的话安慰我。
师:这句话转移亨特的注意力,这样亨特就能放松些。我们关注到了父亲说话的内容,他采取了恰如其分的语言帮助亨特,父亲的表达真是太充满智慧了。
师:那么我把这句话放在后面可以吗?
生:不可以,先安慰,放松,再做技术指导。
师:看来父亲智慧的表达还很有逻辑性,那么我们再看看语气上呢?如果想要表达命令的语气要怎样读,关注标点的变化。
生:因为想安慰我,让我放松。
师:假如是你的父母可能会怎么做呢?(比较不这样做的结果)父亲语气平静,有利于缓和我的紧张心理。在这里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父亲智慧的表达。
师:这样智慧的表达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语言。
师:采访朗读亨特的同学,为什么会在朗读上做这样的处理。
生:发现我的语气由感叹号变为了句号。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已经放松下来。
师:同学们,表面是一个标点符号的变化,实际上是由恐惧到平静的心理变化过程。父亲与我沟通时能够洞察我的心理,沉着冷静、理性智慧的表达使我克服了困难,走下了悬崖。
师:在我们遇到困难时, 善意的表达会让我们心生暖意,让我们再共同感受一下智慧表达的作用。
在我们迷茫时,智慧的表达如甘甜的泉水,滋润干涸的心灵。在我们无助时,智慧的表达如明亮的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我们胆怯时,智慧的表达如激昂的乐曲,给予无穷的力量;智慧的表达不仅会帮助我们战胜懦弱,更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合作交流
任务合作析情境——运用表达法
师:速读最后一段,用最凝练的语言说一说父亲给予了亨特怎样的启示。
生:把大困难化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再逐一解决,大困难就被克服了。
我们来看这个二战期间亨特执行任务的小故事。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
假如你是颁奖嘉宾你会对亨特说:
假如你是亨特你会对自己说:
假如你是亨特的爸爸你会对亨特说:
假如你是亨特的好朋友你会说:
友情提示: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身份,人物之间的关系,情境中的气氛、境况及人物的心理,注意语气语调,表达有效的内容。
■ 编辑/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