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沼中的精神废墟

2021-10-26 04:41董思琪
今古文创 2021年36期
关键词:贾平凹知识分子

董思琪

【摘要】20世纪末期,贾平凹的《废都》随着市场经济等社会现象的出现而出版,颓废之气充斥全书,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作者贾平凹的特殊地位,在世纪末的知识分子失语焦虑才是禁忌之后的主题。

【关键词】精神危机;知识分子;贾平凹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04-03

《废都》一书出版一波三折,但它对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处境揭露,却非常值得探寻。书中涉及大量的暴露描写,使得众人对此书低评,但对性欲描写本身的关注,不应该大于它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废都》讲述文明交替之际的事,却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席卷中国,对国人来讲,“下海”“经商”不再陌生,文学商品化,农耕文明断裂化,物质基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每一个人,而《废都》讲述的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间西京城里的故事。

一、废都之废在何处

为什么此书名为《废都》?“腐蚀”为何意?意指物体逐渐消损破坏或指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阳光”又为何意?指日光或指积极向上,活泼朝气。“阳光腐蚀着城墙”,贾平凹在小说中多次提及,古老的西京,就连阳光的普照都被看作是加速废城的瓦解。时光流逝,西京荒废,周敏的埙乐更像是对这古城的哀歌。但废不仅此,被传统文化浸透骨髓的人们,无力应对巨变的现实,城内的铜臭之气,那金钱与权力交织下的知识分子,才真正演绎了颓废堕落。

西京城里有四大名人,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原秦腔演员阮知非以及小说的主人公庄之蝶。文化界的四大名人在西京城地位很高,然而作者笔下的他们结局惨淡:汪希眠出售画册,仿制画册,身旁美女如云,毫不吝啬对香艳的打赏,最终被抓入警局;龚靖元赌博顶账,儿子吸毒成瘾,最终因字画被骗卖,死于自杀;阮知非利用身份挣钱,树大招风被人捅了双眼;庄之蝶本是名气颇高的作家,为了赚钱开店经商,写虚假广告,骗取朋友字画,因周敏的一篇文章卷入官司苦苦挣扎,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与不正风气,无不显示着追名逐利的肮脏。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为民而言的知识分子本不该追逐利益,传统文化下的知识分子本就应是理想的化身。然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实生活的巨变使人们原本的生存观念开始出现裂痕,经济快车的驶入冲击了知识分子被压抑的人性,建立在传统文化上的完美人格开始崩塌,人们站在文化与历史的断裂带上摇晃,庄之蝶等知识分子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若想保留自己的历史主体地位就必须迎合时代而自由伸缩,所以部分知识分子变成了名利的追逐者,文化的颓废之气越发浓郁。

二、新旧文明交替,人格恍惚动荡

《废都》一出,庄之蝶这个人物广受诟病,贾平凹敏锐地发现了社会精英的堕落,也看到了庄之蝶因时代撞击而产生的精神缺口。他与其他三位名人不同,他的身上尚还保留着传统文人的审美理想,他更像是一部文化人的历史,从远古走来,走到世纪末却迷失了方向。可以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浮躁、动荡的年代,一个人的行为与这个时代主题脱不了干系,名声、家庭、人际、地位等等无不牵绊着庄之蝶。四大名人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庄之蝶,因为当传统古朴文化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只有庄之蝶自己在传统审美与金钱欲望中纠结徘徊,当药厂老板寻他替写广告时,他有过犹豫,但终究没抵挡过金钱的诱惑;为了赢得官司,他要用自己的笔墨替小孩子写稿,又因小孩子的文笔稚嫩实属玩笑而生气,他生的是自己的气,他恨自己丢掉了审美,恨自己为了世俗破坏了文化的高雅,他恨自己生存的空虚与无意义的谄媚。其实他看透了文化界的空虚,但他只能以俗就雅,纠结着挤入新的社会。

庄之蝶的形象更像是一个精神的集合体。在他身上有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固有的生存与精神状态,为名利所累、欺世厌世、无为忙碌。他是一个缺乏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有完整的人格,但却不能将新旧文明交替融合,灵性不足,又失掉了精神求索,以至于匮乏人文精神。

