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
(巩义市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儿支原体肺炎在儿科较为常见,5岁以上发病率较高,且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率偏高,以咳嗽、头痛、发热及咽痛为主要临床症状[1]。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肺间质纤维化、肺不张和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给患儿的多脏器功能造成损害,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但红霉素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3]。本文选取了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患儿,对比使用不同药物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1.4)岁,平均病程(5.1±1.6)d。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7±1.5)d,平均病程(5.3±1.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止咳平喘、化痰、退热和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红霉素(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678),2次/d,剂量为25 mg/kg,在治疗5 d后改为口服红霉素片,3次/d,每次剂量为25 mg/kg,治疗7 d。研究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将10 mg/(kg·d)的阿奇霉素加入到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给予患儿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周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728)治疗,根据患儿体质量服用10 mg/(kg·d),连续服用3 d后,停药3 d再次口服阿奇霉素治疗。
记录两组患儿咳嗽消失、退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并对其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变化情况。若患儿治疗后咳嗽、发热等症状均消失,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好转,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所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以及各检查结果均无变化为无效,比较两组疗效以及用药期间的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腹痛腹泻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两组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 d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研究组用药期间发生恶心呕吐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出现恶性呕吐3例,皮肤过敏2例,腹痛腹泻2例,肝功能异常1例,对照组发生率为20.0%(8/20),显著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
红霉素是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该药物也存在一定不足,由于红霉素服用后在炎性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浓度较低,肺组织中的支原体病菌无法彻底根除,且容易出现腹痛、腹泻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可导致耐药株产生[4]。阿奇霉素属于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半衰期长、抗炎作用强以及组织渗透性高等特性,药物吸收快且作用时间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支原体肺炎治疗药物[2]。另外,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药物使用剂量少,给患儿造成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咳嗽、发热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加速患儿恢复,进而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两组治疗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患儿炎性反应的减轻效果更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从两组治疗安全性来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安全性比较高。
总而言之,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能够极大地减轻患儿症状,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患儿炎性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在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