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以“公益广告翻译与赏析”为例

2021-10-26 06:20陈秀春
对外经贸 2021年9期
关键词:工作坊思政教学模式

陈秀春

(广州华立学院,广东 广州 511325)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翻译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翻译本科专业亟须培养应用型与复合型职业人才。与此同时,翻译专业教育逐渐进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阶段,明确翻译能力内涵与要素、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已经成为翻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翻译能力的内涵、构成翻译能力的核心要素以及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如何落实翻译能力培养等研究方向引发翻译教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2020 年发布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翻译专业稳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与路径。另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的,在“十三五”期间,鼓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 +”教育新业态发展。在教育技术革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之际,英语翻译教学摒弃孤军作战,而选择协同雨课堂等现代智慧教学工具共同创新其教学模式,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乃明智之举。

二、创新教学过程探索

在技术赋能和学科融合的新文科背景下,针对传统翻译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学方法“重讲授、轻探究”、传统教学评价“重分数、轻能力”、传统翻译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等问题,本课程依托超星平台、慕课,采用雨课堂、腾讯在线文档等线上教学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课程设计从素材选择到翻译理念的传播,再到翻译范例的鉴赏,将翻译课程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思政价值有机融入知识的传播与技能的培养之中,形成“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学研结合、突出创新”的教学思路。

(一)创新理念

教学本着满足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宗旨,结合翻译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在科学合理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形成“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学研结合、突出创新”的教学理念。

(二)创新思路

创新教学任务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学生主体、科学组织、信息课堂和素质培养四点展开的。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实现课前探索、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信息化新课堂。教、学、做、评,教学环节由浅及深,层次清晰,逻辑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将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思政元素的文化熏陶,贯穿教学组织的全过程。

(三)创新举措

1.创新教学内容

结合翻译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紧扣专业前沿、传递新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探究“公益广告翻译与赏析”,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发展国际视野,同时增强对自己文化的信心。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结合公益广告翻译教学特点,探索“做中教、做中学” “任务式教学” “理实一体化” “体验式教学” “线上+线下”双式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打造以“超星平台+雨课堂+翻译工作坊”为主体的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做到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学科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

3.创新教学手段

运用新颖、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微课嵌入、腾讯在线翻译工作坊等多模态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课堂的广度及深度。在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下引入“雨课堂”,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微信课堂,参与问答互动、幻灯片推送、现场答题统计、发送点评或弹幕到投影屏幕,此外,还采用“腾讯在线翻译工作坊+现场翻译工作坊”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线上线下双向的课堂互动,体验及时的授课反馈和多样的授课形式。

4.创新教学组织方式

开展小组讨论、同伴评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翻译范例批评与赏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理论与实践(讲练结合)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及实例分析、范例赏析。围绕主题主线,借助雨课堂引领课堂教学创新,引导学生开展翻译与赏析,构建生动的教学场景,加强师生合作学习和生生合作学习。

5.创新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按照课程标准、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同时也注意把课上评价与课下评价有机结合。评价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评价方法的多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二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内容包括翻译技能、专业知识、语言服务能力、智能化技术水平、职业综合素质等五个方面。三是评价指标的多元,从目标层、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入手构建,涵盖了翻译人才培养的学习力及竞争力等各个方面,确保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课程改革以“强专业、重实践、重思政”为三个维度,打造线上与线下课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翻译工作坊相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活动、注重能力评价、夯实人文教育,“六措”并举,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辨能力的“四能”,构建“全空间”育人格局,形成线上自主学习 “先学”,与线下课堂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的“后教” 相融相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表1 公益广告翻译与赏析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案例

三、创新教学成效

(一)教学改革成果的辐射覆盖面

课程改革层次结构内容全面,覆盖面较广,适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英语专业二年级共 8 个英语专业自然班,共439 人参加了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模态教学模式”改革,多个班级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完成率达到100%。通过探索,理顺了课程建设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引领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创新从“有形覆盖”不断向“有效覆盖”推进。为了考察这一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课题组结合平台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其可适应性进行分析。在“雨课堂+翻译工作坊”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应用过程中,已获得可观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了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以课程建设为纽带,积极探索基于智慧课堂和“微课+微信”的移动教学模式,积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资源精准推送,支撑了学生开展探究性合作学习。