大家众星拱月地拥护他,利用他,但庄之蝶的本我、独立正在被逐步瓦解。他逐渐丢掉了自己,处处迁就,作为一名作家几乎没有可观价值的作品存在,将自己封于精神废墟,他的“废”是人格颓废,是社会的转型带给知识分子的无所适从。

三、禁忌之后的精神救赎

说《废都》不该再出现,《废都》是污点等等对其批驳的话语陆续出现。《废都》备受争议的热度话题就是大胆泼辣甚至过度的性欲描写,如若不谈本作品,只论性欲,凡是不为夺人眼球出现的性描写,都可看作是合理的。鲁迅曾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对性欲做了客观的表明,说道:“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生命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性交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 ①所以食欲可以用来反映人的状况,性欲同样可以。就此书而言,若仅将它看作是没有营养的色情小说,那便失去了本书的意义。

庄之蝶本是一个真诚的少年,与景雪萌有过纯真的爱情,后娶了大家闺秀牛月清。然而不和谐的夫妻关系让庄之蝶越发的精神衰落,妻子的怨念打击到庄之蝶作为一名男性的自尊心,他对仪容仪表失去了热情,趿着鞋乱着发,见到奶牛直接吮吸牛的乳头……他集堕落、焦虑、绝望于一身,当传统生命力量无法释放,新的生命基因还没有形成时,他的真我飘摇无根,直到遇到唐宛儿,他才是一个真正有生命活力的人。作品至此,庄之蝶渐渐向肉欲沉沦,就像一只道德蛆虫,但全書过后又回看这段关系,便发现庄之蝶的痞似乎是他的灵魂救赎,他对女性的追求实则是他压抑、痛苦、被现实力量排挤的一种发泄,是他生命的修复方式。他渴望在一群社会地位低下但却率真、热诚的女人身上拯救灵魂,片刻的欢愉与陶醉让他逃离了自己虚伪的外壳,但是庄之蝶最大的错误就是破坏了传统道德为自己开脱罪名。

唐宛儿、柳月、阿灿,她们本有自己的人生,但是在遇到庄之蝶之后,她们看见了新的精神力量,那是绝对新鲜又诱惑的力量。庄之蝶的文化底蕴与社会地位为他招来了无数女性,唐宛儿直言要嫁给庄之蝶,做长久夫妻,她言道:“我虽不是什么有本事的人,但我敢说我会让你活得快乐,因为我看得出来,我也感觉到了,你和一般人不一样,你需要不停地寻找什么刺激,来刺激你的艺术灵感。” ②唐宛儿的一席话影射了自古以来的女性地位,作者贾平凹似乎想表达的也是男子权利下,女人的依附性。当庄之蝶处于崩溃时,唐宛儿的大胆便激起了他的生命,但他无法对得起唐宛儿,他自知有罪,但无人给他定罪,又无人惩罚他,所以他在道德层面上无限堕落。

庄之蝶在每一次的灵魂救赎后,内心的不安都会加重他生命的苦闷,他给予了这些女人勇气与自信,但又在给予的过程中毁掉了她们,也毁掉了自己。他对阿灿的背弃、对唐宛儿的背弃,将一个个曾给过他救赎的女人孤绝地悬于断崖,在给过她们希望之后将她们重击在地落入了更深的深渊。结发之妻提出离婚后,庄之蝶彻底崩溃,内心的无能为力显露无疑。背离道德,家庭面临破碎,他在幻想中贞洁,无法坚定的选择任何一个,就像无法权衡传统与现代文明一样,庄之蝶性格的自相矛盾导致了他的悲剧,导致了周边女性的悲剧。但同时,这些女人对男人的无尽依赖又何尝不是她们自身的悲剧。

四、“废墙”后的清醒者

“众人皆醉我独醒”。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偶然,捡破烂的老头贯穿小说始终,在这个浮躁时代,晕眩生活的本相背后,唱歌谣的老头似乎是作者穿插在世俗中的一个清醒者。或许就像老头歌谣唱的一样,当时所谓的文化圈,就是一个狰狞无言的商业圈,钱权交织下的社会处境,文人无法抽身,要想地位牢靠,就要顺从规则。

