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连菊,李丹阳,晏肖雅
(南昌工程学院a.经济贸易学院;b.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文化产业是学术界研究的一大重点,众多学术研究者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均给出了独到的见解[1],宏观层面研究涉及国家乃至全球的文化产业发展,中观层面则是以各地方省市为研究对象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论述[2-5]。在研究方法上也是各不相同,有通过定性的文字进行创新性论述,也有利用图表,建立不同模型,通过定量方法探讨。本文以江西省的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自2015年以来,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文化产业布局逐渐完善,文化与科技、旅游等领域逐渐融合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文化产业对江西的经济发展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2019年江西艺术表演场所、公共图书馆总藏量、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不断增加,部分指标增幅较大。具体如表1所示,江西艺术表演场所从2015年的57个增加到2019年的88个,增幅为54.4%;江西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自2015年的2159万册增长到2019年的2659万册,在此期间图书馆藏书的增长幅度为23.2%;2015年江西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35.3平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250.6平方米,增幅为6.5%;江西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从2015年的2466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1278万元,增幅为26.8%。江西省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需求奠定了重要基础。
表1 江西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江西省的个人文化消费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从表2中可知,江西省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由2015年的0.47册增加到2019年的0.57册,增幅为21.3%;江西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用从2015年的0.575元增长到2019年的1.089元,增幅为89.4%;江西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自2015年的1258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859万人次,增幅为47.8%。此外,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635158万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率为123.7%,增幅较大。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壮大。
表2 江西省文化消费情况
江西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部分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因此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2019年中部地区六省文化资源情况如表3所示,2019年江西A级景区接待18569.89万人次,江西文物业藏品数614660件,江西A级旅游景区机构数421个,江西文化馆118个,艺术表演团体337个,但相比于河南省、湖南省等其他中部地区省份而言是属于较低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3 2019年中部地区六省文化资源情况
如表4所示,江西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艺活动次数由2015年的20079次增加到2019年的26981次,增幅为34.4%;江西群众文化机构培训人次由2015年的77.6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7.2万人次,增幅为12.4%;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由2015年的236个增加到2019年的337个,增幅为42.8%,人们的精神需求带动了江西省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
表4 2019年江西省文化机构情况
江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陶瓷文化、书院文化、药业文化等源远流长,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言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一起义英雄城南昌、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群,还有中国瓷都景德镇、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庐山、中国道教发祥地的龙虎山、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婺源等名胜。然而,江西多样的红色、绿色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江西的各项文化产业大多分散独立运行,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较低,文化产业链条较短,未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文化市场定位模糊,缺乏创意运营,文化资源宣传力度不足,文化市场发展迟缓,竞争力有待提升。这些问题都会制约江西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江西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各种红色、绿色以及传统文化资源遍布赣鄱大地。但是江西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文化资源开发形式粗放,缺乏龙头企业和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品牌稀少,只有景德镇陶瓷、井冈山、庐山等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余地区的文化资源缺乏突出特色,推广力度不够,欠缺知名度,难以带动全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有文化资源作为依托,更加需要创建盛誉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品牌,但江西的文化产业品牌稀少,品牌运作能力欠佳,缺少有效的品牌发展规划,故而直接妨碍江西文化产业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2019年江西具有16个动漫机构,仅占全国动漫机构的3.1%,从业人员318个,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88人,原创漫画作品4部,仅占全国原创漫画作品的0.002%,原创动画作品9部,仅占全国原创动画作品的0.12%,动漫舞台剧演出场次5次,仅占全国0.25%,动漫产品研究开发经费约296万元,占全国0.27%,主营业务收入21817万元,占全国2.16%,由此可见,江西动漫产业原创作品较少,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建立人气高的大品牌和大型龙头企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体,其成长发展需要既懂文化又擅长经营管理的人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也更加需要技术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以及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人才,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然而,江西的经济不发达,加之缺乏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导致了江西人才吸引力较弱,难以引进相关优秀人才。2019年江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计87229人,但具备正高级职称的仅有164人,高端人才匮乏;艺术教育业机构仅有2个,从业人员312人,文化科研机构从业人员308人,难以满足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人才代表着活力和创新,人才的匮乏会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政策环境,江西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但对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却是不完善的。一是政府制定的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优惠政策不健全,政府对省内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的投资偏少,对文化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力度不够,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同时政策措施未能很好地落实,缺少具体实施细则,使得文化企业在产品创新、技术与设备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缺乏良好的环境。二是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较为分散,工商、产权、文化、旅游、广电、公安等部门对文化产业都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多头管理导致责任权限模糊,管理效率较低,不易形成合力。另外,江西对于文化市场的法律监管机构明显不足。2019年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仅有3个,市场执法机构从业人员仅有48人。
