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言中的否定标记

2021-10-26 07:24:23曹梦嫒
今古文创 2021年38期

曹梦嫒

【摘要】 重庆方言是西南官话的分支,虽然与官话一致性较高,但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莫”类、“没”类和“不”类等否定词,以及“A都不A”“不都不A”等特殊格式都极具地域特色。

【关键词】 重庆方言;否定词;否定结构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8-0121-02

重庆方言是西南官话的分支,之前只是四川方言的子系统,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侧重在语音和词汇研究。而语法特点的研究鲜有涉及,只是零星散见于四川方言研究的文献中。

较早研究重庆方言语法的是范继淹,他发表了《重庆方言名词的重叠和儿化》等多篇文章,阐述了重庆话重叠儿化,以及“下”和“下儿”的语法特征。

20世纪90年代之后,重庆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逐渐丰富。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详细描写了重庆话里的重叠式名词、量词、副词。

否定范畴是一种普遍的语法范畴,国内对否定范畴的研究到如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重庆方言中的否定词

1.“莫说”

重庆话中“莫”表示“别、不要”,“莫说”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用法。

(1)表示祈使意味“不要说”,例如:你莫说你喜欢吃西瓜撒,我买了你又不吃。

(2)表示“更不用说”,例如:他连饭都舍不得请你吃,莫说给你借钱老。

(3)表示肯定“还别说”,例如:你还莫说,他做饭是还好吃耶!

2.“莫看”

“莫看”和普通话中的“别看”意思相近。“莫看”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用法。

(1)祈使意味“不要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例如:你莫(紧到)看电视了嘛,看久了坏眼睛。

(2)提醒或警告对方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莫”否定的是句中靠后的动词,例如:你莫看他恁个小个儿,斗轻视他哈!

(3)提醒或警告对方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事实可能和表象相反,这里的“莫看”不是“莫”和“看”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你莫看他现在恁个得意,马上就要臊皮。

在表示第二种语义时,“莫”否定的是另一个分句的动词。例如:“你莫看他恁个小个儿,斗轻视他哈”这个句子,“莫”否定的是动词“轻视”。

3.“没得”

普通话中对“有”的否定是“没有”,重庆方言是“没得”,主要用法如下。

(1)对“领属”“存在”的否定,例如:来早了,教室没得人得。

(2)对程度的否定,例如:那双鞋没得她吹得恁个好看。

(3)表示“不如”“不及”,例如:哪個都没得他会吹牛。

(4)用于正反问句,对动作或性状的否定,例如:你面试通过没得嘛?

(5) 对动作的否定,表示某动作未能得以实施,例如:去年国庆他值班,去丽江旅游他没得去。

“没得”作动词时位置比较灵活,作副词时一般只能用于句末。

4.“没有”

重庆方言中的“没有”和普通话中不完全相同,它不是对“有”的否定,主要有四种用法。

(1)表示对动作的否定,例如:我昨晚上十二点多都还没有睡。

(2)表示对状态的否定,例如:西瓜还没有熟,吃起不甜。

(3)用于一般疑问句末尾,表示正反疑问,这种用法和“没得”相同,例如:教室头装空调没有?

(4)单独使用,来回答正反问句,例如:吃饭没有?——没有。

“没有”可以单独用于回答正反问句,如果疑问句用的“没得”,也可以用“没有”回答。

5.“不得”

“不得”表示根据事实或条件推断出的否定性结论,语义上接近于普通话的“不会”,例如:车都快开了他还没来,怕是不得来了哦。

6.“不消”

“不消”可以用在动词性成分和形容词性成分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语义。

(1)表示“不用、没必要”之义,与普通话的“不用”用法相同,例如:孩子的事你不消担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2)祈使意味,表示劝阻或禁止,例如:这些事你不消给他说得哈,他听了又要冒火。

(3)“不消”和“说”连用,和上文的“莫说”用法相同,例如:你还不消说,她看起瘦,力气还大。

7.“不兴”

“不兴”是重庆方言中常见的否定副词,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

(1)表示“不流行、不时兴”的意思,这和普通话用法相同,例如:重庆过年不兴吃饺子。

(2)表示“不能、不要、不”的意思,例如:我要是做错了啥子,你不兴吵我哈。

8.“不当”

重庆方言中的“不当”常出现在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前,用作对程度的否定,表示“不怎么、不太”之义,例如:这个蛋糕看起漂亮,其实不当好吃。

9.“不存在”

重庆方言的“不存在”是一种交际言语,根据语境不同,可以做出不同解释。

(1)礼貌用语,表示“不用谢、没关系”等意义,例如:这次谢谢你了哦!——我们两个,不存在!

