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宁,杜保伦,马亚平,焦柯楠
(南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新型物理学疗法,具有无创、无痛、操作简单等优点,通过脉冲磁场诱导局部电流刺激大脑进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调节大脑功能[1,2]。重复经颅磁刺激影响前额叶皮质代谢功能及脑部血流量,且随着距离增加磁场减弱,因此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大脑认知功能损伤更小。有学者提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认知功能较好的改善作用可能有望成为无抽搐电休克的替代疗法[2]。但是,部分研究也提出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综合疗效相较于无抽搐电休克并无明显优势。由于两种治疗方式具有相似的原理,本研究探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9年南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重性抑郁障碍患6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9.80±12.87)岁,平均病程(26.26±4.20)个月。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50±12.36)岁,平均病程(28.43±6.2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签署知情文件。
两组患者均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伪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所有患者均持续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物治疗,期间抗抑郁药物使用剂量均按照标准规格的1/2使用(氟西汀<30 mg/d,文拉法辛<112.5 mg/d);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使用美国SOMATICS公司生产的醒脉通Ⅳ型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根据患者年龄调整电流刺激,均采用左右颞侧电极安放刺激,急性期治疗频率为每周3次,固定于周一、三、五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4周为1疗程;维持期开始以第1、2、4、6、8天分别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武汉依瑞德公司生产CCY-1磁刺激治疗仪,将圆型线圈与前额相贴,以前额叶皮质作为刺激区域。刺激强度为80%静息状态运动阈值,频率10 Hz,作用时间2 s,间歇1 s,总脉冲2 500次,治疗时间20 min,每周治疗4次。伪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参数与观察组相同,但治疗线圈磁头调转180°。
记录治疗前后患者HAMD测量值;采用威斯康辛卡片 分类测试(WCST)评估患者认知执行功能,评分越低提示被试认知执行功能越好;采用视觉P300客观评估患者被试认知功能,波幅提示大脑信息加工能力,潜伏期提示大脑信息加工速度。
表1 两组WCST指标、HAMD评分、P300指标比较
传统电休克治疗(ECT)主要是通过一定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细胞产生广泛性自发放电,使患者出现全身抽搐症状;而无抽搐电休克(MECT)则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利用麻醉手段使患者镇静、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使用电休克治疗,安全性更好,治疗效果更加可靠。由于无抽搐电休克适应性较好,因此成为精神科的一种标准物理学治疗措施之一。研究显示,MECT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疗效可靠,但可一定程度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导致患者出现短时期内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损害症状,一定程度限制其临床应用价值[1]。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认知功能较好的改善作用可能有望成为无抽搐电休克的替代疗法。本研究将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伪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复测值低于对照组,提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显著优于单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E分、TFC分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提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减轻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障碍患者所造成的认知损害。研究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减轻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所造成的记忆功能障碍[2]。本研究结果中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视觉P300评分均反映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低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所采用的视觉P300指标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估患者被试认知功能,对照组采用伪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对照,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传统心理检测中大脑学习效应及安慰剂效应所造成的偏倚。
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减轻或改善无抽搐电休克所导致的认知障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发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患者前额叶、颞叶部位脑电波慢波活动显著增强,而电刺激诱导的抽搐发作进一步影响大脑皮质血供,抑制神经元活力,这可能是无抽搐电休克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诱导中枢神经突触传递,易化神经元活性,能够显著刺激脑皮质,进而减轻无抽搐电休克对大脑的副作用[2]。
综上所述,应用MECT的抑郁障碍患者联用rTMS可增强抗抑郁效果,并减轻MECT所致认知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