2.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应用“雨课堂+翻译工作坊”教学创新课堂后,超过85%的学生对课堂教学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与此同时,超过90%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标识认可,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体会到生动活泼的形式、强烈的可视化感官冲击,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中的难点。93%的学生表示线上线下相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混合式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74.7%表示雨课堂对应答问题的速度有很大的提升作用,82.7%认为“多媒体+”提升了学习效率;84%喜欢雨课堂辅助下的翻转课堂气氛和课外学习氛围。

3.构建了教与学互动新关系

以课程中心为平台,一是自主学习,学生充分利用线上丰富的优质资源进行学习,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协作学习,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三是翻转课堂学习,借助信息技术融通课程间的知识脉络,培养创新能力。四是移动式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了传统教学空间的补充和延伸。

4.打造出互联网教学新平台

引进了先进的伊亚笔译教学系统,升级了教学资源,依托超星平台,在慕课、微课、定制化教学软件、翻转课堂、智慧空间设计等方面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出最优质的课程,全面整合了教育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出教与学的过程数据。

5.促进了翻译人才从学习力到竞争力的阶梯式提升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循序渐进、阶梯式提升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在申报课题方面。2020 年学生申报了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1 项;2019 年和2020 年各成功申报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 项;2020 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 项。在学科竞赛获奖方面,在“批改网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决赛、“外研社杯”演讲比赛、“外研社杯”阅读大赛、“外研社杯”写作大赛、“岭南杯”英语写作大赛、翻译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广东省“联盟杯”本科高校英语写作大赛等学科创新能力竞赛中屡获佳绩,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020 年度各大专业技巧大赛获奖累计36 项)。在专四、专八考试通过率方面,2020 年“专四”考试的年级通过率为 48.17%,相比2019 年的47.11%,有了可喜的变化,而 2020 年“专八”考试的年级通过率分别为16.37%,相比2019 年的 12.94%,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考研情况方面,2021 届毕业生中英语专业多达5人考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生。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在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呈现阶梯式提升。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之处

课程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整个课堂教学具有独特创新点。

1.教学资源创新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通过雨课堂实现教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多元化、数字化、片段化,拓宽课堂的广度及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理念、方法的“软件”与教学环境的“硬件”良性互动,强化了环境无言之教的功能,构建了“全空间”育人格局。

2.教学模式创新

教师授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方法,积极组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翻译实践能力等。开展翻译范例批评与赏析,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3.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微课嵌入、案例分析、师生互问互答、主题讨论等多种方法,提升了学生的翻译鉴赏能力、思辩能力及翻译技巧自主探究能力。

4.思政元素凸显

课程设计对价值观的引领贯穿了整个教学活动,从素材选择到翻译理念的传播,再到翻译范例的鉴赏,将翻译课程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思政价值有机融入知识的传播与技能的培养之中。

四、结语

课程教学本着满足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宗旨,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入“雨课堂”,此外,还采用“腾讯在线翻译工作坊+现场翻译工作坊”,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线上线下双向的课堂互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及时的授课反馈和多模态授课形式等。从授课、讨论、作业、实践、考核等五大环节入手,抓住其关系整体建设而不是局部建设。基于社会需求,提出了“知识学习、创新素质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翻译工作坊”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增强了翻译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授课方法上,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使课堂学习融“教、学、译”为一体,把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翻译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使技能实训在模拟仿真、实践操作训练、课堂翻译教学和校外翻译实习四个互动环节循序渐进地联系在一起。本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引领了课堂教学创新,注重加强师生合作学习和生生合作学习,切实做到学教结合、学思结合、学研结合,推动创新教学走深走心走实。

猜你喜欢
工作坊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