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安妮 何建伟 陈细娣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社会在发展,广大人民对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可以通过运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文化内涵,进而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健身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们身体健康,丰富群众的生活,改善我国亚健康群体不断增加的恶况,减少我国的医疗负担。提高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水平,有益于公共健身设施的维护和升级,对健身设施的使用者更是一种安全保障提升和使用体验感的优化。公共健身设施是可以满足了广大人民的体育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给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帮助,对于广大人民来说它们是不可或缺的公共财产。加强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有利于公共健身设施的保养与维修,并大大提高公共健身设施的使用率与使用年限。提高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水平,是管理部门应尽的本分,也是有利于自身结构优化和工作效率提升。
本论文研究是以广东省各个地市健身小区为主要研究对象。
(1)实地考察法。
通过当地健身小区进行实地考察。
(2)比较研究法。
对广东省与其他相同条件的小区进行比较研究。
(3)文献资料法。
本论文主要通过移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及纸质版图书文献等方式,了解广东省以及其他的健身小区材料进行收集整理。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和重要部分是满足人们体育生活的公共服务需求。这应该由政府提供和保证,它提供的标准和范围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变化的。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提高。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均等化的特性,其内涵是指观念层面上的基本体育权利均等、现实层面上的机会均等、国家管理层面上的制度均等。目前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领域主要有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体育需要,且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正外部性,因此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符合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因此构成了大众公共体育服务。在义务教务阶段下学校教育符合“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而且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承担着身体教育的教学任务,所以学校体育无疑属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一部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关于“全民健身”的首次出现是在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全民健身相近的概念有群众体育、大众体育、身体活动、体育锻炼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规定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其主体、核心和基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其必须遵循均等化原则,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当有的权利;第二,体育行政部门的应当向社会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第三,应实行多元化的供给主体。第四,要靠国家财政提供物质性保障。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有146719个,比 “十一五”规划增加了56719个,增长了63.02%。“十二五”期间,全省公共体育设施人均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91㎡增加到2.01㎡,增长了5.2%。各级管理部门不仅注意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而且注意促进绿道体育网和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至2015年底,全省新建绿道1.2万多公里,投资6.1亿元新建社区体育公园367个。
某市不仅规定人均公共健身运动设施用地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而且某市体育局制定规划了在“十一五”期间,将每年体育彩票公益金2000万元投入到健身工程项目并用来建设社区健身设施。某市于2010年8月通过了第一部体育地方性法规《某市全民健身条例》并开始正式实行,用法律保障了某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调查显示某市的社区健身设施配置率已经超过95%,完成了国家创新文明城市的指标要求,建成了健身锻炼场所1.8万处和全民健身路径1600多条。在某市体育局的规划和监督下,已完成了试点“幸福社区”的社区体育设施的创建、基本建成了城市“十分钟体育圈”。
广东省某市公共健身设施的运作管理形式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共健身设施产权单位为体育部门、上级单位为体育部门、直接管理单位为街道社区;另外一种形式是公共健身设施产权属于街道的社区。此外,还有个别公共健身设施产权属于房地产开发机构。
某市公共健身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的经费来源主要分三类:一是公共健身设施有专门经费,如管理机构拨款、政府财政补贴;第二种是部分公共健身设施没有固定的资金,资金多数来自收取入场费或附带有开展提供服务项目、经营项目的收费,这类公共健身设施有的管理很好,形成了良性循环;三是公共健身设施无专有经费,由政府给管理机构财政补贴,但公共健身设施收支由管理单位统一结算。
在本人的实地考察中发现某市某村公园内的公共健身设施种类单一;少数设施出现人为的故意损坏或器材磨损与老化,成为锻炼的安全隐患;部分人在健身公园内堆放杂物,导致公共健身设施的使用率不高,影响该健身公园的整体美观,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人们健身的积极性;且该健身公园没有清晰的告示牌告知其规章制度与管理人员和部门。在实地考察中得知某市的公共健身设施的种类十分相似而且大部分的设施枯燥无趣,基本都是配备了走步器、健腿器、单双杠等器械(图1)。这种单调的器械配置,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需求,也大大降低了健身设施的使用率。
图1 A社区公共健身设施现状
据访谈得知某村建设该健身公园其主要资金、物资都是源自政府补贴、村内的集体资金和体育彩票捐赠;其公园所用的土地属于村的集体用地。该村没有设立专门针对该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规定,反馈监督制度,且没有对于设备的损耗与老化进行定时定期的审查。公共健身设施的日常维护的资金单一,仅是依靠政府拨款和村的集体资金。该健身公园的日常清理主要由街道办的清扫人员负责。
