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储蓄动机

2021-10-25 01:20张霁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金融科技

摘 要:本文通过金融科技应用程序研究了借款人首次使用透支工具的支出反应,并且得出了他们的偏好,信念和动机。研究发现,使用用户永久性地增加支出导致储蓄率的降低,并将重新安排支出从非可自由支配商品分配到可自由支配商品。同时,流动性用户的反应比非流动性用户更强烈,但其不会透支。本文创新性地利用微观大数据对此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定义:即使没有可观察到的东西包括引起的偏好和信念等表明流动用户应该这样做,但是其行为就像是面对强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一样。因此本文对将来关于预防性储蓄方面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金融科技;预防性储蓄动机;行为金融学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大量信息能够被高速处理,新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加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的运作模式。信息处理技术加速了金融交易信息与其他类型信息的融合,导致人们对预防性储蓄动机有了新的认知。并且,我们利用一种金融科技应用程序,观察到广泛的信贷保证金向首次借款人启动透支额度功能并由此引起了一系列偏好,信念和个人感知的可能性。这种个人感知与家庭的储蓄和消费行为通常是相关联的。用此程序来估算并衡量首次借款人被提供信贷便利的消费效应。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凸显,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近些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但由于家庭信贷增长往往是金融危机无法预见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了解家庭信贷是怎样影响消费和储蓄决策的微观渠道不仅对于理解商业周期的动态非常重要,而且为基于信贷的有效扩张政策的设计提供参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研究假设与实证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首先评估普通用户在激活手机上的透支功能后如何改变其消费行为,以使用户对信用额度的可用性做出响应。本文仅将分析限于移动透支用户,以解决符合透支条件的内生性,通过构建这种内生性取决于一组人口统计学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与支出模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假设1:相对于以后可以使用透支服务的类似用户,普通用户的消费支出对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多。假设2:存款收入比较高的用户在获得透支服务后,对支出的增加反应最大。

(二)实证设计

根据以上思路,本文的实证研究分为两步。首先验证用户的总体消费支出反应,基于DD分析本文,采用以下OLS回归模型:

其中,因变量是个人在第t个月中所有i的现金提取和借记卡交易的总和,除以第t -1个月中用户的帐户流入量。主要自变量可透支性,为如果用户在给定月份可以使用移动透支服务,则该指标变量等于1。还纳入了用户固定效应,以吸收透支用户的消费支出模式中的时不变系统差异,例如职业,性别,文化背景或教育方面的差异。

二、数据描述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我国某大型现金贷平台,该平台提供循环授信模式的消费信贷服务。用户通过向应用程序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储蓄卡号,电话号码等进行实名验证。再根据某宝交易记录和内部全自动算法来确定用户的最大分配信用额度,并且获得额度的用户可在额度范围内循环借款。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通过移动应用实时更改信用额度。但是用户选择的金额不能超过平台授予他们的最大透支额度。因此,通过对比首次使用透支服务的用户前后对消费支出的反应,评估用户对预防性储蓄态度的转变。

本文随机抽取2015年9月到2019年7月在该应用程序上的10000个用户,由于该应用程序在我国消费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其支付服务广泛使用,所以本文研究样本是使用账户信息的用户,该类用户对整个市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账户中还记录了用户使用“某呗”的情况。表1展示了主要透支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并定义了在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所有变量。

三、实证结果

本文以“某呗”授信衡量基于消费行为信息的信用概率评估,考察其与现金贷平台实际还款表现的关系。表2第一列和第二列表明,在控制了各种可能影响还款结果的因素后,是否获得“某呗”消费贷款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一结果支持假设二,相对于没有获得“某呗”信用额度的借款人,获得“某呗”的借款人具有更低的违约概率,因此,“某呗”审批所依赖的消费行为信息有助于识别借款人的信用概率。

回归结果如表2第三列至第五列所示。控制信用卡授信状态时,“某呗”的系数始终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在传统征信信息的基础上,消费行为信息为预测现金贷借款人的信用概率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含量。控制“某呗”的授信状态时,“持有大型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某呗”和信用卡授信决策依赖的不同信息从互不相同的维度为借款人的信用概率提供了评估依据,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四、结论

本文通过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引入透支功能来研究用户的消费反应的变化。以某公司旗下产品“某呗”应用程序提供透支服务,相较于以后可使用透支服务的类似用户,普通用户的消费支出对收入的影响增加了,而且消费的增加是一个永久性的组成部分,具体是消费从可支配费用到非可支配费用的重新分配。本文研究还发现对于高流动性储蓄的用户而言,他们的支出反应很大,而最低流动性储蓄用户对提供透支服务几乎没有反应。本文得出对于流量中具有大量存款的用户而言,因为可预见的预防性储蓄渠道可能正在起作用,所以在设施可用之前会感觉到高收入概率或未来支出,因此可以节省开支,一旦有了透支额度就会大大增加其消费量,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利用透支额度。因此,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金融科技对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变化的影响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探究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改革,并伴随金融科技的突飞猛进,对于理解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微观基础有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在策略和实际应用方面,认知的预防性储蓄是否能改变常规的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而且,是否可以制定政策以確保在困难时期可以保障预防性储蓄者,并促使他们在需要更高总需求的时候花费现金。因此,应当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在金融市场的作用,为政策制定提供必要的指引。但也应当防范金融科技过度发展带来的监管不足,一手抓为发展金融科技而创造出有利的环境,一手抓配套跟进监管措施和制度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7(6):25-31.

[2]陈红梅,互联网信贷风险与大数据[J],清华大学学报,2015(1):72-78.

[3]凌晨,张安全.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理论与实证[J],管理世界,2018(3):52-59.

作者简介:

张霁(1992-),女,汉,甘肃兰州人,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

猜你喜欢
行为金融学金融科技
数字智能时代的供应链金融
金融科技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行为金融学背景下的市场噪声理论浅析
投资者个体与群体行为特征研究综述
基于行为金融学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探究
噪声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影响的分析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解读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