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策略

2021-10-21 18:30谭明慧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中小学诗歌语文

谭明慧

摘要:诗歌最开始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号子和民歌,是一种能够用语言表达的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诗歌,同时也是语文考试考察的重点项目。诗歌的语言虽然精简,但是却可以通过字词之间的组合展现优美的句子还蕴含了人生哲理。所以学好诗歌有一定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诗歌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诗歌是其中的一种。教育改革以来,中小学语文课程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如何能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帮助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就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为了增强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诗歌的学习就为此目的创造了恰到好处的机会。

一、诗歌所包含的内容

诗歌是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文章体裁,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精华于一身。诗歌是现代的一种统称,在古时候,人们把不能合乐的称为诗,可以合乐的称为歌。他需要按照一定的体裁与韵律,通过优美的语句表达人们渴望幸福的内心世界。《诗经》是目前流传下来最早的诗歌体裁,中小学语文课文中有所收录。

二、诗歌语言教学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语文是所有教育课程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学会交流和表达情绪的课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閱读大量文章,并通过教师的教授理解作者情感,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和正确的三观。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奠基学科,所以需要中小学生足够重视语文的学习。诗歌由于文字精简且文言文较多,常常难以理解,读起来非常绕口,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会并且掌握。但是诗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又能够用简练的语言传情言志,因此在古往今来的语文教学中都受到极大的重视。

语文学科中的诗歌教育在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同时对学生情商的提高也有帮助。美国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功于智商,其余80%都源于情商。另外在当今社会,情商高也能够让学生未来在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游刃有余。对于情商高的人来说,他们拥有有效的沟通技巧,更了解自我,也更容易得到来自其它人的理解与支持。可见,情商的提升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占有绝对地位。诗歌的情感熏陶作用恰恰契合了这一需求,学生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诗歌不仅可以对学生在人伦方面有教化作用,也可以在悄然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诗歌有“三美”,首先是情感之美。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通过一语双关、谐音、拟人等手法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这种简单的语句生动活泼,自然无雕饰,具有纯朴天真之美。其次是意境之美。意境是是诗人的主观情志和客观物象融合一致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理趣无穷。再三是韵律之美。诗歌拥有朗朗上口的节奏,这种节奏感能够让学生在诵读时获得审美愉悦,同时音节的高低强弱还能配合音乐,更增强了诵读乐趣。

三、中小学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策略

3.1带领学生探究语言艺术

大部分学生 不喜欢学习诗歌,究其原因是因为诗歌的语言逻辑复杂难懂,而且不像记叙文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作者表达的情感也相对隐晦,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表达的深刻内涵。意象是指作者通过某个具体物象传递思想、意志以及情绪等。例如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诗人借助风、雨、乌云、渔船等意象写成都春雨过后的景色,简单的文字将成都景象描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而有些事物颇受诗人的青睐,如月亮,大部分诗人经常借月抒情,通过月亮传递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表达了诗人杜甫的思乡之情。落花也是诗人常借用的事物,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果学生能够熟知并且透彻理解这些意象及他们约定俗成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就像拥有了敲门砖一般,敲开了诗歌的大门,进一步领略了诗歌的风采。

3.2把握字词,领会诗句意境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往往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句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文章利用文字的不同意思表达出不同情感,诗歌作为文学中的精华,对语言的要求要更严格。古代诗人在写诗作词时就非常注重炼字,常常在诗性大发时因一个字的使用反复推敲,闭门不出。苏东坡有句:“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正是写的这个意思。唐代诗人贾岛就曾写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人原本想写“僧推月下门”的,但是又觉敲字可能更好一些,正在反复斟酌之时,韩愈恰巧路过,两人相谈甚欢,从此成为了朋友。教师可以利用诗人炼字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鼓励学生利用想象力在诗句中填写他们认为更合适的文字。

言而总之,语文教育是一项博大的工程,诗歌的研究更是难上加难,教师须明确教学责任,端正教学态度,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诗人蕴藏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郁圣楠.诗歌教学中认识、审美与陶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以趣入境走进诗意——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2)

猜你喜欢
中小学诗歌语文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