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新时代发展理念推动学校“三全育人”建设工作走向深入,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三全育人”目标导向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盲区、断点,需要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规划之间的协同、“主渠道”与“主阵地”之间的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协同,以及管理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的协同建设。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综合改革试点和前期成果的基础上,高校需要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建设工作走向深入,切实提高思政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三全育人”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目标导向
“三全育人”充分体现党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需要培育的人才是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有切实能解决问题本领的、有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国家的发展勇于担当的人。
落实和深化“三全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体现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协同的育人特点,涉及到育人主体、客体、方式等各个方面。既需要引导学生对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和认同,又要防止负面的社会思潮的渗透和侵蚀;既需要对学生复杂的思想道德状况了解,又需要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及就业等切身利益;既需要对学生校内的学习动态有所把握,又需要关注学生校外的行为表现;既需要掌握学生线下的思想行为,又需要对学生线上的态度倾向有所关注;既需要注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又需要关切学生今后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等等问题。而且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真正把各项工作的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使思想引领更有力度、教育教学更有温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二、高校“三全育人”建设的现状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大部署。高校正全面统筹各部门、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体化育人体系。
(一)取得的成果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系列思政选修课为拓展,以专业教育课为辐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使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育人使命。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明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强化教师纪律约束,争做“四有”好老师。鼓励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实现思政教育全过程覆盖。
注重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环节,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比如打造红色文化,同时建立了若干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实施“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等。
持续推进网络思政育人,打造不断完善的“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服务体系。比如,“易班网”上包含“新生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政理论课教育”等板块,强化内容供给。
推动校内外德育一体化,让高校参与区域化党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同时,搭建校外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参与高校思政工作,比如开展了“院士校友进校园”“英模劳模进校园”等活动。
(二)不足之处
1、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强化激励机制。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各高校往育人目标上汇聚的各项资源还不足,激励效果不明显,评价导向往育人实效上倾斜得不够,有待结合各自学校特色,进一步加强育人体制和工作队伍激励机制的规划设计。
2、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专业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合联动。目前的“十大”育人体系中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条块分割还比较明显,各环节贯通不顺畅,有待加强协同合作,形成更强育人合力。
3、需要进一步丰富育人内涵、拓展外延。目前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育人体系还不健全,缺乏深度和广度,聚焦问题还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好的模式,以期加强衔接。
三、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建设的对策
基于“三全育人”目标导向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深化“三全育人”工作,可以从以下路径着手。
(一)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规划之间的协同
各高校结合本校育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案,使之成为职责明确、切实可行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计划。需要明确不同岗位教工的育人责任,将育人的考核标准清晰化和可度量化,制订设置不同岗位的考核目标,并区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同的岗位职责。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根据岗位职责设置数量、质量、满意度等衡量标准,充分明确各个岗位的目标设定、实现方式及责任等。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性质,设置不同的考核时间。
(二)“主渠道”与“主阵地”之间的协同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而教师们注重按所授课程的教学计划,讲授教材内容。高校党团、学工部门开展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主阵地”,注重落实学生工作的具体事务,主要完成其行政性和程序性的岗位职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搭建共同协作的平台,实行有效的过程管理,消除两者脱节的问题。构建育人信息的共享平台,动态通报和问题跟踪。建立育人过程中的沟通机制、联络机制,以及完善的联动责任机制。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协同
不仅通过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而且要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力,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由学校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共同构建“三全育人”的团队。学校与各二级学院相联合,以全媒体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整合专业教育的资源,构建全方位分级联动工作矩阵。
(四)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的协同
健全“三全育人”全域覆盖、互为支撑的工作机制,构建起學校教育共同体,教师、行政管理者、后勤保障者等的协同。扩展“三全育人”的视域,对相关的方式方法进行增容,增强立德树人系统与各部门系统之间的互动关联,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发挥“三全育人”机制的整合功能,确保行政体制与教学秩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关系,建立健全常态化的“三全育人”责任体系和监督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王习胜.以“三全育人”为导向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 2021(4).
[4]侯波.高校“三全育人”多位互动协同机制构建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21(5).
[5]鲁杰.论高校全媒体“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与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0(6).
作者简介:王洁(1969.12 ),女,汉族,上海市,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2021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实现路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