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线教师作为直接与广大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直接接触的教育教学参与者对实现教育评价改革,推动落实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落实有着最广泛且直接的作用。所以教师明确自身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对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有效落实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教师;角色转变
一是要改课堂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发生。
这么多年,教育界从来没有停止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花样多、效率低”的状况普遍存在。
如何改课堂?触及学习本质,让“教”的逻辑为“学”的逻辑服务,把“教堂”变成“学堂”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看是不是创设了真实情境。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学习的意义丧失了。创设真实的情况,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懂得学习的意义。
二看是不是实行了任务驱动。以碎片化、低智型的提问推动教学的课堂,出发点并非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教师完成教的任务。好的学习任务,是学生需要借助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对话、与自我对话,才能找到答案的。
三看是不是实施了科学的评价。课堂上的科学评价,是以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和兴趣为价值取向的。它应该是学生完成挑战性问题时真诚的欣赏,是学生学习迷思时充满期待的眼神,或学生时挑战失败时一句暖心的安慰。好的课堂评价,是点亮而非吹灭。
二是要改课后服务形式,提供丰富多彩套餐。
有的老师认为,课后延时服务一下子将在校时间拉长了两个小时,可以在这个时段加课时、加作业,解决以往教学上紧赶慢赶的状态。如果把课后延时服务看成是低效率课堂的“补丁”“加长版”,无疑会倍增学生对无趣课堂的痛苦感受,滋生隐形心理负担。
我认为,有吸引力的延时服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可选择,有弹性。学生留在学校的时间可以由家长自由决定,可长可短,可连续可间断,不必强求统一。也许这样做会增加学校管理的难度,但是既然认定延时放学是一种服务,就应该坚持“利他性”,而不是图管理方便死守“利己性”。
二是课程化,有成长。课程是达成教育目的的载体。延时放学服务,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更加生动主动发展”。基于此,服务的内容就应该形成模块化、体系化、多元化的课程套餐。
三是要改学习评价模式,形成多元增值激励。
无纸笔考试、减少考试次数、淡化考试结果运用的考试新政面世后,之所以引起家长们新的焦虑,要缓解家长的焦虑,这就要求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变“纸笔考试”为情境化游考。所谓情境化快乐游考,就是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完成指向学科素养的挑战性学习任务。这种考查形式,没有纸质试卷,只有场景和由多种角色组合而成的评委团;没有分数,只有等级和充满激励的言语和小奖励;没有一考定乾坤,可以复盘、重新再来。
变“秋后算帐”为及时性反馈。考试的目的是为改进教和学而服务的。沿袭多年的以一张综合性試卷进行频繁的、“秋后算帐”式的考试,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分等,对教和学的改进有明显的延迟性,同时也让至少半数的孩子饱尝了失败者的滋味。考试次数被严格控制后,对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就应该采取“小步型、及时性、鼓励式”的反馈,放弃分分计较,追求快捷、高效、无痕式的过程性反馈。
变“横向比较”为纵向看进步。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用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一位数的计分模式,容易把学生和家长带入到互相攀比中去。过于专注于横向比较的评价模式,比赢了暂时得意,但也心存害怕,生怕红旗不保;比输了气馁泄气,感到自己无能无助。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检测中,换一种比较的视角,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和自己的过去比。因为人的心智都是在生长着的,基本上都是今年会比昨天好。这样一比较,就会比出士气。士气在,成长就在。
四是改家校合作范式,激活家校共育磁场。
我一直认为,在家校合作方式上,你不麻烦家长,家长就会给你找麻烦!麻烦家长,不是让家长代改作业,代做手工等,而是本着做孩子教育“同盟军”“合伙人”的立场,让父母们卷入孩子成长的关键事件中来,让家庭传递向上向美向善的力量;动员父母们带着体力、智力进校园,在和学校共谋发展的过程,形成与学校教育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赵红星.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1):172.
湖南省祁阳市文富市中学 曾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