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周程:诺奖与科研现实的互相锚定

2021-10-27 11:50赵昕萌
南风窗 2021年22期
关键词:南风窗诺奖诺贝尔奖

赵昕萌

从1901到2021,诺贝尔奖走过了120年的光辉岁月。从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到日新月异的21世纪,它一直致力于寻找那些“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在这百廿历史中,诺贝尔奖为何光辉依旧,又见证了哪些重大的、世界性的科技发展?诺奖的历史能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带来哪些启发?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周程教授的研究领域为科学社会史、科学实践哲学等。著有《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分析》《中国航天事业發展的哲学思想》等。

诺奖是颁给“冷板凳”的

南风窗:每年的诺奖颁发现场,就像是一次“嘉年华”,从相关业界、学界,再到普通公众,都对它翘首以盼。在科学界,还有许多综合奖与专业奖,但它们都比不上诺奖的光辉。在你看来诺奖如此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周程:诺贝尔奖的成功和它的独特性是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诺贝尔奖和其他奖的差异,诺奖和其他奖的差异其实并不在于诺奖更权威,而其他的奖要次于诺奖。应该说各大科学奖都有它们的权威性。

诺奖真正的独特性在于,首先,它奖励的领域比其他的奖全面。其他奖只奖励单个的领域,比如数学的菲尔兹奖。但诺奖的科学奖覆盖了物理、化学、医学等,再加上和平奖、文学奖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诺贝尔奖的综合性比其他各个奖强。

第二,诺奖在选择颁奖对象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特色。一个奖如何选出颁奖对象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诺贝尔奖要奖的是那些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实际操作起来,诺奖选择了那些做出重大的发明和发现的研究者,那些从0到1的研究,那些迈出第一步,打开一扇新领域大门的研究。就算从成果来看,从1到99的研究迈的步子更大,成果更丰富,但那就不是诺贝尔奖关注的事。所以诺奖是要激励科学家做原创、发现、发明,而不是一般改良。对了,诺贝尔本人是搞化学的,所以对化学的要求没有这么严格。

以上是对开创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诺奖对研究领域也有很明确的取向。技术领域的研究是不会被诺奖奖励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对人类有重大的贡献,可以让市场去奖励。市场会回报他们。诺奖要解决的是那些“没有市场”的研究。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诺奖,这些领域的研究者就不可能获得经济激励。对于这样一些科学家,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荣耀,不是吗?最后,诺贝尔奖也不会颁给那些把成果用于申请发明专利的人,它只奖励发表的文章、全人类共享的公有知识,也就是那些为全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科学家。

如何找到那个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几位科学家,这件事,相当有挑战性。所以说,诺奖得主的遴选过程有一套成熟公平的机制。首先,所有得过诺奖的人,他们是有资格推荐候选人的,这和大学里的同行评议有点像。然后,诺贝尔委员会的成员会向全球重要的科研机构负责人发问卷寻求推荐。收到问卷的学者还得守口如瓶,至少在当年不能公开宣称自己参与了遴选,这也是为了保证推荐的公平性。提名结束,还必须有调研。委员会会悄悄委托一些专家、教授去调研,确认当年是否是这位候选人做了关键的工作。还有一点,也是很值得深思的,那就是诺贝尔奖是不能自己申报的,不能说谁认为自己配得诺奖就毛遂自荐,说得直接一点,那就是诺奖不能“按闹分配”。有一句话叫“板凳要坐十年冷”,做学术不能变得浮躁。

这里我还想解释一下,很多人不太清楚的一点是,诺奖也是会“轮流发奖”的。也就是说,物理学、化学、医学里面都有很多细分领域,每个领域每年是轮流得奖的。比如,去年的医学奖给了丙肝病毒发现者。因为新冠的原因,今年还有很多人预测是mRNA疫苗的研究者会得奖,这其实是不可能的。毕竟领域需要平衡,不可能因为社会热点而将奖项集中颁给某些当下比较热闹的领域。

南风窗:诺贝尔奖经过120年的发展,你认为现在的诺奖和20世纪初时期的诺奖相比,有哪些变与不变?

周程:诺贝尔奖在刚开始的时候,它所处的是一个“小科学时代”。而今天我们已经处于“大科学时代”。什么是“大科学时代”?今天,从事科研的人越来越多,经费越来越高,仪器越来越大型化。这种现象其实是从二战时期开始的。二战后期,根据美国一些战略科学家的判断,如果美国研发不出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设备,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雷达,就很难在当时的跨洋作战中占据优势。战场形式不会等人,要如何在短时间内研发出这样高精尖的技术?当时,美国政府把所有能征集到的物理学家都请来,当然也砸重金支持研发,集中研发力量做重大关键研究。

诺奖选择了那些做出重大的发明和发现的研究者,那些从0到1的研究,那些迈出第一步,打开一扇新领域大门的研究。

至于大科学工程中的另一个大工程—原子弹。二战时期,美国和德国也在疯狂赛跑。不知道你清不清楚,制造原子弹,铀矿石的提取是一个关键技术。铀元素的两个同位素—铀-235和铀-238,其中只有铀-235会发生连锁反应、会爆炸,而且它很难得到。所以就需要提炼铀-235。这个过程是非常花钱的。原子弹就是这样在国家的赛跑中出现的。你可以想象。在曼哈顿工程里。美国政府砸了多少人和钱。

所以说,当时,美国已经开始使用一种工业化的科研方法,而不是搞小作坊式的科研。这不是几个科学家的工作,而是成千上万个科学家在“大工厂”里才能做到的。所以并不是说美国的科学家做的都是独立研究,恰恰相反,就是美国发明了这种国家政府主导,利用国家力量资助科学研究的模式。钱学森在美国的时候就直接接触了曼哈顿工程这样的大项目。

猜你喜欢
南风窗诺奖诺贝尔奖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诺贝尔奖知多少
聚焦诺奖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哪些思考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南风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