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妮
摘要:绘本藏有高超的“视觉技艺”及文学魅力。教师遵循儿童心理及年龄特征,拥有正确、科学的审美教育理念,基于绘本中美术元素及文字内容,拆解绘本中图画、媒材的奥秘,为幼儿审美、表达和创造提供支架。从绘本内容体裁、创作风格中出发,提高对绘本的解读能力,实行有效的审美教育方法,创造具有审美教育特点的阅读环境,才能有效推动和提升幼儿的“阅读力”发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美术元素;审美
一、正确、科学的审美教育理念,有效推动“阅读力”的发展
绘本藏有高超的“视觉技艺”及文学魅力。绘本内容涵盖故事、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不同的作品体裁具有不同的文学魅力,当然带给幼儿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拆解绘本中的文字、句式架构,能够发现绘本中藏着丰富的语言奥秘。这些语言所散发出来的句式美、结构美、语言美、意蕴美,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在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无论是师幼共读亦或是幼儿自己阅读,通过共读、朗读、仿编、创作等各种形式,能够将幼儿带入绘本所描绘的故事情景当中,引导幼儿进一步的感受、理解绘本中的内容、文字及情感。让幼儿从“会读”向“慧读”发展,推动幼儿的“阅读力”。教师作为推动幼儿阅读的观察者、引导者,应该具备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分析和挖掘绘本内容体裁和内涵,遵循幼儿审美心理的发展特征,把握绘本的核心价值,寻找绘本中蕴含的审美教育价值(5),唤醒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审美兴趣,激发幼儿的审美想象,鼓励幼儿发表谈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5),进一步推动和提升幼儿的“阅读力”的发展。
二、提高自身的审美教育能力,感受绘本美术语言的魅力
松居提到,好的作品看的越多,眼光就会越敏锐。幼儿不断接触好的作品,自然能提升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幼儿的审美教育是否能够有效的开展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审美教育能力(5)。绘本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价值,需要教师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5),将所寻觅到的审美元素融合于活动当中,引导幼儿解读、拓展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感受绘本美术语言的魅力,升华幼儿审美情感体验。
(一)生动童趣的图画
每一本绘本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一条明晰的主线。绘本中的图画根据这个主题、主线进行贯穿其中。例如绘本《我爸爸》中有一页“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1)。”在这一页中,爸爸面向大野狼露出凶狠的表情,脚步坚定双手叉腰,手指直勾勾的指着大野狼,大野狼插着口袋咬着牙离开了家里,远处的小伙伴们看到大野狼都躲在的树林里不敢出来,细腻的对比让细心的读者从中也发现了作者对爸爸的敬佩和爱戴。但这些细节都被藏在图画之中,不用心读图便会无法发现,失掉很多阅读的乐趣,也无法深入了解绘本(6)。因此我们要带领幼儿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这些生动童趣的图画,不放过每一处细节,观察的越仔细,越能得到更多的乐趣,幼儿的观察力也不知不觉中逐渐增强(6)。
(二)独具匠心的媒材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绘本不同于其他的书籍的是它是通过图画来传递故事、呈现信息,图像与它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的直观。所以当幼儿在阅读的时候,结合绘本中的色彩、线条、构图,更能感受到这些独具匠心的媒材所带来的精彩体验。
绘本中的颜色,色彩的巧妙搭配不仅能够增添绘本的魅力,也能使幼儿更容易走进绘本,融入故事当中,感受故事的氛围,感知主人公的情绪。绘本中的形体,灵动的形体创意与变幻打破幼儿固有思维图式,感悟绘本的灵动美。教师要善于发现绘本中有趣又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帮助幼儿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欣赏者、表达者、创造者。如:国画《小蝌蚪找妈妈》;版画风格《章鱼先生卖雨伞》等;水彩画《石头汤》;绘本中涂鸦画《大卫不可以》系列,稚嫩的手法简单明了的抓住幼儿的眼球;剪纸表现形式的《纸马》中呈现的不同形态的纸马造型都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这些独具匠心的媒材,激發幼儿进行同类型的表现形式的艺术表现。
三、明确绘本阅读审美教育的方法,挖掘绘本中的美与力
以幼儿为本,遵循儿童心理和需求,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指南》在语言领域部分明确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4)。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关注幼儿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设无处不在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言语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量(4)。然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审美水平是不一样的,不同性别的幼儿也具有不同的审美水平。开展绘本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注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性,明确绘本阅读中审美教育的方向,才能最大程度挖掘价值,才能带领幼儿开启绘本的美妙旅程。
在绘本阅读中,需要教师对所要阅读的绘本书籍进行分析与解剖,涉猎相关的背景知识。与幼儿分享绘本时,将绘本中的知识、阅读绘本的技巧与方法进行传递,绘本中的图画、颜色、媒材都会拓展我们的视野,让幼儿的心里种下阅读的种子,这样幼儿才会对绘本作品更加珍视,发展幼儿的文学素养,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充分感知、想象、创造,以游戏贯穿其中,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将“阅读力”运用和联系到生活实际当中,学以致用。
希望我们都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尊重幼儿的美的心灵,有一种鹰架幼儿表现与创造美的行为,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美的种子。
参考文献:
(1)余治莹 译.(英)安东尼·布朗 绘.《我爸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05.01
(2)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
(3)罗梅.赵福云.《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意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05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5)袁蕊.《绘本在大班幼儿审美表现力培养中的作用》.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
(6)刘媛莉.《把书“拆开”让绘本越读越有味》.中华家教.2019
(7)程波.《以绘本为载体促进幼儿美感发展的实践研究》.中国教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