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敏 尹世海 孙李华旭
(新疆政法学院 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0)
不难发现,回族人民一直有着强劲健康的体魄,与其热爱传统的体育项目和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在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中,“脚踏”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项目。而脚踏这一体育项目,则属于外来的一种运动项目,最早是在唐代时期,从西亚由经商的穆斯林传入中国的,因此,之后也多在西北,尤其是陕西的长安、渭南以及宁夏的泾源县等地发展,深受当地穆斯林群众喜爱。
在元代,当成吉思汗西征之后,有大批中亚细亚人,波斯人以及阿拉伯人移民到了中国,而这些人多以信仰伊斯兰教者为主,发展到唐代,则有广大的穆斯林从事经商活动,他们人数众多,分布甚广,且多以经商为主,他们虽然在社会地位、职业身份以及成就等方面各有不同,但他们共同的信仰则是伊斯兰教。正是在这一时期,西亚地区的体育竞技项目“脚踏”就随着穆斯林商人传入中国,并在陕西长安、渭南等地迅速发展起来,并得到当地人民的青睐。也就是说,唐代时期,随着西亚地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在闲暇时间增进商人之间的交流和增强商人的体魄,广大穆斯林商人从西亚地区引入了脚踏这一特殊的体育竞技项目,并在陕西等地的回族人民中广泛流行。
农民青年在麦场上练习“脚踏”动作
脚踏这一特殊的体育项目在西北地区的发展,是伴随着回族移民而发展的。尤其在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1),回族反清起义之后,从元代到唐代以来集中在陕西长安、渭南等地聚居回族人民,则因为战乱迁徙至西北各地,如宁夏的固原地区的泾源县、海原县、西吉县以及甘肃的临夏、庆阳和平凉等地,由此使得回族几乎在西北各地有了聚居,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唐代时期主要在陕西长安、渭南一带流行的体育项目脚踏,则因为民族迁徙而逐渐在西北各地发展。战乱之后,广大随迁的回族人民,则随迁带来了他们的传统生活习俗,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当然健身习惯也不例外。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其他风俗习惯也随之而来,由此,脚踏这一特殊的传统体育项目则在西北等地逐渐流行开来。但由于这一特殊的体育项目继承人相继去世,现存的脚踏项目的继承人年岁已高,在西北很多地方虽然都有当时清朝同治年间由陕西等地迁徙过来的回族集聚,而脚踏这一特殊的体育项目,则相继散佚失传,目前只有宁夏的泾源县的园子村流传着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脚踏。
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1),西北回族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起义失败之后,清政府逼迫陕西、甘肃回族迁徙到偏远地区。当时在宁夏置化平厅(今宁夏泾源县),把陕西的部分回民迁徙到宁夏,从而,脚踏这一传统的回族体育项目也随之流入了宁夏。直至今日,脚踏这一体育项目在宁夏泾源县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
“踏脚”舞是从回族原始生活运动形式演变而来的,是回族舞蹈延续传承的基础,踏脚舞具有很强的民族艺术性,体现了回族人民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性格,尤其是流传在我们宁夏泾源县园子村的踏脚,以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健身运动名扬全国乃至全世界。
198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体委对脚踏等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了该体育项目的套路,修改了竞技规则。从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脚踏这一特殊的民族体育项目被列为重要的表演项目,并在全国第四届、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表演一等奖。
2004年,“回族脚踏”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回族踏脚保护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签署了试点项目任务书之后,泾源县按照方案的要求建立示范基地,确定了一定数量的个传承户,开展对“回族踏脚”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尽管如此,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脚踏仍然面临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困境,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和从事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教师都试图继承和发展这一特殊的体育项目,也难以扭转其发展面临的困境。我们呼吁国家政府对这种即将要失传的文化加紧保护。
(1)宁夏泾源县园子村唯一完整地保留着脚踏这一特殊的体育项目。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是该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和演化而来的。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尚和生活休闲娱乐健身习俗,也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理素质与审美取向,凝聚着该民族的集体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在全国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过程中,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脚踏因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特殊的地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之一。但其面临失传和灭绝的命运似乎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即使目前比较完整且唯一流传于民间的宁夏泾源县园子村,有脚踏这一传统的回族体育项目,但继承人大都年岁已高,一些熟悉脚踏运动规则和竞技规则的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相继去城里务工,导致脚踏这一传统的体育项目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2)脚踏的运动规则及发展。
脚踏是集武术与舞蹈结合的产物,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集健身运动与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既具有“武”的特征,也具有“舞”的成分。园子村继承和保留的回族体育运动项目脚踏具有较强的民族艺术性,体现了回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和特殊的地域品格,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体育运动和健身休闲娱乐项目,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将神运动的竞技性,随着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的频频亮相,已经蜚声全国甚至世界。
脚踏的各种进攻防守技术基本依靠腿部的动作完成,运动员只能用全脚掌蹬和踏,或用脚内外侧扫,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严禁用脚尖踢对方。同时,要求两个手臂保持身体平衡,由此来进行自由摆动,遮拦和化解对方的攻势。脚踏的基本动作有:①平踏。运动员侧对对手,高抬大腿,身体向对手的反方面侧倒,同时用全脚掌向对手蹬出,在出教的同时两手做平衡状,便于身体保持平衡;②连环平踏。身体动作与平踏的动作相同。其特点是攻守兼备,且动作速度较快;③跛脚。支撑脚掌向前垫步,另一脚大小腿折叠,由同侧手臂揽住膝盖,伺机进攻对手的正面蹬出。该动作过程中单腿跳步,有似跛脚,故而得名;④后扫。运动员逼近对手,身体下蹲躲闪对手的进攻,单手或双手扶地,单腿伸展向后扫出,打击对手踝部,使之失去平衡而倒地;⑤燕式背脚。亦称关后门,多用于进攻对方的裆部和臀部;⑥前脚后蹬。为一人进攻二人的常用的连续性的进攻动作;⑦平脚后转。攻方先向侧方踏,进攻对方的身体的侧面,随即转向后转体,向对方踏出的连续性进攻动作;⑧平脚后转加背脚。属一人对数人所作的连续性进攻动作。先攻击对方侧面做踏出动作,而后后传,打击对方后部,紧接着向后做燕式背脚动作,打击对方的裆部和臀部;⑨连环转。仍属连续进攻的动作。攻方职称脚着地,另一脚后摆,快速转体360°,连续打击对方的侧部和背部;⑩燕式脚。进攻者在助跑过程中腾空而起,双腿在空中成燕式向对方踏出,进攻对方的肩部和背部。
