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蜜,游永豪,宋 旭,王金晶
(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合肥230601)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以致出现行业竞争普遍化、受教育对象扩大化等现象。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体育表演专业成为高校摆脱传统的、单一的体育专业发展模式,优化专业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陆续开设体育表演专业,该专业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质量未能与规模同步提高的问题,如何在专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保障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及落脚点。因此,构建全面、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以安徽省7所设置有体育表演专业的普通高校为实证研究对象,采取模糊评价法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办法构建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期为体育表演专业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我国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体育类专业教学质量的系统性评价则开始于21世纪初。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对学生体育学习状况进行考核与评价,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随之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叶鹏等[1]在思想差异性视角下剖析中美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同,认为我国应当借鉴美国高校的一些成功经验,构建民主化、科学化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包勇[2]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既有成果的归纳总结,认为改变单一化、标准化和单向化的评价模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张军波[3]利用模糊评价法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等3个方面构建田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认为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评价整体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刘永东等[4]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训内容和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庞蕾[5]以山西省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采取学生测评、教师互评、系领导考评、合成小组相互结合的4种评价方法,通过两轮测试检验筛选评价指标,形成适合山西省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范想[6]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延伸等3个维度构建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案编写、教师指导等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对江苏省高校篮球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谢慧松等[7]以北京体育大学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阐述构建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从微观视角研究了教学评价,指出监控体系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质量评价。陈凯等[8]对新疆17所开设社会体育学专业的高等院校进行实地调研,重构由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委员会评价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在20多年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也存在研究方法和模型构建方式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方法改进和模型融合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逻辑论证思路同质化,没有太多的创新与突破。因此,笔者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建构体育表演专业评价体系。
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是安徽省非重点本科院校中设置体育表演专业的7所院校。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两个重要载体,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水平与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根据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普通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要求建构专项评估指标体系,并据以建立模糊集下的D-S评价模型。
为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培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安徽省成立了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合作委员会,其重要职能就是组织开展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及评估。基于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的专项评估要求,7所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的高校可以从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状况两个方面进行专项评估。
2.1.1 专业评估
各院系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原则上每4年进行一次,通过对学校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等4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估,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出要求和意见,以促进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科内涵、学科水平和学科质量建设上。
2.1.2 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主要采取专业常规检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专家评教、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学生学习态度与效果评估等方式。课程评估的内容主要有:对教师业务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技能、课外训练等)的评价、教师自评互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对教师“教”的监控与对学生“学”的监控并重。
2.1.3 评价指标的构建
按照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专项评估要求和目标定位,结合专业特色和教学特点,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专业教学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之后,有必要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设置。本研究采用专家打分评价的方法进行各个指标的权重设计。基于此,构建评价体系如表1。
表1 评价指标体系表
国内外学者采用较多的5种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是:学生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校各级领导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但在实际评价过程实施中,由于体育专业的自身特点,很多学者认为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和学校各级领导评价容易受某些因素干扰、信息的获取不全面、认知的偏差与固有思维等影响,很难客观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所以,很多学者采取学生评价加督导专家评价的方式进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任课老师对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自我认知能够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一定程度的纠偏,所以采取督导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的方式进行。
在本次研究中,2019年笔者对安徽省7所院校的260名体育学院专职教师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回收到有效问卷239份,回收率为91.92%。239名体育专职教师中,认为应当由同行、督导专家和学生组成评价小组的156人,认为可以由同行和督导专家组成评价小组的36人,认为由学生和督导专家组成评价小组的27人,认为只需督导专家评价即可的10人。可见,大多数教师赞成学生、督导专家和同行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本研究采取督导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的组合方式。
在组成人员比例方面,我们继续对认同由同行、督导专家和学生组合的156名老师进行沟通,其中79人认同20%同行+50%学生+30%督导专家的组合方式,53人认同30%同行+50%学生+20督导专家的组合方式,11人认可20%同行+40%学生+40%督导专家的组合方式,13人认可20%同行+60%学生+20%督导专家的组合方式。按照多数原则和折中原则,我们以25%同行、50%学生和25%督导专家的比例进行评价小组人员组成的设置。在同行的选区中,我们在7所院校体育学院所有在职教师入职3年以上且年龄在50岁以下的教师中随机抽取10名作为同行评价小组成员,采取同样的条件在安徽教育督导专家库中随机抽取10名督导专家。学生评价人员的抽取方式是,评价哪所院校的体育表演专业时,就在这所院校体育学院本专业中随机抽取。这样,就组成了由10名督导专家、10名同行和20名学生参加的评价小组。
2.2.1 评价方法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最早由美国控制论专家L.A.扎德提出,我国学者张文修等[9]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广泛应用于多种模糊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象的总体评价,由构建影响因素集、构建权重数据集、构建评价集、模糊矩阵转换和综合评判等5步组成。但是,因为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很多时候涉及的主观评价因素较多,所以容易在评价过程中放大某些主观评价因素。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笔者尝试引入D-S证据理论对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改进。D-S证据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由Dempster[10]和他的学生Shafer[11]研究提出而得名,因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可对多位决策者的意见进行融合而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段新生[12]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推广。
2.2.2 模糊集下的D-S评价模型构建
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构建模糊集下基于D-S证据理论的体育表演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型。评价步骤如下所示:
第一,计算每位评价者对每个被评价对象第一阶段的综合得分;
第二,计算每位评价者对每个被评价对象第二阶段的综合得分;
第三,计算每位评价者对每个被评价对象第三阶段的综合得分;
第四,对三个阶段的评价得分依据对应区间进行相应的评价矩阵转换;
第五,利用模糊评价综合法分别计算被评价对象三个阶段的整体评价得分;
第四,对三个阶段的整体评价得分进行D-S证据融合,得到最终的评价得分。
对安徽某大学体育表演专业进行评价,依据40位评价者的评价结果,将他们的评价得分进行统计,得到判断矩阵。依照上述计算方法,对三个阶段采用模糊评价综合法计算,得到评价集:A=
依据D-S证据理论的合成规则,先将评价集的3个元素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得到:
构造信度函数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徽省7所院校的体育表演专业经过三个阶段性的评价,然后通过D-S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对三个阶段的得分进行合成,得到每一所院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结果。7所院校的表演专业教学状况能够达到安徽教育厅提出的专项评估要求。
表2 7所院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分级表
第一,教学质量评估对于体育学学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体育表演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质量评价能够促进学科的良性互动发展;
第二,依据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专项评估要求设置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对7所院校的专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评价要求;
第二,由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组成评价小组,符合体育表演专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导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实际,并且得到了多数体育专职教师的认可;
第四,模糊集下基于D-S证据理论构建的评价模型对7所院校的评价得到了大多数体育专职教师的认可,结果较为客观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