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格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新的思想和理论涌现,女性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当时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念仍受到父权制的制约。托马斯·哈代在其极具争议的著作《无名的裘德》中描写了两段悲惨的婚姻,对当时父权制下的婚姻观进行了抨击,表现了对婚姻及女性的关注。
【关键词】女性主义;托马斯·哈代;维多利亚时期;《无名的裘德》;父权制;婚姻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17-02
一、介绍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晚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新的资产阶级逐步取代旧的封建主义,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思想和新理论层出不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工作机会增多,在这种环境下,女性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女性主义进一步得到发展,女性的意识也渐渐觉醒,对于自身处境以及对于社会的认识产生了变化,这种觉醒和变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于婚姻的认识上。哈代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代表作家,他关注着女性在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在小说中揭露婚姻中两性的不平等地位,抨击没有爱情的婚姻对双方自由的限制。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展现了父权制社会各个方面是如何共同造成婚内妇女的诸多不幸,批判了这种陈旧落后的婚姻观念,同时也探讨了解决婚姻困境的途径。
二、维多利亚时代的婚姻观
婚姻观是指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依旧是由父权制主导,即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且女性从属于男性。父权制社会意识形态在婚姻体制中将女性“物化”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婚姻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点:
(一)婚姻的基础是责任和义务
维多利亚时代的婚姻的立足点并非夫妻之间的情感,而是责任和义务。受到宗教观念的影响,婚姻在当时是神圣的,即婚姻是上帝赐予的,结婚就意味着必须承担来自上帝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如此,受到这样的道德观念的约束,女性要履行婚前守贞的义务,只有在婚后才可有性生活。而没有做到婚前守贞的女性则会被认为是堕落与淫荡的。
(二)推崇“家庭天使”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要求女性温柔顺从,取悦丈夫。 英国诗人考文垂 · 帕特摩尔在1854年出版系列长诗《家庭天使》, 歌颂贤妻良母型的理想女性,而由这一传统道德标准派生出的婚姻观,表现为女性在婚姻中的从属地位,并且要求女性绝对忠于婚姻、忠于家庭。
(三)夫妻离异条件极为苛刻
由于宗教教义以及社会传统观念的禁锢,当时的婚姻法对离婚条件的限制极其严苛,在中世纪几乎没有离婚的情况,即使进入了近代,离婚率也非常低。在1857年颁布的《婚姻诉因法》对离婚条件有所放松,但只允许把通奸作为离婚的唯一理由,并奉行双重标准。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维多利亚时期的婚姻观还被旧时的道德标准和宗教观念束缚着,与维多利亚时代发展迅速的物质社会脱节。
三、哈代对于父权制影响下的传统婚姻的批判
维多利亚时代的婚姻不是自由爱情的结合,在清教主义的影响下的僵化落后的婚姻观危害深远,不仅剥夺女性的身心自由,也压制男性的自我发展。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描写了两段所谓“合法”的婚姻,即裘德与阿拉贝拉、苏与费洛索,但这两段婚姻无一例外均以悲剧告终,导致其婚姻悲剧的根源便是这种僵硬腐朽的婚姻观。哈代通过描写这两段悲剧婚姻,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受父权制影响的婚姻观进行了大力的批判。
(一)裘德与阿拉贝拉的婚姻:基于肉欲
裘德与阿拉贝拉的婚姻是完全建立在肉欲和性之上的,双方没有感情基础。阿拉贝拉故意勾引裘德与她发生性关系并又谎称自己怀孕,因当时社会对于女子婚前守贞的道德要求,裘德深知如果自己不娶她,她便会被贬为一个道德败坏的女人,再也无法步入婚姻,于是裘德不得不娶了阿拉贝拉,甚至因此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但实际上在婚后两人无法互相理解,阿拉贝拉无法理解裘德对于古典文学的热爱,裘德也无法满足阿拉贝拉的物欲,待她发现他根本没有能力给她买漂亮衣服和帽子后,她便抛弃裘德去往了澳洲。而裘德也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染上了酗酒的恶习。
(二)苏与费洛索的婚姻:基于友情
苏与费洛索的婚姻虽然并不是因为肉欲而结合的,但同样的是两人的婚姻中并没有爱情,这样的婚姻仅仅是在朋友的感情上建立的,而非爱情。苏只能将费洛索看作真挚的朋友,而无法在心理和生理上将他看作是自己的丈夫,但是因為当时离婚条件过于苛刻,她无法逃脱这样的婚姻,只好与费洛索分居。这样的婚姻也为善良的费洛索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当他同意让苏去寻找自己的自由时,他的行为被学校认为是纵容通奸的不道德行为,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于是迅速开除了他。费洛索被解雇后,被主流社会排挤,只能重回小村庄教书,事业和家庭都严重受损。