从脚踏的基本动作要领看,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脚踏具有进攻性,也具有一定的群体锻炼性,属于竞技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竞技参与人数较多,规则比较明确,具有较强的健身和娱乐功能,是回族人民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所进行的有效的健身体育项目和娱乐运动项目。正因为该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竞技性,集武术、舞蹈、健身等特征于一体,因此,198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体委对脚踏等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了该体育项目的套路,修改了竞技规则,最后选送项目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由此对该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美国体育学家古里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钝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由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身心常处于过度紧张、疲劳的状态,跳回族舞蹈能够缓解人们紧张、疲劳的状态,增强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提髙四肢和躯干及全身的协调能力。很多专家学者曾对跳体育舞蹈的人进行过生理运动指标的测定和研究。他们从能量代谢率、能量消耗和运动心率变化等生理指标分析,通过脚踏项目的锻炼,人们可以燃烧多余的脂肪,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增强骨骼的坚固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肌肉的强度,通过脚踏的锻炼人们都会认为舞蹈是最好的室内外娱乐活动。在回族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记忆而且还要运用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在广场健身中不断的学习回族舞蹈,通过不断的学习不同的脚上动作和手上动作,以及两个人练习是相互配合动作,都可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练习者的注意力必然都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妤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力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跳回族脚踏舞蹈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达到最佳的健身价值。
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脚踏的文化价值,脚踏作为回族人民创造和发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其价值更为突出,它是发掘研究回族历史,了解回族民生,了解回族民俗和回族体育项目的重要载体,其强身健体、运动竞技和休闲娱乐的功能,以及久远的历史渊源,使之其魅力不断凸显,尤其在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获得一定的奖次之后,其名声更是蜚声国内甚至全球。对于宁夏泾源县园子村来说,正是因为脚踏这一特殊的体育项目,才逐渐被世人所关注。脚踏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发掘和保护,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回族的历史,了解回族人总结的民强身健体与休闲娱乐的优秀经验。另一方面,脚踏这一特殊的体育运动项目,从唐代传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宁夏泾源县院子村的脚踏,至今也有130多年的历史,是了解特殊历史时期,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运动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从体育项目发展的角度看,回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脚踏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大家的一员,其保存与发展,是丰富体育项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脚踏所独特的技术要领和动作要领,在现代体育与舞蹈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脚踏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在体育自身发展方面的价值不容小觑。
回族舞蹈集形体、音乐、服装、器械等融为一体,每一个参与者在自身形体的律动中,充分感受自我的存在,充分感受自己在音乐伴奏下的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脚踏的练习也能是练习者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自我的形体之美、节律和音乐之美以及力量之美,甚至感受到生命之美。在内情外化的运动过程中,获得精神、肉体的美感和快感,进入身心合一、内外交融的美妙境界,同时可以使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和情感得到升华。
脚踏是回族人民长期劳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套集武术与舞蹈为一体,既具有健身功能,又具休闲娱乐功能的重要体育运动项目,其历史悠久,运动技术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则需要加大保存和传承的力度,使这一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长期发展并不断融入现代体育发展中,使其取长补短,全面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实现全民健身的功能和作用。
据有关调查显示:通过近几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展以及宁夏各县以及各大高校对脚踏项目的重视,宁夏旅游局对该村进行普查,会表演脚踏舞的人在大幅度增加,其中,20多岁的青壮年有明显的增加。由此可见,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脚踏在宁夏泾源县园子村保存比较完整,熟悉并会表演脚踏的人员目前还比较多,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从保存非物质文化的角度,对熟悉并会表演脚踏这一体育项目的人予以物质资助,同时成立专门的脚踏研究学会,将高校体育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地方民俗文化专家、回族历史研究者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在一起,共同研究脚踏的保存与发展。同时,在一些中国小学及高校,建立脚踏的实训基地和研究基地,聘请院子村会脚踏项目的人员与学生进行实训,由此使脚踏与现代体育教学及现代体育运动结合,从而使之发扬光大。
同时,从民族健身与民族身体素质的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回族人民之所以有一个强劲健康的体魄,与其爱好清洁,注意体育锻炼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宁夏回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除了脚踏之外,还有木球、方棋、拔腰、绊跤等,因此,在现代体育的发展过程,需要将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取长补短,并将其纳入现代体育发展的范畴,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继承和发展脚踏、木球,拔腰等回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丰富和发展现代体育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将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继承与发展,并与现代体育研究、教学、竞技相结合,才能保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传承,也才能真正全面推进现代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