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等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现状

2021-10-21 01:50:26薛博文郭傲寒武舒燕
护理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山西省人文

郑 洁,李 琦,薛博文,郭傲寒,武舒燕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030001;2.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更加趋向于多层次、广维度、重关怀。作为护理的本质和核心,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质量护理不仅意味着优质的临床服务,更意味着病人良好的就医体验,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需要精湛的临床技术,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理念和素养已经成为新时代护理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日益成为护理教育重要关注点,为不断完善人文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时代卓越的护理人才,本研究对山西省高等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提出更具现实意义的人文课程设置建议。

1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相关概念

1.1 人文社会科学的含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人文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和社会学[1]。

1.2 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护理课程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依照学科类型构造可将其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基础教育课程、基础医学教育课程、护理专业学习课程[2]。

2 山西省高等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

2.1 山西高等护理本科院校的一般情况分析 山西省6 所护理本科院校学制均为4 年,其中大同大学为山西省省属全日制综合大学;长治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均为山西省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为山西省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中医学院校;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山西医科大学二级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为山西省以医学专业为主的全日制普通独立学院。

2.2 山西省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数量 山西省6 所护理本科院校均开设政治公共课程、大学英语、体育3 门课程,为国家规定课程。山西省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数量见表1(不包括政治公共课程、大学英语、体育3 门课程)。

表1 山西省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数量 单位:门

2.3 山西省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情况 山西省6 所护理本科院校教学方案全部采用学时数表示,由于部分院校军事理论课程的学时数是以周为单位开设,为确保可比性,未将军事理论课程包括在内,见表2。

表2 山西省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课时情况 单位:学时(%)

2.4 山西省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具体课程除国家规定的政治公共课程、大学英语、体育3 门课程外,山西省6 所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具体课程见表3。同一门课程在不同院校的名称有所不同,2所院校护理美学和人际沟通整合在一起,1 所院校护理美学的课程名称为医学美学,1 所院校营养与护理的课程名称为临床营养学,1 所院校护理职业毒理与护理职业防护的课程名称为医院感染护理学,1 所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心理教育的课程名称为心理健康教育,1 所院校生命教育的课程名称为自然与生命,1 所院校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课程名称为医学论文写作,1所院校护理研究的课程名称为护理科研。

表3 山西省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具体课程情况(n=6)

3 讨论

3.1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门数分析 山西省6 所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开设门数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最多的有30 门,开设最少的为14 门,该结果与吴玉华等[3]研究结果相似。近年来,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各个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开设门数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各院校之间仍存在差异。

3.2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必修课、选修课分析 山西省6 所高等护理本科院校中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分别为8∶7,7∶10,9∶10,9∶5,7∶10,3∶5;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中必修课开设最多达14 门,最少为5 门;选修课的开设数目最多为16 门,数目最少为6 门。山西省6 所护理本科院校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开设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门课程在不同院校间开设形式也不同,与谭佳慧等[4]研究结果类似。国外部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特点体现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将人文与医学融会贯通,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且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程开设种类众多。以哈佛医学院为例,哈佛医学院为每位在校医学生提供了近280 门选修课,涉及100 多个学科门类或领域,人文选修课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等相关的16 大类50 多门,占选修课程资源总数的近20%[4]。

3.3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考查方式分析 我国护理人文课程考核形式主要是纯理论考核[5]。山西省6 所高等护理本科院校的人文课程考试类型以考查课为主,考查课最多者为28 门,最少者为13 门,考试课的最高数目为2,最低数目为1,考试课占比少,降低了学生对自我的要求和对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目前,山西医科大学考查方式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占考核成绩的近40%,终结性评价占考核成绩的近60%。过程性考核形式多样,生动丰富,提高了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实践参与重视程度。

