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瑜 徐玉婵 韦德宁 韦小妮 韦朔峰 严提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所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儿童医院医学遗传科,广西柳州 545001
身材矮小是指生活在相似环境下,与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健康儿童比较,身高低于正常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低于生长曲线3百分位[1]。身材矮小在儿童门诊患者中并不少见,医生需对患儿进行各项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若在儿童时期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会给患儿造成一定的影响。据报道,遗传性疾病是继特发性矮小症和生长激素缺乏症之外导致身材矮小的第三大原因[1]。身材矮小、生长不良与Turner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有关[2],都是染色体的异常造成的。因此,身材矮小的儿童需要进行染色体分析以确认是否有染色体异常。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29例身材矮小儿童的染色体核型,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探讨本地区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分析染色体异常与身材矮小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我院)以身材矮小为主诉就诊,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的儿童729例,年龄2~16岁,平均(6.8±2.8)岁,其中女童516例,男童213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3];②纳入对象身体健全,无先天性器官组织和智力缺陷;③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常住人口。排除标准:①儿童存在先天性器官组织畸形和智力障碍;②有明确器质性疾病而影响生长发育者;③儿童存在严重心理、情感障碍疾病及临床资料不全者。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核型分析:征得患儿和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患儿肘静脉血2~4 ml,使用肝素抗凝。混匀后取0.5 ml全血转移至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中,混匀,置于37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69 h后,加秋水仙素处理0.5 h,然后进行低渗,预固定,固定处理,制片及染色体G显带,必要时进行C、N显带辅助分析。染色体玻片采用蔡司全自动染色体分析仪进行扫描,获取120个分裂相,计数其中20个分裂相,至少分析5个核型,嵌合体计数100个核型。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16)的标准命名核型。对所有纳入的儿童的染色体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其异常的染色体类型及其比例。
在729例矮小儿童中,共有41例检出异常核型,异常率为5.6%。41例异常核型中,染色体多态性15例,检出率为36.6%,占比最多;性染色体异常次之14例,占34.1%;其他倒位、易位及衍生染色体异常9例,占22.0%;标记染色体3例,占7.3%。见表1。
表1 检出核型及构成比
在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中,12例为Turner综合征的核型,其占异常核型比例的29.3%;其他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为:47,XXX 和46,X,add(X)(p22.1)dn,inv(9)(p12q13)pat共2例,占4.9%,见图1。
图1 41例异常染色体核型中各类型的占比情况
身材矮小是儿科内分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在正常儿童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3%[4]。本研究显示,在身材矮小的儿童群体中,存在5.6%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14例为性染色体异常,其多为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Turner综合征经典核型为45,X,其余为45,X/46,XX/47,XXX等的嵌合体核型,或具有一个结构重排X染色体核型,或X环状染色体嵌合体核型等[5]。其临床表型为身材矮小、颈蹼、乳头间距增宽、盾状胸、肘外翻、条索状卵巢、原发闭经和性器官发育不全等[6],嵌合体的临床表型与其异常细胞数目的比例呈正相关。相关研究发现,X染色体短臂上的SHOX的分子缺失、点突变或部分重复等与SHOX基因的调控、表达异常有关,导致以轻度到重度身材矮小为特征的情况发生[7]。在儿童时期Turner综合征其他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患者常以身材矮小为原因来医院检查,若不进行染色体检查,会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对身材矮小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是很有必要的[8]。
本研究还发现3例标记染色体,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是一种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可出现于正常核型、数目异常核型和结构异常核型中,可以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衍生而来[9]。汪小霞等[10]在其研究中发现在有45,X/46,X+mar嵌合核型的2例儿童中,均有矮小表现,且伴有性腺发育落后。相关文献指出,在sSMC基因剂量和衍生于哪条染色体对个体表型有很大的影响,部分个体可以导致严重的多结构畸形和智力障碍等,有的可引起严重生殖障碍[11]。因此临床遇到有sSMC,应结合分子技术进行检查以便明确其来源,给患儿提供准确病因信息。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有染色体多态性和其他易位、倒位、衍生染色体等异常。染色体的多态性主要表现为染色体异染色质及随体的增加或减少、9号染色体的臂间倒位,传统观点认为染色体多态性不会引起表现效应。而夏开德等[12]认为在儿童患者中,染色体多态性能引起各种临床效应,对包括矮小在内的各种临床症状的患儿应及早进行遗传学检查,以便对检出染色体多态性的携带者尽早做出遗传学病因诊断。关于易位和倒位,有学者[13]认为当染色体相互倒位或易位断裂处基因被打乱或涉及矮小相关基因时,将导致儿童身材矮小,例如位于11p14.1-p15.3区域的NELL1基因控制骨骼发育,其缺失可导致儿童发生身材矮小[14]。
目前部分矮小症患者能够通过药物治疗增长身高,甚至可以达到与普通人相似的高度。临床上常用治疗药物有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增长因子-1等[15]。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临床症状[16]。通过本研究发现大部分身材矮小儿童染色体是正常的,针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可以在儿童时期,有针对性地采用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同时本文也发现14例患者存在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其中存在一部分被误诊为矮小症的Turner综合征患者,Turner综合征患者和矮小症患者在临床体征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需要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基因检测等手段进行鉴别。针对部分性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激素来进行改善治疗,纠正其因为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异常症状,促进其机体正常发展[17]。相关研究发现,Turner综合征患者增加运动量有利于减少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18]。
综上所述,在遗传因素中,X染色体异常和涉及矮小基因的常染色体异常,是本地区儿童身材矮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身材矮小儿童进行染色体检查,并对携带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儿童及早针对性治疗,对改善其身高及发育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