(2)表示自己接受对方的请求,并且两者关系较亲密,例如:你有空的话可不可以陪我去趟医院?——没空也陪你去,不存在!

(3)对对方的某些担忧进行否定,用于安慰对方,例如:遭了,我这次考试肯定考得撇。——你复习了恁个久,不存在!

“不存在”是重庆常见的交际用语,用于关系较亲密的人之间的交谈,或者用于一方想要拉近两者关系的情况。从否定的角度看,可以看作是否定了交谈者之间的距离和嫌隙。

二、重庆方言中的否定结构

(一)“V不得”

“V不得”是重庆方言中表否定义的述补结构,表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可以、不能够做某事,例如:他对酒精过敏,喝不得(酒)。

“V不得”对动作的否定是客观限制的结果,主体对动作发生没有主动选择权,后面可以加宾语。

(二)“V不C”

“V不C”是重庆话中表否定的述补结构,其反义结构是“V得C”,例如:我说不赢你了,不说了。

重庆方言中的“V不C”结构非常丰富,表示动作行为不能达到某种结果。一般来说,能进入这个结构的动词是单音节动词。

(三)“V都V不C”

“V都V不C”是“V不C”的否定强化格式,VC是动补型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如:这些书太多了,这个盒子装都装不到。

能进入“V都V不C”这个格式的动词V是自主性动词,例如“扯”“吃”等等。非自主性动词不能进入此结构,如“坏都坏不透”就不成立。

(四)“A倒不A(B)”

“A倒不A (B)”是“不A(B)”的否定弱化格式,表示“不怎么A”,语气较委婉,这和普通话的用法相同,例如:老板凶倒不凶,就是不爱搭理人。

“A倒不A (B)”这个否定结构在句中起到让步的作用,使重心转移到另一个分句。例如句A的重心并不是“老板不凶”,而是“他不爱搭理人”。能进入这个格式的形容词A一般是表示消极意义的词。

(五)“A都不A(B)”/“A都没A(B)”

“A都不A(B)”/“A都没A(B)”是重庆方言中的否定结构,表示“不AB”之义,但是这两个结构的否定程度比“不AB”更强,可以表达说话人的不满,例如:别个喜都不喜欢你,你斗莫费力气老。

能进入“A都不A(B)”格式的一般是積极或中性意义的动词,而表消极意义的,例如“糟糕”“小气”等词一般不能进入这个格式。

(六)“不都不A”/“没都没A”

“不都不A”是“不A”的否定强化格式,表示“一点儿也不A”,例如:我不都不想和你说话。 “不都不A”/“没都没A”可以做句子的谓语。

重庆方言中的否定词有“莫”类、“没”类和“不”类。“莫”类包括“莫说”和“莫看”,“没”类包括“没得”和“没有”,“不”类包括“不得”“不消”“不兴”“不当”和“不存在”。

除了否定词,重庆方言中还有否定结构,例如“V不得”“V不C”“A都A不B”“A倒不A”“A都不A (B)”和“不都不A” 。

本文从共时层面描写了否定词以及否定结构,但重庆方言中的否定范畴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王蕾.现代汉语隐性否定现象研究述评[J].现代语文,2019,(10):79-84.

[2]董思聪.重庆方言中几个含“莫”的语法现象[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6(05):62-65+89+175.

[3]李厚贤.试析话语标记“你别说”[J].现代语文,2018,(07):81-85.

[4]杜远会.重庆方言否定形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傅满义.否定副词“不”的语义指向及相关问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48-50.

[6]胡清国.现代汉语否定表述问题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10-114.

[7]刘焱.反预期信息标记“别看”[J].汉语学习,2009,(04):38-43.

[8]刘永华,高建平.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J].语言与翻译,2007,(0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