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研究

2021-10-21 09:43:38凌艳军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改进策略教学

凌艳军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开展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把握好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现状进行合理改进,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水平,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目的。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提高对这一方面的重视性,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本文主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探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进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受到我国各个行业领域的高度重视,而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虽然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难以保证整个教学的质量,且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不断发展。由此可见,本文围绕“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意义显著。

1.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现状来看,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总结起来,具体问题如下:

1.1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在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必须具备完善的课程体系,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难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需要,使得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给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带来较大挑战。由于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将教学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实践操作投入的时间较少,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无法将其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1]。

1.2教学方式较单一

在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普遍都是由教师作为主导,对知识技能进行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得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受到影响。一般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先是由教师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为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践操作,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技能,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他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要求。

1.3“双师型”教师建设不足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发展来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的效果,但是目前师资队伍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无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综合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總体要求。虽然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多,建立出一支数量足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有些“双师型”教师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2]。

2.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分析

如前所述,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为了解决相关问题,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及指导思想。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具体教学目标及指导思想如下:

2.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目标

将素质教育作为内在的根基,将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要求作为导向,构建主线为多岗适应和一岗多能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强的优秀人才,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汽车维修技术与汽车营销技术,培养出修管合一和机电合一的复合型人才[3]。

2.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

充分掌握行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目标和方法,以此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了解,明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具体方式,以良好的教学秩序、较高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从而促进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的全面发展。

3.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分析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项目,因此需结合专业需求及学生实际,合理科学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总结起来,具体教学改进措施如下:

3.1完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各项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这也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在以往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其课程的内容较多,比如汽车构造、汽车故障、汽车维修、汽车故障排除等等,且课程的教材内容存在差异,使得学生不能有效融合各个科目,再加上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使得学生很容易遗忘自身所学的知识。基于这一情况,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4]。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建设,可以将汽车总体构造划分为多个基础部分,将汽车故障、汽车故障排除、汽车维修等等渗透到车身、发动机、电气设备、底盘等各个领域,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负责一个领域,方便进行知识讲解和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将自身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向主动学习状态,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5]。

3.2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将学习过程划分为多个工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行动回路为基础,明确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思路。同时,项目中存在多个专业的知识,将课程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做好前期教学计划与后期行动计划的设计,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个项目,按照确定项目-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展示成果-最终评价这一流程进行操作。

例如:在学习“发动机异常的排除”这一知识内容时,由学生对维修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模拟,在确定维修工作任务之后,对车辆情况、车辆的故障情况、车主的驾驶习惯等信息进行收集,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对故障情况进行判断,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汽车检测,借助检测设备排除汽车存在的故障[6]。在完成以上操作之后,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并进行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一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维修过程的充分了解,帮助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欲望。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3.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仅仅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技能是不够的,必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活动时,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出开放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解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同时,需要对单一的评价方式进行改变,将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各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此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总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更广阔的空间,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目的[7]。

3.4加强交流,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在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需要认识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而教师与学生对技术发展及行业的变化缺乏充分了解,这就很难保证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必须加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其能够提前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综合素质。通过促进学生与外界的有效交流,能够及时更新学生的观念,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例如:在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活动时,可以邀请优秀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指导,对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不足进行强化,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演讲活动,使学生能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产生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次,可以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将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8]。

3.5培养“双师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

为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效结合,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加强“双师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训缺乏有效衔接或重复教学等问题[9-10]。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必须保证每一个教师不仅能够完成理论教学,也能够亲自进行实践操作,淡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室的界限。在进行某个章节的理论教学或实训教学的时候,必须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两者进行融合,由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开展教学。教师可以依据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教学的需要进行考虑,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术技能的传授。例如:在传授发动机故障排除方法时,普遍都是先进行理论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这很容易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且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可以选择一边进行实训操作,一边进行理论讲解,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降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时间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教学在多个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充分了解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现状及相关问题,确定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目标及指导思想,以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水平。具体来讲,需要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完善,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加强交流、优化学习环境,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提升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水平提供有利支持。

参考文献:

[1]逯海燕.产教融合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内燃机与配件,2021(11):256-257.

[2]焦传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研究与实践——基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J].汽车维修,2021(02):2-3.

[3]魏显坤.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08):150-152.

[4]郝晨羽.高职院校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项目探究——以《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中级模块为例[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08):168-170.

[5]刘翔.转型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J].科技风,2021(04):162-165.

[6]黄海.“带动汽车专业建设、推进技工教育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群辐射推广研究[J].时代汽车,2021(02):93-95.

[7]朱余盛.基于汽车技能大赛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77.

[8]李子路,孙永科.“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汽车专业建设探索[J].时代汽车,2020(15):57-58+61.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改进策略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54:10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45:16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24:32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6:57
浅论我国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