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主要是以广播影视、传媒、艺术表演、娱乐活动、艺术品展览以及戏剧表演为主,另外还有一些是以文化产业的小程序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网站为主。对于江西文化产业而言,2019年江西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仅为337个,艺术表演场馆仅有89个,远低于全国水平,艺术表演平台少,艺术表演团队不足,导致各团队之间的竞争力弱,使得艺术表演水平得不到极大的提升,从而缺乏公众的认可,其欣赏价值自然会下降。江西省是一个旅游胜地,多个旅游景区均位于江西,比如赫赫有名的庐山、明月山、武功山、龙虎山、滕王阁、婺源以及景德镇等数不胜数,对于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江西省的旅游景区机构理应得到较好的发展,然而2020年江西A级旅游景区机构数仅446个,位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2020年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江西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55681.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6%,接待入境旅游者13.0万人次,下降93.4%。文化消费平台建设不完善,文化消费市场运营欠佳,文化信息市场宣传不到位,导致了文化市场疲软欠缺活力,文化产业平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江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迟缓,文化资源得不到最大化的推广,有碍江西省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科技文化创新层出不穷。江西历来是一个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其经济发展水平稍显逊色,这主要是由于江西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困难,新兴文化产业缺乏有效指导和创意运营,且各项文化产业独立运行,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我们应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茶叶文化、药业文化、书院文化等文化旅游体验区、鄱阳湖文化旅游观光区,壮大景德镇陶瓷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井冈山、瑞金、萍乡、赣州等地红色旅游景点建设,重视红色、绿色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促进各项文化产业资源共享与联合发展并加大宣传力度。另外,文化产业种类繁多,各文化企业应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优势,精准定位消费市场或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产品与服务智能化、趣味化,打造特色文化消费,提高顾客满意度。促进文化、旅游与游戏等产业融合发展,适应现代主流消费群体不断变化与多样化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态势,不断推陈出新,使资源优势更快更高质量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重视塑造文化产业品牌,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塑造红色文化品牌,依托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等拥有革命历史的地区,打造创意红色旅游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和宣传其中蕴含的红色内涵,创办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塑造传统文化品牌,开发书院文化、药业文化、庐陵文化旅游观光体验区,利用新媒体扩大宣传,吸引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塑造生态文化品牌,开发生态旅游观光区和绿色产品,并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使省内绿色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建设城市文化综合体,更多地打造集商业、餐饮、旅游、娱乐休闲、展览、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赣”牌文化旅游产业[6]。建设舒适型城市,扩大消费市场,吸引更多顾客游览消费。政府、组织团体或大型文化企业组织文化产业品牌评比,并打造文化旅游消费节、举办文化旅游宣传月,推出江西文化旅游路线,在文化产品与服务中注入现代流行元素,通过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加强推广,增加国内外关注度,提升江西文化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发展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文化、有能力、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江西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建议将文化产业紧缺的职业技能素质培训加入江西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并给予政策优惠。在教育方面,文化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或高校合作,为教师进修和学生实践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遇,组建文化产业专业组织,省内部分高校设置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传授文化产业商业运营、文化创新、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培养文化产业高素质人才。另外,建立人才智库,以优惠政策和优质的工作环境吸引全国乃至国外高校或社会优秀文化人才加入江西人才智库,做好人才储备。在环境方面,可以在住房、户籍、福利、亲属安置、医疗等相关方面上提供便利[7]。重视青年文化人才的引进,青年是文化创新、消费的主体,既可以带动文化创新,也可以活跃文化消费市场,增强城市的文化活力与吸引力,推动江西文化产业发展。
优越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激发产业发展的活力,并且便于产业融资。因此,政府可以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文化企业和组织以政策优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于农村或城镇的闲置用地可以适当统筹协调开发以发展与当地居民环境相适宜的文化产业,推出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此外,可以构建一个适应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完善文化产业人才交流信息网、金融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法律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做好人才储备。与此同时,政府需进一步简放政权,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影视音像制作、文艺组织、出版等单位充分进入文化产业市场,建立文化产品创新、产品出口及高质量服务示范基地,推动文旅融合、文科融合,在相应平台为各文化企业和单位提供文化产品消费趋势、行业政策法规、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加强文化市场执法监管,扩充执法队伍。最后,制定文化产品消费优惠补贴政策,各地区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拉动内需,激励文化企业兴办更多符合民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场所和平台,提供高中低层次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并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国际市场,加快探索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8]。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推广力度。一是打造更多的文化产业机构,激励各文化产业机构高质量发展,增加各地区之间文化机构的良性竞争,加强各地区之间文化产业的交流融合,在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多方面的合作,发展文化产业链。二是加强各高校平台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在各大高校推行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理解文化产业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断丰富学生及老师的精神世界,并且可以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与高校进行合作,鼓励高校师生踊跃参加文艺表演活动,并在各大高校中进行推广,激发师生对文化的热情,从而加大文化产业推广力度。三是重视文化产业相关小程序以及网络平台创新性打造,合理地利用网络平台以及各大交易平台对江西文化产业活动进行打造推广。多在公共场所进行平台的宣传,比如在交通工具上对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播放并及时对最新文化活动情况进行更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文化市场消费活力,打造文化社会,魅力江西[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