根据访谈得知某市某区A社区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日常管理人员和定期检修和维护,由于缺乏检修与维护,设施的损坏只会不断加重,再加上公共健身设施一般都是安装在户外,日晒雨淋导致体育设施的损坏更加严重。综合起来导致人为破坏和自然损伤更严重,久而久之,安全隐患便会悄悄地出现。而且无人监管,甚至可能会有不法人员窃取、盗用。所以,种种原因导致了某市A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的使用年限和使用率大打折扣。
目前某市A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的使用率不高,多数原因是设施受到侵占。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有车辆停入健身设施周边的空地,有人利用设施场地摆放私人物品。当场地被占用又无反馈通道时,居民也只能选择放弃自己的健身活动。由于公共健身设施的场地是无人看管的空闲场所,而且部分居民的自觉意识较低等原因,所以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被侵占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广大群众的权益受到侵害。
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公共健身设施能使用自己的资源进行资金筹集和完成自给自足的日常维护和设备更新,其它多数的公共健身设施完全政府拨款,其经费来源单一,甚至没有固定经费。在具体案例中A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管理经费仅仅只依靠政府拨款和村内集体资金。因此,公共健身设施建设后的后续资金的再投资成为管理部门的沉重负担。
许多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部门因为政策限制、上级部门不允许或缺乏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强等原因,导致管理部门几乎没有对广告等无形资产进行市场开发,流失了管理资金收入。案例中A社区的健身设施场所所处地段有许多人经过,但在入口两侧宽广的围墙贴了一些小广告并留下不雅观的痕迹。采访时得知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公共健身设施的引入商家广告这种无形资产开发的重要性。
如今,缺乏管理人才也是导致我国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人们十分重视管理人才,他们是稀缺资源。在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方面,缺乏人才的问题更加严峻,公共健身设施几乎没有配备管理员,更别说配备优秀的管理人才。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只有极少数能自负盈亏的公共健身设施配备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基本无人对普通户外的公共健身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没有办法改变也是因为无人可用。
本人现场考察了广东省某市A社区内的公共健身设施的实际情况,并且走访了某市的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朱某与某村的村委书记了解了公共健身设施周边管理的实际情况与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条例的落实情况,得出了我国的公共健身设施基本存在着管理落后问题的结论。目前,我国公共健身设施老化、磨损、毁坏现象严重,不仅是有政府管理部门不作为的原因,还有部分群众法律责任感不强、蓄意毁坏公共健身设施。他们这种不爱护公共健身设施的行为归根到底也是因为我国对群众的法制宣传不到位。而且,因为人们缺乏维权意识,对因品质不过关或健身设施毁坏而未加以维护修理而发生意外伤害时,人们没有依法追究责任维护自身权益,默认了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和厂商对健身设施质量降低水准的不合理行为。也因此埋下了日后人们使用公共健身设施的安全隐患。管理部门的不称职,再加上专门的维修人员与设施管理员的缺位,对设施日常检查监督不够,所以导致了公共健身设施出现损坏问题时未能及时发现。整体上的各种问题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给广大群众应有的公共健身服务带来了不佳体验。
(1)转变管理模式。
我国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公共健身设施仍占大多数,我国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多元参与主体的需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完成管办分离任务。国外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模式中私人机构和非盈利组织在相关管理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具有政府管理部门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以在其它地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我国政府应创新管理模式,重视现代科技信息化,借鉴国外的体育伙伴网络方式打造一个中国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网络。
(2)引入多元化资金。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需公共健身设施建设的多元发展,引入多元化资金还需得到政府的支持,借鉴英国减税免税政策,政府应引入和引导社会资本有偿或无偿参与公共健身设施建设,形成公益性、社会化、产业化的多元发展。注重无形资产的开发,为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引入新的资金来源。引入政府公益投资、开发商与企业捐赠、体彩事业与社会资本投入等各种方式的资金筹集渠道。
(3)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执法督查部门的建设,成立专门维修小组,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且配备专门的管理员。明细组织分工责任,提高机构领导力,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审查力度,对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进行监督。同时针对公共健身器材生产厂家因质量问题或者疏忽维修导致人员伤亡的现象,相关部门要依法严惩。确保厂家在法律的权威下加强质量保障,增加器材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并且要追究不法分子故意破坏公共健身设施的法律责任,而且那些已对人们的使用安全已造成伤害的相关人员要依法严格惩治。
(4)加强普法教育。
管理部门在进行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时应注重群众利益,了解人民的健身需求后完善公共健身设施的种类,提高健身设施的利用率,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加强保护公共健身设施的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维护健身设施的意识与法治维权意识,减少健身设施的人为损坏。在引导广大群众科学、文明健身的基础下,倡导人民群众共同保护便民益民的公共健身设施。提高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法治维权意识,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打击不法管理部门与无良厂家,从而促使管理部门与设施生产厂家严格要求自己。
(5)重视人才培养。
面对管理人才匮乏问题,应招募自愿者来缓解管理人员缺失导致公共建设设施管理不到位现象。政府应要求各个组织响应管理部门组织自愿者服务活动,并且加强体育指导员与管理者的培养,使管理员在承担公共健身设施维护与管理责任的同时,对人们群众进行体育指导,从而有效地解决体育指导员与设施管理人员双重缺位的问题。在招募自愿者时应加强与高校的联合,不仅可以解决管理人才缺失问题,还有益于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