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娟
摘要:针对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要求,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探索工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内涵,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力系统分析;探索与实践
1引言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程思政是把思政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内容与每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進行有机融合,不仅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概念多、概念抽象、综合性和应用性强,它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何挖掘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政治教育资源,使内容既要有专业课程特色,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在课程中加入“中国系列"元素,讲解我国电力的发展;对由于世界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展现“大国担当”;结合世界电力工业史上的停电事故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于我国发电量世界第一,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
在保证完成专业知识内容传授的基础上,从育人的角度来拓展课程的价值,实现思想政治寓课程,课程融思想政治,发挥课程的思政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思维方式等,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3课程思政内容的实践案例
3.1以时事热点为融入点
课程中“能量与功率”,理论内容是电能的计算以及电能的单位“度”。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引入生活中密切相关的1度电结合起来,1度电作为我们熟悉的电能计量,作为能量它可以干些什么?可以给手机充电20多次,让节能灯照明100多个小时,空调制冷2个小时左右,维持电冰箱工作1天1夜等。而每发1度电(火电),理论上需要标准煤123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提倡节约用电?思政融合点出现:为了应对当今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已经制定“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3.2以大国担当为融入点
课程中“电力系统概述”,理论知识点是电力系统组成、运行要求等基本概念,重点在电力生产和消费是动态平衡的。动态平衡的应用是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这些对电力系统运行调控产生很大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建设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呢?思政切入点:为了应对气候问题,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战略措施。思政融合点: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展现了“我国担当”。
3.3以历史事件为融入点
课程中“有功平衡平衡”,理论知识点是为保证安全和优质的供电,电力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备用容量。思政切入点:以世界电力史上严重停电事故为例,告诉学生适当的备用功率是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思政融合点:我国通过建设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实现了全国电网互联,系统有充足的备用容量,极大地增强电网的抗干扰能力。
3.4以我国之最为融入点
课程中“电力传输”,理论知识点是介绍长距离线路的功率传输。思政切入点:介绍我国输电设备水平已达全球领先水平:平武线是我国第一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首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一举创造37项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是唯一能够自主研发特高压全套设备的国家,而目还是唯一建成第三代核电技术发电机组的国家,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引领世界的反超。通过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思考与展望
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明显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和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但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不是把思政内容生硬的移植到专业课,要用灵活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来丰富教育教学内涵;课程思政要结合时事与时俱进,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要及时跟进。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一门好的专业课程思政,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应润物细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才能达到育人育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琼丹,卢光跃,陈怡君.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研究[J].教学研究,2019(09):101-103.
[2]张健丽.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升国家意识研究[J].我国报业,2020(8):75-75.
[3] 李清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研究[J].国际公关,2020(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