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梅
摘要: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创新和改变,单一的知识讲解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学习成绩已经不能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更应该注重的是培养其具备专业的学科素养和良好的思维。基于此,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整,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借助微课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学科教学价值,促使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引言: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塑造的学习习惯和身心素养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微课是一种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知识讲解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完善课堂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其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展开探讨,深度分析微课的教学价值,提出几点创新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学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想要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应该对如今的教学现状深度分析。首先,分配给信息技术教学的时间不够充足。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安排到主科的教学当中,对于不参与高考的学科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这样的思想也会使得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不够投入,难以产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使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适用于各个知识教学,面对时代的发展,教师更应该创新教学策略,引进微课,用于解决教学难题,转化文字内容,生动的视频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范围的拓展,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视角,不再将信息技术教学范围局限于课堂之上,更落实到课前、课后等多个环节,带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感受到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深化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1]。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时代发展的产物,无论从教学价值还是实践意义等多个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应用微课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且应用的时间较为灵活,一般的视频长度都在十分钟之内,这样的长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出足够的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高度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其精准把握课堂重点。其次,微课的教学形式较为新颖,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微课的内容丰富,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信息技术融合其中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学科知识,了解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途径。最后,微课的可操作性较较强,其教学范围并不局限于课堂当中,在课前和课后学生也可以独立观看,不受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巩固信息技术知识,更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2]。
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教师常常沿用着传统的教学经验,将教学重点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长期處于这种学习环境下也无法使其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的丰富多彩,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盲目完成学科内容,缺乏实质性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帮助他们合理转化学科知识,塑造立体化的思维,不再将眼光局限于枯燥乏味的文字之上,更能够在生动的影像、音频当中树立正确的学科认知,感受到信息与技术的趣味性,在兴趣的引导下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长远的目光。
比如,在进行浙教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本节课的重点任务是了解电脑的发展历史,知道电脑的分类和使用价值,明确我国的计算机发展进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微课内容,搜集电脑的发展历史,展示不同种电脑的图片,利用微课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的世界,感受到计算机发展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微型化。学生在微课构建的学习情境当中更能逐渐深化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为下节课《计算机的组成》打好基础,清晰观看到计算机的各个硬件部位,形成立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思维[3]。
(二)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整合形式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相比于小学、初中等阶段,对于学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但是受到自身年龄和学习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容易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阻碍正确心理状态的形成,在高中的学习期间表现的动力不足。此时,教师应该意识到创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借助微课不断丰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的切入点,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其对信息技术学科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信息技术当中本就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性知识和实践性理论,单一地灌输式教学逐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局限了他们的思维发展,结合微课整合信息技术知识,在创新的氛围当中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带着兴趣和疑问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潜移默化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并且,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生活环境、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思维发展等情况各不相同,在进行同一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能力差异,教师在整合微课、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应该实施任务习题的个性化分配,尽量设计一些探究性较强的任务,逐渐减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实现微课的针对性教学[4]。
比如,在进行浙教版《数据的输入与单元格的操作》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掌握对单元格的操作流程,能够完成的数据的输入、修改和删除,并能根据单元格的选定内容完成编辑。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新建工作簿的方法,在设计本节课的微课时,教师可以预留一部分时间带领学生温故知新,以便引出“数据的输入与单元格的操作”正课学习,通过搜集网络资源,设计更多丰富的知识表达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在个性化的探究任务中实现个人的学科价值,发挥集体学习作用,促进信息技术知识的整合与消化。
(三)拓展教学范围,利用微课巩固知识
在进行高中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把握好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讲解信息与技术学科知识,同时拓展课前和课后的教学范围,利用微课预习、巩固所学知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带领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深化学科思想。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才能发挥微课的最大作用,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思想,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微课当中融入更多生活化的情节,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科认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价值[5]。
比如,在进行浙教版《建立图表》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带领学生认识图表的基本样式,掌握图表的编辑方法,完成图表的修饰。在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短视频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掌握,为其预留课前预习任务,共同复习有关折线图、柱形图等数据的表现形式,便于学生构建学科思维,感受到知识之间的互通性。进而设计生活化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有关“超市里的雪糕种类分布”图表制作,大家各司其职,边观看微课内容边完善自己的实践成果,在集体的氛围当中学习到更多丰富的知识,感受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生活的紧密相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信息技术水平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意义深远,扎实的信息技术技能也使其更易于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环境。微课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和微课的教学价值,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寻求更多创新的学习策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焱光.论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教育,2020(35):24-25.
[2]钟志祥.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36.
[3]倪正.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20(12):64.
[4]欧阳思聪.高效利用微課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动学融合”[J].文理导航(中旬),2020(11):77+79.
[5]凌雨初.让课堂充满活力——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20(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