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推进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2021-10-22 08:32樊磊
中国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科学素质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素养

【摘 要】本文论述了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是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针对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 科学素质 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21世纪,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因素,全球正在快速进入“深度信息时代”(或“智能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新技术的冲击和挑战,信息素养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为适应新时代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求,我国于2014年开始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其规模、力度、范围、持续时间和投入的资源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此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以下简称为“新课改”),修订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国家课程教学是聚焦改革目标、落实改革措施的基础,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标准落实力度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

一、信息素养界定

信息素养的英文是Information Literacy,在我国也曾翻译为“信息素质”“信息文化”等。虽然信息素养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经流行,但其含义更多是指“信息(图书)情报素养”(Information翻译为中文有图书情报的意思)。

2001年,美国教育技术协会在其CEO论坛上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出:面向21世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其具备的能力素质应包括基本学习技能(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并指出信息素养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应用等多个层面[1]。对信息素养的这个多维度描述为后来其概念的演化定下了基调和模板,早期的研究多以这个框架为基础[2-9]。2005年,笔者等人曾提出,信息素质(信息素养)应包括驾驭抽象思维或理解模式等隐藏的、精神层面上活动的能力[9]。

近20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信息素养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越加突出,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理解和界定也一直在持续更新中。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于“提升信息素养”,并细化了构成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10](见图1)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从根本上突破了以往基于“意识、能力、应用”的描述框架,为落实新课标目标、重塑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熊璋、杨晓哲所指出:“信息素养……并非简单的代码学习、编程操作,需要将目标上升到意识层面、思维层面、创新层面与责任层面。要进一步地发展学生们应用计算机面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强调理解计算机科学以及它与数学、工程、科学、人文之间的关系。”[11]

可以预期,即将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将继续沿用对信息素养的这种界定。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紧迫性

在近几年国家及教育部发布的很多文件中,都能看到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的要求和措施,以下通过几个事例说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紧迫性。

2020年4月9日,新华社全文刊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提出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一道,正式确认为生产要素之一[12]。生产要素是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也预示着技术与数据将在国家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每个学生(大、中、小、幼)和教师都应了解相关知识、接受适当教育。在基础教育国家课程体系中,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或信息科技课程上,是唯一能全面覆盖技术和数据内容的国家课程,因此,信息素养教育必将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达成改革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13]。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再次强调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14]。这两份文件是纲领性文件,在强调课堂教学改革及主战场地位的同时,凸显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这一主题,为学校和教师找准工作方向、践行课改目标指出了清晰的路径。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理解、实施和效果,进而影响课改的进度和目标。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对全面推进科普及科学素质教育做出重要部署,要求“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值得关注的是,《科学素质纲要》明确将技术学科(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其他科学学科并列(出现两次),在基础教育中共同承担系统化科学教育的使命,信息素養(信息素质)也自然成为科学素质的一部分。此外,在《科学素质纲要》中再次强调要“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足见信息技术有别于传统科学的独特地位[15]。

2021年1月,全球最负盛名的科学杂志之一 《自然》(Nature)发表专文(feature report)《改变科学的十种编程环境》,文章基于对全球2000余位顶级科学家的调查、访谈及大量科学数据写就。该文详细追溯、分析和对比了在过去几十年间对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编程环境①,并得出结论:“在现代每一项重大科学发现的背后,总有计算机的身影。”[16]所有科学家必须具备相当水平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全球科学社区的共识。

相比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很多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信息素养教育存有偏见,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空洞、缺少实质性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没什么作用;学校中普遍存在只认考试学科、忽视信息技术教学的现象;信息技术课程趋于模式化、操作化(软件、平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则流于形式化(局限于资源、工具、PPT),部分地方出现了教育信息化推进不力、信息技术课程举步维艰的窘境,甚至有人提出“在中小学取消信息技术课”“学好数理化能轻松胜任信息化”之类的极端观点。这些现象都凸显了教育领域及整个社会在科学素质方面的短板,也充分说明全面落实新课改和《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紧迫性。

三、对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

新课改为中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课程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是落实新课改、《科学素质纲要》及其他教育发展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2018年起,笔者在认真学习国家教育政策及新课改相关文件基础上,陆续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分别就信息技术新课标新教材、信息素养教育、编程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及一般教育信息化等话题,与大量一线教师、教研员及部分教育管理者进行了上百场线下线上对话、培训和交流活动,逐步总结出落实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 信息素养是新时代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必备的生存技能及核心竞争力

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是信息技术(信息科技)教师的事情,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自觉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新课改的巨大挑战,共同承担推进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使命。

2. 信息素养不仅是技术操作和应用技能,更是价值观、责任感、思维和方法论

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事关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素质教育等新课改目标能否达成。学科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努力将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如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内化,使其逐渐成为学科思维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鼓励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索在有限开放性环境下基于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评价方式,逐渐减少重复性操练和知识点导向的教学内容、练习和评价。

3. 信息素养教育应贯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始终

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复杂、漫长和渐进的过程,每位教师都应主动承担向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普及、宣传信息素养的义务。

4. 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更新教学观念、知识观念和评价观念的一种自我救赎

与掌握某些具体的新技术相比,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更大的障碍是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比如,认为信息技术发展太快,没有值得沉淀的科学含量,只要学好基础科学(数学、物理),用的时候自然就会掌握。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存在不少违背教育规律和科学思想的情况,比如,将信息技术中的一些演化着的概念当成像数学或物理一样的知识点来看待,等等。学科教师应彻底改变对信息技术的片面认识,主动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对本學科的重大价值,如自然语言处理、量子计算、基因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生物信息学,等等;积累、吸收、消化或改写学科经典案例,亲历并宣传信息化方法对学科创新发展的不可替代性,让信息技术真正扎根于课堂、服务于教学改革。

5. 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应以新课改的要求为基准,立足解决问题

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应落实项目式教学、规范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克服难点,包括内容难点、技术难点和评价难点;推进创新,包括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实验创新和课程评价创新。

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取得了史诗级成就,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系统性的“停课不停学”凸显了过去几十年中,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体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价值和威力。可以预期,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信息素养教育”将被赋予全新的内涵,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也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全面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驱动力①。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 信息素养:培养你八大能力[N]. 中国教育报,2001-03-01(3).

[2] 孙艳.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1.

[3] 谢安邦.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 教师教育研究,2004(5):8 – 12.

[4] 解月光,姜玉莲.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4 (9):61 – 63.

[5] 陈琴英. 信息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及培养[J]. 继续教育研究,2005 (2):83 – 85.

[6] 孙汉群.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13 – 17.

[7] 蔡其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2006(7):79 – 82.

[8] 张龙革,罗秀梅,臧毅飞. 试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自我培养途径[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2):55 – 57.

[9] 王万良,樊磊. 信息素质有助于抽象概念理解[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123 – 12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

[11] 熊璋,杨晓哲. 编程热引发思考 专家: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刻不容缓[EB/OL]. (2019-05-08)[2021-07-10]. 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508/c1006-31073827.html.

[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EB/OL]. (2020-04-09)[2021-07-10].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4/09/content_5500622.htm.

[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EB/OL].(2019-06-19)[2021-07-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1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 (2019-07-08)[2021-07-10].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15]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EB/OL].(2021-06-25)[2021-07-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6/25/content_5620813.htm.

[16] Jeffrey M. Perkel. Ten Computer Codes that Transformed Science[J/OL]. Nature,2021(589):344-348[2021-01-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075-2.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科学素质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素养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策略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