除了老头的歌谣,书中还出现与大背景不相符的几个元素:老太太的鬼神说,看似清净的庵寺以及一头有思想的老牛。这些是贾平凹在塑造意象时,渗透进作品的神秘鬼神、儒道文化以及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牛月清的母亲,一个人鬼不分的老人,总是用过去的人事来教育现在的人事,象征一种阴阳不分,人鬼互通的文化意境,但老太太是否也和庄之蝶一样,无法融身进现代文明,只得沉浸于旧日的精神白塔?牛家过去是个大户,庄之蝶的成名也要靠牛家的帮助,旧日的东西不可动,梦里的故人告诉你该怎样做,曾经的富贵让老人沉迷,而在老人身上,可以触觉到作家对鬼神世界及虚幻世界的一种生命体验,这种朦胧神秘似乎也在无言反抗着现实的冲击。

作品从一开始便着力刻画两个精神世界,可惜的是,读到末尾,两者并无差别。庵寺本与外界相隔,内心有欲,欲断混根者,求于寺庙,但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与这看似清净的庵寺有联系。慧明年纪轻轻削发为尼,但绝不是为了遁入空门,她与孟云常纠结不清,本该珍惜一切生命的她却堕胎,然而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圣洁的气质。她为了选举监院拉拢人心,用若即若离的方式向男性世界发起挑战,对比市民世界,庵寺里的世俗诱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呈现,毫无清净之地是这个时代失去信仰的证明。

“废”“颓”,小说似乎全力地在诠释这两个字。清醒的人无话语权,在这物欲冲撞的年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那无拘无束的美梦更向是一种讽刺。庄之蝶感受到了生命的痛苦,他的无声呻吟只有一个人听得到,或者我不该说他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牛,一头靠庄之蝶的名声在市区随意穿行的牛,一头任由庄之蝶吮吸乳头而不踢不闹的牛,一头被作者赋予哲学家名号的牛。

与其说老牛给了庄之蝶乳汁,不如说老牛给了庄之蝶精神养料。牛的反刍是一种原始象征,牛的自白是一种精神思索,是一种独立于人群外的第三人称,用深邃的眼看待人类往来的思索。城市是人类文明展开的聚集地,尽管人们从农耕文明走来,对乡土田园仍有入骨髓的精神情怀,但仍改不了人口逐渐脱离故土、脱离过去的事实。牛的自白更像是一种对人类的嘲笑,人是兽的一种,但是人类建造了城市,发展了文明,却在被自己的发明所戕害。过去和现在,原始还是超越,我想作者刻画的老牛更倾向于前者。老牛站在自然的角度来审视形形色色的人群,人类创造了新的世界,却又无法摆脱原有的生活方式,庄之蝶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是真是假,是不是作者,是不是此时代所有知识分子的处境?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与颓废就像是时代进步与人类思维的论争后的产物,行为越野性,越是一种冲破禁锢,回归原始的举动。但是时间终究一直向前,一味地回归并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知识分子需要清醒,在新文明融入时代后,找准站位,寻回话语权,才是真正的灵魂救赎。

贾平凹怀着苦闷之心来写苦闷之事,更让人感受到庄之蝶这三个字的深意,恍如隔世,浮生若梦,他是虚是实,‘我’究竟是谁在此刻看来并不重要,这只是一种对真实生命的探寻与思考。庄之蝶的一生映射出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旧文明碰撞时期的消极颓废,没有坚定的价值信仰,到处都挥发着近乎死亡的精神霉气。读到末尾,压抑的无言,让人仿佛看懂了为何孟云常不断地寻求奇怪的癖好,将自己沉于气功,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寄托?

《废都》将世纪末知识分子的精神颓废、心态失落、丧失话语权暴露给大众,试图从精神与生存层面切入,揭示一个个病态而又苦痛的灵魂。废都之废腐蚀着精神信仰,这严肃的悲剧将禁忌变得合理,如何跟上时代的变迁,如何透过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来探寻生存价值,这才是作品的真正意義。

注释:

①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1页。

②贾平凹:《废都》,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参考文献:

[1]贾平凹.废都[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2]韩鲁华,贾平凹.穿过云层都是阳光[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王尧.重评《废都》兼论九十年代知识分子[J].当代作家评论,2006,(3).

猜你喜欢
贾平凹知识分子
捉鱼摸鳖的人
贾平凹的手
月迹
种子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多年之后会不会变成一堆废纸
知识分子
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
“公共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