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琪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金融支持是产业结构调整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及金融支持的本质,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以期更好的促进产融结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支持
前言:产业结构调整包含升级和合理化两个涵义。升级是指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并可带来最佳效益。本文所述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结合金融支持对供给、需求结构进行优化的考虑。2019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日,国家发改委修订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该目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方向,能有效引导社会投资、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及时调整配套产业支持业务,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落后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制造业大国,现在又开启了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伟大历史进程。
(1)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1949-1978)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当时国家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钢产量是美国的0.2%、日本的4%。工业品如此短缺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直接发展战略性重点产业。到1978年,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在发展农业为经济主体的同时,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基建投资中重工业比例占到48.7%,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研制了核潜艇,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等,为未来能够大力发展轻工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2)調整产业结构保证均衡发展时期(1978-199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政策让产业经济走入了振兴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内,国有企业改革、非国有企业发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力度的增强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工业增长,在多重改革作用下,我国产业结构趋向均衡。1978—1997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11.9%和10.6%,轻工业落后于重工业的态势已改变。
(3)重化工业重启时期(1998-2012)
进入21世纪,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重化工业重启的特征,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了产业结构变化;二是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提高到1998—2012年的48.3%;三是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形成“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发展趋势。2010年,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4)产业结构优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时期(2012-2018)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2012年之后,我国产业存在高端产能不足与低端产能过剩并存、科技创新能力依旧不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等几个突出矛盾,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因此,未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即重点解决供需错配问题,从而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多样性、高质量的需求。
(5)未来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2019-)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都是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根据近期的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放在这几方面:一是力争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创新发展;二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痛点问题;三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二、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金融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水平的提升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从实际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过程中,金融对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加速劣势产业退出、推进产业之间技术结构的优化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金融资源供应和实体经济需求错配,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一直未有太大改变,这是当前众多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产业项目融资意愿不强
在成本、技术、隐形成本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利润率偏低,平均利润仅为2.59%,中国500强的利润率为4.37%,世界500强的利润率为6.57%,缺乏扩产发展的动力。此外,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风险而不断提高资金成本,从而抑制了企业的发展意愿。
(2)贷款过度趋向国资等优质客户
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由于有政府信用背书或者资金实力较强、优质有效资产充足,占有了大量的超过其需求的金融资源;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担保资源不充足,即使愿意付出高利息,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也不太愿意提供金融支持。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实际存在的,为了筹资,他们在支付手续费、担保费、过桥贷款等费用后,实际融资成本一般在12%-15%左右,有的甚至更高。
(3)扶持政策难落地
鼓励政策与金融监管要求冲突,导致解决融资难的政策落地困难。近些年,从国家到各省、市、区,都出台了众多扶持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但是由于政策笼统无细则、对金融机构没有要求或激励、对政策执行没有检查评估、政策执行条件不成熟等原因,导致有政策、无效果,落地艰难,政策红利不能及时惠及企业。
三、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1)做好金融供给侧改革工作
11月27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旗帜》发表的署名文章表示,今年资本市场各项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需要继续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道路,加强资本市场改革顶层设计。由此可见,加强国家金融支持产业配套政策的落实,做好金融供给侧改革是今后一个时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对金融机构来说,一是要准确把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防控风险的关系;二是合理化对金融机构考核要求,调动支持产业的积极性;三是要根据各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适当的配套金融政策。四是加强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共享产业政策信息、金融产品信息、企业需求和经营情况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2)加快产融结合,有效拓宽产业项目融资渠道
一是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进行“投贷债”的联动融资方法。二是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以点带面的为整个链条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三是要积极推动市场化债转股,鼓励银行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紧密链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鼓励创新创业,完善产业基金的支持。五是引导扶持优质企业以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融资,调整和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和助力其调整扩大产业布局。
(3)支持金融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金融机构也要创新,一是创新资金期限配置,鼓励做长期资金支持;二是创新风险评估规则,紧跟政策趋势,及时调整审批要求;三是创新业务模式,充分考虑产业项目能力和需求,做订单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4)加强金融教育,提高企业金融专业素养
要能够真正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就要积极宣传普及金融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全民的金融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总体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最终达到金融机构与产业主体有效对接,降低沟通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5)加强法律环境的建设
有关金融体系的立法对金融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对于适应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势需要来说还不够完善健全,这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或者对其进行一系列适应性的调整。
四、结束语:如何有效利用金融支持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只有金融体系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精准匹配,金融机构才能给予产业结构调整最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傅进.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Diss.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2] 于亚恩.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Diss.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3] 张萌萌.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知识经济23(2015):24-24.
[4] 马晓峰. 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机理与问题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13:130-131.
[5]郭旭红. 社会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规定性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
[6]尹优平 夏博輝.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支持。中国金融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