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红
摘要:对于一个民族发展来说,文化自信是必不可少的根本力量,是一个民族长久发展的精神脊柱。現阶段,我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越来越多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学习积极性。高中生作为建设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效渗透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汲取能量,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研究
文化自信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本国文化的认可与热爱,能够有效彰显民族文化价值。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语文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塑造学生的骨气与底气,使学生更能坚定地走向未来,提升学生的精神追求与理想追求,使学生有梦想,有作为。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忽略传统文化,应试教学思维严重等不良现象,直接削弱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故此,本文针对文化自信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拓展路径进行展开讨论。
一、合理发挥教材价值,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意识
翻开当前的高中语文课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篇章的占比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传统古诗词、文言文等教学比例持续增加。所以,语文教师要合理挖掘课本的内涵,彰显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提升自信心。举例来说,在学习到高中语文知识《兰亭集序》时,教师应该善于从如何学习文言文,以及如何感受文言文的写作情怀两个层面,引导学生对《兰亭集序》这篇课文进行深入解读,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感知古人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来展示一下《兰亭集序》书法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使学生可以欣赏到王羲之得自然之妙、字和文任意而行、潇洒放脱的风格,以山水为乐,修身养性,胸怀宽广,为世人敬重。同时,通过这篇文章也能够领略作者对于生与死的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有生之年应该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本篇文章中的通假字或者对偶音律等,通过这些文化层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并且学习到王羲之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利用语文微课资源,,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知识的储备与积累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来源。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可以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多媒体微课视频,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拓展知识范围,开拓眼界,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文化资源。举例来说,在学习到高中语文知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东坡居士—苏轼这个人物,教师可以提前通过微课的形式,将苏轼的生平简介与经历的各种事情,通过微课向学生进行传达,比如苏轼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以说,苏轼本人政治上屡屡遭受失败,但是个人创作较为成功。同时,为了了解到“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背后故事,教师可以从全词入手,比如作者在叙景、咏史抒情的融合中,培养学生了解到宋词的气魄宏大、意境壮阔的风格。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本篇讲述的三国时期赤壁怀古的故事,通过种种文化知识的获取,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打造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文化自信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其中包含对传统文化多年的积累与渗透。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类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高中生的文化底蕴,缓解高中学习与考试的压力等。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高中“古诗词比拼大会”,引导学生利用自己之前掌握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等即兴创作,通过这种形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演出,比如表演一下我国古代诗词《论语》和《孟子》中的一些选读片段,并进行有感情朗诵。通过这种诵读或者表演话剧的形式,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引导学生领略到语言的魅力之所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束语
很少有哪个民族或者国家,拥有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宝贵财富,能够对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与文化自信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建立起更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合理发挥语文教学的内在功能作用,增强学生懂得研读传统文化,从文学角度与情怀角度加强对传统文化展开解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赵立娟.彰显文化魅力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上),2017,(8).171.
[2]李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J].语文课内外,2018,(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