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紫君
【摘要】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交往越来越密切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全球化问题。在此时代背景下,便更凸显出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当代价值。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全球化问题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 世界交往;全球化;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8-0059-03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与探究马克思的诸多著作,总结出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对关系,世界交往分别与社会生产力、全球化、共产主义的关系,现从这三对关系入手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进行阐述。
(一)世界交往与社会生产力相互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范围内交往趋于普遍化起促进作用,而世界普遍交往则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世界交往与社会生产力相互作用,民族历史逐渐转变为世界历史。
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推动世界普遍交往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交往趋于普遍化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国家从内部交往延伸到外部交往,最后形成世界普遍交往。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历程看,首先,简单协作时期,生产工具、方法较落后和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力低下,商品生产、交换活动局限在狭小地域内。其次,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国家为获利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生产工具、方法和规模等都有所改进和扩大,生产力也得到提高,分工产生并发展,交往范围在空间上明显扩大。最后,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面,机器大工业完全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且有助于交通、通讯工具研发和改进,然而无论是本国的自然资源、市场还是劳动力都是有限的,逐渐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需要,于是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寻找原料基地、廉价劳动力和开拓市场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产品追逐利润最大化、进行资本增值的目的掠夺式向外扩张。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巨额暴利不断向外扩张、疯狂与他国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野蛮扩张,生产力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各国、各民族逐渐进行世界交往且联系越来越紧密。
世界交往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首先,在原始社会早期,单个人和大自然力量对比悬殊,因此,人们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交往与合作,来共同能动地改造自然进行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出生产力,生产出物质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其次,在15世纪欧洲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西欧国家为了获得大量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对新航路进行开辟和凶残式殖民扩张,生产力在它们疯狂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极大地发展和提升。最后,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逐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方面,由于工场手工业生产逐渐承受不住来自世界各地的越来越多的需求,于是它们进行了工业革命且在此之后,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有助于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和研发,地域性交往逐渐转变为世界性交往,地方市场逐渐融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交往中不断传播到各国并建立,它虽然带有血腥的剥削性质,但不可否认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优秀文化、先进思想、科技知识等也在世界交往中传播到各国,人们的交往范围、领域和内容不断扩大、拓展和丰富,有助于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研发出更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发明创造,如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等;标志着第一生产力的先进科学技术在世界交往中也传播到各国,这就使生产力得到保障且促进生产力提升。因此,世界生产力在普遍交往中得到巨大发展。
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促使世界普遍交往和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生产力也在世界交往中得到整体发展,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在世界市场上贸易往来频繁且联系越来越紧密,以至于“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1],在社会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相互作用下,“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2],最终“强调整个世界的相互联系性”[3]的世界历史形成。
(二)世界交往向着全球化发展。通过查阅马克思的著作,发现其并没有提出过“全球化”,但在其世界交往理论中却处处描述着世界交往向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交往是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打破狭隘地域局限进行全球性普遍性交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4]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由于资本的扩张、逐利本性,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大规模对外扩张,在扩张过程中它们缺资源、缺市场就在他国掠夺资源和开拓市场进行产品生产与销售,它们的生产、消费方式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传播并建立,地域交往逐渐转变为世界交往,地方市场逐渐融入世界市场,全球各国人民从孤立隔绝、自给自足状态逐渐转变为他们的需求的满足要依靠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球逐渐连为一个整体。因此,世界交往趋向全球化发展,最终会促进共产主义的实现。
(三)世界交往加快了共产主义实现速度。工业革命后,世界普遍交往和世界市场逐渐形成。首先,各国、各民族在世界市场上贸易往来频繁,世界整体生产力得到大发展,因此,巨大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准备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其次,世界范围内交通、通讯工具也不断研发和改进,各国来往更便捷,具有剥削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交往中快速传播到各国并建立,在资产阶级过度压榨下的工人苦不堪言,且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凸顯,经济危机频繁发生且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因此,世界交往使资本主义弊端、危害性极大地凸显出来。再次,全世界各国工人在世界交往中深切体会到资产阶级对自己的压迫、带来的巨大危害,了解到全世界工人生存处境一样艰难,意识到他们同属于一个阵营即无产阶级,于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5]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打破这个被压迫的局面,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要建立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这就加快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步伐。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6]全世界无产阶级交往联合、互帮互助,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使全球每个人达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全球化问题的现实启示
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球化空前发展,面对目前全球化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就更凸显出“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预见性”[7]和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着世界各国,全球化发展不仅带来了积极因素而且还引发了问题,在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的今天,逆全球化思潮也愈演愈烈。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我们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全世界各国、各民族间交往内容越来越丰富,交往领域也在逐渐拓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安全等领域。在经济领域,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不是孤立隔绝的状态,是紧密相连的,给各国经济带来充足的发展空间并促进其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一个国家出现经济危机,它这个旋涡中心会吸入越来越多国家,最后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始于美国,后波及全球。在政治领域,随着维护各国人民平等权利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逐渐增多并发展,如联合国等,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破坏各国间关系,近些年,它们经常假模假式地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他国领土主权完整,试图让他国成为它们的傀儡。在文化领域,各国有一些致力于全球优秀文化传播、交流的组织,如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等,还有就是国际奥委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举办的奥运会,也是在展示、传播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各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的同时,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他国进行文化歧视、文化“抢夺”,且大规模输出带有自己浓厚价值观的文化,试图侵蚀他国价值观,甚至会造成两种价值观冲突,导致他国社会动荡。在生态领域,在环境、资源方面得到全球管理的同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使自身利益极度最大化,跨国建厂,在他国疯狂开采资源,转移本国废弃有害的电子垃圾到他国,在他国进行实验化学品倾倒等,无视世界资源和环境的有限性和承受能力,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在安全领域,全球携手共同对抗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等危机来保护全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危机一旦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其传播速度和破坏力惊人。如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逆全球化思潮也越来越猖獗。这股逆全球化狂潮是由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掀起,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都是它的典型表现,影响极其恶劣,它们主要目的就是在全球交往中处于核心主宰地位,使自身利益极度最大化。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指导我们积极应对全球化问题。时至今日,面对全球化所引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安全等领域的问题,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依然能给全球各国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
在经济方面,马克思批判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逐渐建立后,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且资本家与工人地位极其不平等更加凸显。因此,经济交往的大前提是交往双方或多方是平等的,坚决抵制不平等的强制性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严重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虽短暂获利,但从长远看,全球各国经济是紧密相连的,早晚损害自身,破坏全球经济发展。全球各国要平等地深入地多层次地进行经济交往,秉着公平原则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最终达到互利共赢和全球经济大繁荣的局面。
在政治方面,马克思批判地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8]因此,各国要坚决抵制带有强制性的政治交往,要在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主权基础上,平等、互助、互利交往,不得随意用武力解决国际问题,要用沟通协商这种和平方式解决。
在文化方面,马克思在论述世界文化交往时写道:“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9]因此,各国要深入地多层次地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彼此独一无二的优秀文化并取长补短,坚决抵制文化歧视、文化“抢夺”、夹杂浓厚价值观的文化侵蚀等行为,全球各国携手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生态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的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人自身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0]“我们……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1]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作用到自身。因此,全球各国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坚持可持续发展,齐心协力、尽心尽力地为治理全球环境做贡献。
在安全方面,马克思要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2]因此,各国要加强安全问题上的沟通交流,通力合作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安全问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保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这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
直到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依然生机勃勃,它对解决当今世界全球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起到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使全球各国、各民族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披荆斩棘、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8][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唐晫.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刘勇,吴佳华.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研究述论[J].长白学刊,2019,(06).
[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