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形成家庭和谐关系

2021-10-24 23:43徐强
新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亲子共读家庭环境

徐强

摘要: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学习方法。儿童早期阅读是终身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家庭是儿童早期阅读的最初环境,需要父母精心营造,亲子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亲子共读,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高质量亲子陪伴。本文探讨亲子阅读对儿童成长的意义,让亲子阅读理念深入普通家庭,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化。

关键词:家庭环境 儿童成长 亲子共读 全民阅读

亲子关系作为孩子生命中第一种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重要影响。而亲子共读是亲子关系中的一个剪影,其质量体现了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三胎政策的放开,人们对于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状态越来越重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有效的亲子共读活动,改善孩子的心理状态。

当下,人们对于亲子共读常有一个误解,以为孩子年纪太小,还谈不上阅读。其实婴幼儿的认知能力远超我们的预计。美国的婴幼儿心理学家蕾妮·巴亚热昂指出,虽然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孩子已经能够借助绘本中的图画、文字,在家长的指导下理解绘本的丰富内涵。亲子共读没有年龄限制,宜早不宜迟。家长也可以借助亲子共读的契机,推动亲子互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最终使亲子共读变成亲密和欢乐的时光。

亲子阅读建立安全感和良性沟通

亲子共读是指家庭内亲子之间进行的一种阅读活动。通过亲子阅读,孩子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这对于激发孩子的沟通意愿具有刺激作用,对于建立婴幼儿的安全感也有重要的作用。3岁以内的婴幼儿对绘本的概念主要来自于父母读绘本的声音、表情等。当一个婴儿经常听到的声音很多来自书中的时候,那么他就翻开了一个世界,打开了一个新的认知视角。

亲子共读过程中,孩子可以充分感受书本里抑扬顿挫的节奏、观察父母读书的神态。同时,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了学习沟通的最佳方式。虽然他们不能准确地将情绪表达出来,但父母“输入”的词汇,会引起大脑内部脑神经元的精密联结与整合,这就为早期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亲子共读,父母能够为孩子展示良性沟通的技巧,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充分学习正确的沟通方法。

亲子共读应对成长中的挑战

在婴儿期,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很紧密的。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与孩子的身体接触逐渐减少,共处的时间也变得有限,情感联结不像小时候那么密切。孩子不希望成为家长的连线木偶,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家长要敏锐地注意一些预警信号,如果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应该更加积极地进行亲子共读,及时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第一,孩子以前比较习惯自娱自乐,能自己玩一段时间,但最近孩子对原来感兴趣的游戏不再有兴致,好像无法自主游戏,必须要家长陪伴才能玩。

第二,孩子遇到了一些危险。比如最近在公园差点走丢了,虽然后来被找到了,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可能留下了比较大的创伤。

第三,孩子的生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例如换了新的幼儿园,或者二胎出生,或者搬家,或者有新人照料。

第四,孩子性格突然变得孤僻起来。好像很难跟同龄人或成人建立情感联系,家长也能够感觉到孩子没有以往那么畅所欲言了。

当以上情况出现时,家长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与孩子生活相关的书籍,与孩子讨论,引导孩子畅所欲言。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敏锐地了解孩子的状况和感受,并提供疏导和支持。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家长除了要识别预警信号,还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在每天的亲子共读中,家长应该着手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引导孩子反省并且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自主性的。当家长成为孩子的安全基石时,孩子就能安心地自主探索,大胆地面对成长中的风风雨雨。亲子共读不是由家长完全控制的过程,而应是孩子积极参与、尝试自我管理的学习过程。

亲子共读塑造良好性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阶段性的叛逆状态,这些阶段常被称为“叛逆期”。一般有三个相对明显的叛逆期:2—3岁时;6—8岁时;12—18岁时。各个叛逆期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是孩子生理、心理发育状况的阶段性呈现。当叛逆期出现,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等多种形式的陪伴缓解亲子之间的紧张气氛,以便加强引导,塑造孩子积极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强化积极的自我认知。通过绘本里形象易懂的画面,孩子能了解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孩子在阅读中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情境,体验不同行为的可能性,树立自信心,同时绘本中积极温暖的内容,也会给孩子带来正能量。亲子共读可以从小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领悟到很多难以言传的人生道理。

比如,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读一些动作类的绘本,增强孩子自如驾驭身体的自信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从头动到脚》这本绘本,鼓励孩子模仿每个小动物的小动作,让身体每个部位都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身体部位名称以及描述动作的词汇。让孩子在通过控制身体完成诸多神奇美妙的动作后感受到自信。

当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有所提升后,家长可以在亲子共读中加入角色反转的游戏。比如,当孩子和妈妈一起读完《狮子不怕打针》之后,可以由孩子充当医生,妈妈充当被打针的小孩。这种角色反转的游戏,让孩子尝试较有权力的一方,增强孩子的权利感和自信心,让孩子理解自己也可以担当有权利的角色,从而释放出被压抑的负面情緒。

二是避免强化叛逆行为。根据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儿童的叛逆行为可能是家长强化的结果。有些家长经常责备、训诫、惩罚孩子的叛逆行为,试图改变孩子的叛逆倾向,希望孩子顺从。但家长如果过分关注孩子的叛逆行为,有可能使叛逆行为得到强化并反复出现,最终适得其反。