3.4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数分析 国外研究表示,美国、德国的人文课程学时数占医学课程总学时数的20%~30%,英国、日本约占医学总学时的10%~15%[6]。山西省6 所高等护理本科专业院校学生人文课程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超过了40%。表明山西省6 所护理本科院校人文课程学时占有较高的比重,各院校越来越重视人文课程。同时,数据显示6 所院校人文课程中国家规定课程学时数占20%~30%,其中1 所学校占26.55%,使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数在一定比例上有所减少。有调查显示,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的时间都被沉重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所占据,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护理人文课程[7],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时间有限,不利于护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3.5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率分析 山西省6 所院校均开设的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有8 门,分别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医学美学、医学文献检索、健康评估、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开设3 门及以上的课程有11 门课程,但有16 门课程的开设较低,有11 门课程仅有1 所院校开设,说明山西省6 所高等护理院校对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可能与各个学校的培养方案有关。

4 山西省高等护理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建议

4.1 改进教学模式 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8]。教师应充分挖掘护理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怀、职业道德、健康教育等内容,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准备具有人文内涵的护理案例,采取角色扮演、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反思日记等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灌输人文理念。学生在进行护理实训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能力,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正确使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贴、关心、理解病人,强化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中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9]。同时,应参考国外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经验,依据护理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教学任务,在培养方案中针对不同年级的护理学生进行合理的人文课程安排,将人文课程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10]。护理学生未来也将成为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是护理队伍的后备军,他们所具备的关怀能力不仅将决定日后是否能胜任护理工作,更会影响整个护理队伍的质量[11]。

4.2 深化课堂思政 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重视课程思政,通过多种形式将思政课程与医学专业课教育相结合,要求老师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如在基础学习阶段可以将基础医学教学中常用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运用于思政课堂;在临床学习阶段,可以将床旁教学、翻转课堂等运用于思政课堂。同时还可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堂活起来,推动医学传统优势思政课程同“易班+思政课程”、慕课等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以适应医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要求,推进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增强思政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每学期都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借助校园载体要素,在生命科学馆、校史馆、中医药馆等场所进行体验式实践教学,培养医德情感,发挥载体育德功能。借助校园活动载体,开展诸如医学论坛、大画医学、医学摄影、医学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情感认同,发挥活动育德功能。借助校园文化要素,感受医学文化的浸润,潜移默化提升医德修养,升华医德境界,发挥文化育德功能,推进“思政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优化医德育人校园软环境。

4.3 调整课程考核形式 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一个系统、规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学者提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考核以案例研究、论文写作、社会实践等形式展开[12]。也有学者建议,在考核内容方面,应该重视考核护理学生对所学人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13]。考核形式应多种考核模式相结合,如情景剧、演讲比赛和小组讨论汇报等;与此同时着重强调教学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除期末考试外,增加平时考核的分数比例,按照从小到大评估的比例,最多不能超越最终评价的50%[14]。在此基础上设立学分制,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选修课学分至少16 学分,在这些选修课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选修课学分不得低于9 学分,促使学生重视学习人文课程。

4.4 注重开发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在提升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文素养方面有其本身优势。第一,受经费、师资、学时、培养方案等限制,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的开展受到一定限制,而具备时空广泛性和资源丰富性的隐性课程为其开辟了新的途径;第二,显性课程特别是专业显性课程所教授的知识特性与隐性课程所传授的人文知识有很大的不同,后者是潜意识和感性的,这与护理人文素质的特性相匹配;第三,隐性课程经过时间、空间的影响,让高校护理专业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果[15]。山西高等护理院校都有各自不同的隐性课程,重点在于充分发掘与整合,发挥隐性课程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作用。

4.5 创设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南丁格尔卓越护士班” 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在护理学院成立“南丁格尔班”作为护理学教学创新改革试点班,学生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双导师制”及动态管理的模式,从学生思想品德、沟通表达能力、学习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献身护理事业、服务人类健康的热情和志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5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山西省6 所护理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现状,建议山西高等护理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社会人文关怀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改进课程考核方式,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更好地推进人文课程在护理学科中的应用,提高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适应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山西省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山西水利(2017年1期)2017-03-07 08:50:31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