以上两种不同的婚姻最终都导向了同样的悲剧结果,不仅是因为这些传统婚姻并不是因爱而结合,更是因为这样的婚姻无视了女性的权益。而对于女性权利的漠视和压制,一方面会使得女性失去自由,被限制在不幸福的婚姻中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而另一方面会形成如阿拉贝拉这样虚伪无知,厚颜无耻的女性,利用婚姻作为满足自己物欲的方式,最终导致家庭的破灭,正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为女权辩论》中所提到的,女性的堕落必将意味着男性的堕落,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最终不仅会导致女性的权利和自由受损,也会反映到男性身上,最终导致整个家庭和社会的不幸。
四、哈代对理想婚姻的刻画及其女性主义的体现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一个重要的创作母题就是婚姻,维多利亚早中期的作家倾向于用婚姻来解决问题。在哈代看来婚姻受法律认可的契约关系并不是最重要的,相反十分反感。小说中哈代描写了一段不合法律和道德伦理的婚姻,即裘德与苏的婚姻,虽然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但是这段婚姻却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是完全以志同道合和真诚的爱为前提的,这种婚姻是哈代的理想和婚姻观念的终极。通过描写三段不同的婚姻,哈代尖锐地批判了违背人性的婚姻的不合理性,歌颂纯真的爱情以及在爱情基础上缔结的婚姻。
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女性主义,而是通过刻画不同于刻板印象的女性角色来表达对女性的关注。尽管哈代本人是一位男性,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大都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颠覆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特征的界定。她们不但对传统妇女所处的地位在精神和物质方面进行了反抗,而且她們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也体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个性被压抑的状况。《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苏,正是这样的一位女性。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一般的女性形象,苏博学多识,勇敢反叛,展现了一种“新女性”的形象。苏主张婚姻既是相互的,又是独立的,婚姻双方都应该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思维,妻子不是丈夫的附属品,而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她大胆地直接抨击男权社会中宗教、婚姻和法律的不公,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这些都体现了她对于父权制的反叛,对于爱情的渴望,以及对女性独立的追求。哈代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态度,体现了他超越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性别角色重新界定,充分体现出妇女作为人所独有的“女性意识”。
五、总结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在传统父权制下的形成的婚姻观,提出了超越于时代的婚姻观,并且通过刻画苏这一“新女性”的形象体现了其对女性的关注。婚姻和两性关系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永久性话题,虽然在进入 21 世纪后,女性获得了极大解放,且两性关系较为和谐,但是人们不能忽视两性关系之间的一些隐性危机,也不能忽视社会依然是受到父权制影响并且男女地位依旧不平等的事实。通过分析哈代小说中的婚姻关系,人们也能在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处境、女性对于婚姻的认识、以及女性意识发展等方面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郭高萍.从托马斯·哈代小说看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6):66-70+87.
[2]郝涂根.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对维多利亚时代婚姻观的批判与重构[J].池州学院学报,2019,(02):87-89.
[3]李珠.一部抨击维多利亚时代婚姻观的檄文——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婚姻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04):52-55.
[4]李宝芳.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夫妻的地位关系[J].社科纵横,2011,26(10):87-88+91.
[5]李喜蕊.论英国家庭法基本原则的演变[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85-88.
[6]孙文倩.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反抗与妥协——重读《无名的裘德》[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4(06):89-92.
[7]徐苏.从《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女性主义[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2):5-7.
[8]徐苏.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维多利亚时期婚恋伦理的体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5):183-184.
[9]张炳飞.《无名的裘德》中的性别和婚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9):32-33+35.
[10]钟琳.浅析《无名的裘德》中新时代女性的边缘化致因与妥协[J].戏剧之家,2019,(0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