有些家长想对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实行控制,孩子非常缺乏自主权,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行为。另外,一些父母很少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了解孩子的喜好和感受,与孩子的联结逐渐断裂了,孩子时常感到孤独,渴望家长的关注。亲子共读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让家长和孩子处于公平的起点,一起探索书中的美妙世界。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时可以放下“我什么都懂”的大人架子,比如在看绘本时,虽然家长认识的字词更多,但是孩子对图画的感受力反而更强,所以家长和孩子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完成绘本的阅读。家长应该相信,即使孩子阅历尚浅,也能领悟书中的人生道理,应鼓励孩子在閱读中收获信心和勇气。

三是培养孩子服务社会的意识。孩子叛逆好胜的特点,也体现了他的一些潜在优势。叛逆好胜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自己的独特偏好,明白自己的利益与立场,不会人云亦云。他们也许能够成为很好的领导人才,在未来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家长可以尝试把孩子叛逆好胜的特点转化为优势,让孩子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家长可以通过亲子共读,从小培养孩子服务社会和他人的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跟孩子一起阅读名人故事和民间传统故事,让孩子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个人都要有服务和奉献的意识,我们的社会才能稳定和谐。亲子共读是树立孩子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比如,《中国神话绘本》这套书是亲子共读很好素材,它梳理了中国创世神话的谱系,以适合儿童阅读的方式重述神话故事。它的图画融入了敦煌壁画的风格,人物造型优美、亦真亦幻,让孩子体验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史前中国景象。

四是增加有效沟通。孩子变得叛逆好胜,也可能是一种好的信号,说明孩子成长了,他的思维和心理步入了新的阶段。家长不必纠结于过去言听计从的孩子,而应该思考如何使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应对孩子的叛逆期。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特点,摒弃无效的沟通方式。家长还可以通过亲子共读把握教育的时机和方式,避免和孩子正面冲突,利用书本中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通过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之间可以达到更好的默契,减少无效的沟通方式。正如在绘本《妈妈,你好吗?》里描述的,小男孩的妈妈无论说什么都要加一句“明白了没有”,但男孩觉得自己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他早就明白了,不用妈妈过分担心。妈妈还说小男孩的房间是“猪圈”,没有和小男孩沟通就把他的很多宝贝都自作主张地扔掉了。于是小男孩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希望妈妈能理解自己。由此可见,家长也在亲子共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改掉一些语言坏习惯,用心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另外,《妈妈不知道我的名字》这本书也讲述了家长的一种错误做法:喜欢给小孩取绰号,以展现亲昵的关系。有时还会取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绰号(如小捣蛋)。可是,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绰号吗?有时孩子的内心是让家长难以捉摸的。家长自以为是爱的表达,也可能导致孩子的不满。家长可以和孩子读一些亲子主题的故事书,鼓励孩子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不满。

亲子共读后的这种善意“吐槽大会”,不仅让家长理解孩子的不满,也给家长机会向孩子解释,让孩子理解家长的用心。只有家长和孩子都认识到对方的不易,才能更加珍惜对方的爱。其实孩子的心思非常单纯,只要家长耐心倾听孩子的建议,孩子并不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家长可以尝试满足孩子的小小要求,增强亲密程度,减少亲子矛盾。

亲子共读纠正错误认知

一方面,引导孩子提升沟通技巧。叛逆型孩子通常缺乏沟通技巧,无法和同伴有效地交流和协商,因此常常不被同伴接纳。同伴的拒绝又进一步导致叛逆型孩子自尊受损,所以,家长需要从根本上教会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可以在书中的某页停下来,让孩子猜猜书中人物的感受。问问孩子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还是猜到的。无论什么样的故事情节,都可以花点时间和孩子讨论书中每个人物的感受。

读完故事也可以根据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感受来改编故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给故事增加一些细节,让孩子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伤心,或者为什么感到开心。家长也可以问问孩子是否在现实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比如在读完“灰姑娘”的故事之后,可以引导孩子思考灰姑娘的后妈为什么要阻止灰姑娘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从而鼓励孩子从不同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另一方面,引导孩子学习换位思考。比如,《不要,不要,妈妈不要》这个绘本,就是旨在引导孩子形成换位思考的好习惯。故事中的小男孩与妈妈互换角色,充当家长的角色,妈妈则充当淘气不听话的孩子。孩子一整天都是在提醒妈妈。比如“妈妈,不要直接对着嘴喝!你不总这样说我吗?”最后,孩子崩溃地说:“妈妈怎么一点儿都不听话啊!”

当故事中的小男孩与妈妈互换角色之后,学会了换位思考,原来妈妈做的每一件离经叛道的事,细细想来可能就是他自己平日做过的事情。互换角色后的小男孩也能体会到妈妈的感受了。任何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理解他人。孩子通过这个故事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家长也体会到孩子听到父母咆哮时的感受。在阅读中练习换位思考,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结语

亲子共读,是普通家庭可以自主开展的一个活动。每个家庭都应该把亲子共读作为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起点。亲子共读,贵在坚持,每一次共读都用心陪伴,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一起与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畅游。高质量的陪伴对塑造儿童积极向上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每个家庭真正开始践行亲子共读,才能让阅读习惯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才能让阅读之花开遍中华大地,才能推动全民阅读不断朝着更深广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艾瑞·卡尔. 从头动到脚[M]. 林良, 译. 济南:  明天出版社, 2013.

[2] 霍华德·博尼特. 狮子不怕打针[M]. 赵丹, 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3] 杨曼. 中国神话绘本[J].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

[4] [美]苏珊·威廉姆斯. 妈妈不知道我的名字[M]. 杨华京, 译.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

[5] [日]天野庆. 不要,不要,妈妈不要[M]. 彭懿, 译.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亲子共读家庭环境
让课外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前行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开展礼仪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研究
基于学生成长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
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