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芹
摘要:目的:分析青霉素类抗生素导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选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间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后并发不良反应的87例患者。汇总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结果:药物种类中,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为48.28%;其次为青霉素钠,为22.99%;再次为美洛西林钠,为13.79%。给药方式中,口服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为51.72%;其次为静脉滴注,为36.78%;再次为静脉注射,为4.60%。累及系统中,不良反应率最高的为附件与皮肤,为39.08%;其次为消化系统,为27.59%;再次为神经系统,为14.94%。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中,阿莫西林易出现不良反应,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多,多累及附件与皮肤,需要严格进行用药管理,减少不良反应情况。
关键词: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特点;规律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青霉素类药物对于细胞壁的合成过程有抑制作用,可发挥消炎和抗菌功效,且毒性反应小[1]。在青霉素类药物的大范围使用影响下,其不良反应增多,使治疗效用降低,不利于药物的合理性使用。因此,临床药学积极探索青霉素类抗生素诱发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率。
1资料与方法
1.4一般资料
选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间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后并发不良反应的87例患者。其中,男患:女患为45:42;年龄为19岁至77岁,均值(42.15±0.48)岁;体质量为43kg至89kg,均值(59.24±1.15)kg。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调取后进行分析,经回顾性分析法汇总病历资料,而后利用Excel表格法和筛选法分析患者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累及系统等不良反应相关信息。
2结果
2.1 分析药物种类分布
药物种类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阿莫西林,具体分布见表1。
2.2 分析给药方式分布
给药方式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口服用药,具体分布见表2。
2.3 分析累及系统分布
累及系统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附件与皮肤,具体分布见表3。
3讨论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化疗指数较大,毒副作用较小,用药后易导致过敏反应,轻者可见皮疹和血管水肿,重者可见呼吸困难与昏迷。若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需立即停药,明确不良反应情况后实行对症治疗。该药药物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便会造成器官功能损害,加重基础病情,降低治疗预后。其药物种类较多,常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钠和阿莫西林等,需要在用药前评价患者的症状表现、疾病程度和用药禁忌症,保证指征用药,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给药方式中,口服和静脉滴注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是口服用药会使药物成分经消化系统吸收,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几率更高。而静脉滴注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血管,导致血管水肿和血液系统反应。累及系统中,附件与皮肤、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更多,但症状较为轻微,通常情况下不会导致严重事件。基于此,需要精准筛选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结合患者的体征与症状给药,联合辅助检查合理选择给药方式、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用药期间需要严格监测患者的反应,若有不适感立即上报医生,及时予以停药和寻找诱因等处理,防止不良反应加重[2]。
药物种类中,不良反应率最高的是阿莫西林(48.28%);而后是青霉素钠(22.99%)与美洛西林钠(13.79%)。给药方式中,不良反应率最高的是口服(51.72%);而后是静脉滴注(36.78%)和静脉注射(4.60%)。累及系统中,不良反应率最高的是附件与皮肤(39.08%);而后是消化系统(27.59%)和神经系统(14.94%)。说明青霉素类抗生素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需要关注其不良反应程度,进行对症处理。
综上,青霉素类抗生素需要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种类,秉承用药原则,个体化拟定用药方案,尽量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效益,防止因不当用药导致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郭燕鹏.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特点与规律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6):3535-3536.
[2]董茂萱,牟伟峰.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分析[J].中國保健营养,2019,29(2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