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那条路又窄又长
一旦拥有
这个职名
注定了:
要走很窄
又很长的路
窄到只有一点四三五米*
装得下
全部心思
丝毫不能越轨
而路的长
长到远方以外的远方
要用脚板儿
搅拌雪雨
在四季轮回中
丈量
脸庞
肯定比别人黑
比别人红
太阳留下
无数重叠的脚印
双手
肯定比别人糙
比别人厚
铁制的工具
被肉质蹭亮
汗水
肯定比别人多
比别人咸
心的炽焰
喷发太多的热量
能抱起轨枕
与钢轨
能撬动山河
能扛起日月
不能触碰的
是世俗的眼光
庸俗的闲言
其实
他们或孤陋寡闻
或目被翳蔽
无论动车还是高铁
每一次起步
都是从我的脊梁上
飞翔
我就是发光的
跑道
难道不是一种
荣光?
养路工的肩膀
右肩担起责任
左肩梦想定居
就连脚趾
也磨出了铁性
不怕那条路
又窄又长……
铁道有多远,心思就有多远
道尺——
校正的是一种理念
扳手——
拧紧的是一种誓言
锤子——
夯实的是一种信心
撬棍——
寻找的是一种支点……
这是心灵的底片
无声无形无色
一经岁月的冲洗
就变得有声有形有色
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演绎得质感、真切
如同一座雕塑
凝固在铁道铺就的银河
守望银河上流淌的列车
别无所求
只为唱响一首安全的歌
职名普通而又简单
却有着宽阔的外延
铁道有多远
心思就有多远
铁道是地球的经纬线
有你才有编织的起点
如持一种彩练
如绘一种蓝图
肩披的那抹鹅黄(黄色马夹)
四季如春般灿烂
定格的形象早已超越了
原有的内涵
真的需仰视才见
你和铁道最近
那是不会分别的眷恋
倘若有情
倘若有话
只有欢快的汽笛
为你表达
老陈头走了
老陈头走的那天
天没有下雨
可老伴哭得不行
泪水如雨
众亲友劝慰:
老陈头这辈子
只牵挂轨道
只牵挂风雨
什么时候惦记过你……
话虽这么说
仍没有止住泪水
老陈头叫陈得福
一生只做一件事:养路
一生只举起过一次右手:党旗下宣誓
一生只有一个别名:老先进
一生只用奖状书写履历:模范
陈得福的悼词中说:
他用一生的时间
把入路时许下的诺言
打磨得像钢轨一样
洁白而明亮
老陈头虽然走了
但他留在
线路上的魂魄
依然没有走
仍在继续传承
老陈头的一生
不仅养护、修好了那条十公里线路
还为自己修好了一条
光彩的人生路
轨道的记忆
轨道的记忆里
拷贝过白云
云卷云舒
复制过夜空
月明月暗
粘贴过草香
草青草黄
轨道的记忆里
存储四季的风霜雪雨
存储太阳的阴晴圆缺
存储车轮飞驰的旋律
存储旅客的欢声笑语
其实
轨道的记忆里
还存储着铁路养路人
专注的目光
踏实的脚步
以及腥咸的汗水
存储着那么多
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读得懂的
关于忠诚与爱情的話语
假如有一天
轨道老了
比如
脊背弯了
身高矮了
甚至躯体斑驳了
依然萦绕
曾经的记忆
哪怕是生锈的记忆
轨道,编织美丽的国土
轨道
以一点四三五米的
坚守
从冬夏
走到春秋
肩上承载着期盼
挑起黑夜与白昼
无论自哪里起步
无论止于何处
每一个脚印
都彰显追求
穿过百年云烟
拷贝时代的变幻
不断提升的内涵
只有在今天
才展现得最美、最全
海南环岛的椰风
传递的是广度
唐古拉山口
述说的是高度
京津线擎起的
三百五十公里豪迈
宣告的是中国速度
八横八纵的蓝图
正编织美丽的国土
我们知道
那是为了强大一个国家
那是为了富强一个民族
作者简介:杨和武,笔名风轻云淡,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阳通信段退休职工。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诗人》《长江诗歌》《中国现代文化报》《辽河》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