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两大重点项目。如何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某种程度上会比开发新颖的教学手段更加重要,尤其在小学阶段就进行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数学能力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超出半数的教师都只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弱化了对学生学生兴趣培养策略的思考,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只具备知识性教学的能力,并不具备开展兴趣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只是在一种应付教学考试、家长期待、教师教学任务的环境下进行,这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导致了学生处于一种盲目的数学学习状态。为改变这种现实,教师应该思考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并以数学生活化教学、开展自主数学探究、进行主体教学实践等的方式,推进数学兴趣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研究
数学兴趣培养与基础能力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并行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任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兴趣的培养必然会推动基础数学能力的进步,数学能力的进步又可以实现提升兴趣的目的。但是,数学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大部分教师都没有主动思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方式策略。这不但没有遵循小数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发展起到了不利影响。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势在必行,小学教师应该将兴趣培养策略的实践当作教学的一大任务,促进数学教学的完善。
一、利用数学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兴趣
生活中存在了一切事物的经验,也是一切学习者的教师,尤其对学生来说,其可能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但是对于生活经验的发掘,没有学生是不感兴趣的。教师需要根据生活教学理念的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挖掘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帮助下处理数学问题。学生在教师生活教学教学实践下,自然地进入了学习过程,并由于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结合,将促使其将对生活探究的兴趣带到数学学习中,实现了数学学习兴趣的成长。
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千米和吨”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在“千米和吨”的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完善对“千米和吨”概念的深入认识。在教学的生活经验结合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从学校到家的距离以及一些常见的重物如汽车的重量给学生举例子,让其明白千米与吨的概念,并且让其对具体物体的重量以及距离进行推算。通过对生活中一些路程的距离以及一些重物重量的认识,学生对“千米和吨”的概念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二、利用自主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自主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主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兴趣,从而让其对所学内容能够集中精力进行长时间的学习。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与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实践策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实践、自主学习实践等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并在每次探究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保障探究能够起到作用,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思考数学的乐趣中。
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中“垂线与平行”中探究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小组学习探究,让学生自主对“垂线与平行”一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适当的探究问题如“如何画平行线”“平行线在生活中有哪些意义”。在学生独立预习结束后,允许其进行小组交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后由各个小组给出自己的答案。
三、利用主体教学发展学生数学兴趣
主体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体现了一个教师对培养学生兴趣这一任务的重视程度。有效的主体教学实践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增强其参与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开展经常性的学生授课、学生讲题等的主体教学实践。通过在这些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发展其参与数学教学的热情。此外,教师在主体实践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利用一些实践技巧提升学困生的信心。
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中“扇形统计图”一章的主体教学实践为例。教师通过这一章的试题讲解过程,在有效提升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知识的理解深度外,还实现了学生参与学习热情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師先是通过对习题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许多学生解决了做题过程中的疑问,之后再以学生自主讲题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对习题的理解展示给学生,尤其是其中一些学困生对习题的讲解,受到了其他学生的热情欢迎与鼓励,成功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不应该只是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作为唯一的教学任务,这种培养方式是不健全的,可能导致学生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失去动力。小学数学教学正确的培养方式应该是将学习能力与兴趣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的位置,让这两种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王惠平. 试论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数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66-167.
[2] 崔建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3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