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飞
(长葛市人民医院,河南 许昌 461500)
支气管扩张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支气管持久性异常扩张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和急、慢性的气道感染,支气管发生炎症反应,进而支气管壁增厚,水肿、结构破坏[1]。目前支气管扩张症单纯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随着临床上雾化吸入疗法的普遍使用,雾化药物的规范使用对于患者越加重要[2,3]。本研究将选取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雾化吸入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位引流疗效的护理体会及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按照引流方式将其分为两组。2018年6月~2019年5月采用体位引流的患者对照组:男25例, 女25例;年龄28~69岁,平均(50.7 ±9.9)岁;病程3~10个月,平均(4.97±1.35)个月。2019年6月~2020年6月采用雾化吸入加体位引流的患者为治疗组:男26例, 女24例;年龄30~70岁,平均(51.3 ±10.2)岁;病程4~9个月,平均(4.71 ±1.3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两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体位引流,具体如下:引流前为患者讲述体位引流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意义,消除其心中的顾虑,让其积极配合;取患者最佳的引流体位,以肺处于高处,支气管的引流开口朝下,有利于痰液排出,每次20 min左右,2次/d,饭前引流;引流过程中鼓励患者咳嗽,确保引流效果,同时时刻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胸闷、疲劳、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停止引流,结束引流后叮嘱患者及时漱口。治疗组:患者采用雾化吸入加体位引流治疗,雾化吸入采用喷射式雾化吸入器将10 mL等渗的生理盐水雾化后,让每次吸入20 min,每次引流前实施1次,连续1周, 吸入时取坐位或半卧位,用嘴口含吸管慢慢吸气,呼气末屏气5 s左右再迅速呼气,体位引流与对照组相同。
引流护理:依据医生听到的痰鸣声位置,采用不同姿势以不同角度进行叩击,帮助排痰,各个部位叩击时长4 min,力度适中,叩击结束后缓慢挤压下胸部,促进分泌物排出。
记录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每天排痰量、临床疗效。疗效判定如下:显效:咳痰、咯血等等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咯血、咳痰等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无效:咯血、咳痰等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的一种肺系疾病,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盐酸氨溴索、茶碱缓释片等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但单纯应用常规西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4]。其中体位引流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临床应用过程中该操作较为耗时,且对于痰液黏稠患者的引流效果不佳,呼吸困难患者很难耐受,容易出现窒息危险,导致大多数患者接受体位引流的程度低,导致其临床运用难以普及[5]。
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有效地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方法,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包括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等支气管扩张、M受体阻断药和糖皮质激素药物。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温、血象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而每天排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是通过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可以将药物与呼吸道发病位置直接接触,同时通过湿化气道,降低痰液黏性,从而达到促进排痰的目的[6]。
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位引流患者经雾化吸入后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其住院时间、增加每天排痰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