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块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

2021-10-20 12:26:14白有凤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语块英语口语交际

白有凤

(韶关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2017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1]《意见》提出了四种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1]。从本质上讲培养四种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勇于创新,学会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2018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教育要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以批判性的跨文化视角认识和理解西方文化,以辩证的思维开展跨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促进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渠道,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文秋芳指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基础,培养说、写、笔译、口译等产出技能是核心,涉及的核心知识是语块知识,涉及的核心能力是运用语块进行语言实践[3]。本文阐述语块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及其基本课堂教学流程,并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在语块产出为导向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落实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

一、语块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指导理论

(一)语块理论

语块(lexical bundles)在一些研究中也称之为词块,指在某一特殊语域中重复出现的多词搭配[4]。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理解和产出不需加工的整体语块的能力[5]。语块理论主张将词块作为语言的最小构成单位,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对比单个单词的学习,语块的特点是作为整体的学习,学习者在使用时作为整体提取,避免了自行搭配词组、拼装句子而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在语言运用中,语块能够直接提取,说话者可专注于交际内容,减少词语搭配、语法规范等方面的思考,有利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在教学中加强与话题相关的语块输入,通过设计不同的语言输出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可直接提取的语块进行语言输出。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流利度、流畅性及准确性都将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6]。

(二)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更新,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关键能力说、以评促学说。该理论体系提倡在外语教学中以输出为目标进行语言输入,促成输出目标的达成。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语言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内容、语言组织、表达形式等方面的指导;同时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不断运用中学习语言,在不断学习以及多元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用一体,以用促学,以评促学,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3]。

二、语块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执行标准。为适应新时代英语师范专业职业培养要求,我们制定的语块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英语口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一般社会问题进行一段连续表达,能够就一般职业情景进行恰当、准确的处理,能够通过小组学习、配合完成小组作业报告;语音语调基本标准,语言运用得体,语法基本准确,做到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等要素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流程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英语口语教程1》(第三版)。按照产出导向法“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每一单元分成语言功能、话题表达两个子任务,共5个课时完成,见图1。

图1 语块产出为导向的口语教学流程

1.驱动阶段

根据产出导向法的输出驱动假设,语言产出既是语言教学的起点,也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需要在驱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语言水平、认知水平的具有实际交际价值的模拟场景。这些模拟场景可以是日常生活场景,可以是相关职业场景,也可以是跨文化交际场景。从模拟场景出发,鼓励学生进行初步尝试输出。初步尝试输出的交际任务也应该呈现多样性,如对话交际、模拟采访、即时辩论等,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某项交际产出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交际中甚至职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语言积累、文化储备、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成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本单元或本堂课的交际目标和促成交际目标所需掌握的语块,并提供多样化的练习以供学生理解和掌握。语块输入后可再次进行尝试输出,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运用新输入的语块,为学生提供反思及自我修正的契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看到自己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以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一般来说,驱动部分在1课时内完成。

2.促成阶段

在充分的语块输入后,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布置小组语言交际任务。在语块产出为导向的英语口语课堂上,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语言学习中解决问题,我们强调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思辨能力的交际任务,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和指导功能,鼓励学生恰当合理地运用驱动环节学习的语块,帮助学生达到观点的促成和语言的促成。在进行语言功能产出任务时,可以在本节课完成语言产出和评价。语言产出以对话、观点表达等形式进行,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在进行话题表达任务时,根据语言产出形式不同,必要时可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资料搜索,讨论验证等自主学习,语言产出可安排当堂或者下堂课进行,评价也可根据语言产出形式的不同灵活进行。促成阶段根据子任务的不同,一般需要1-2课时完成。

3.评价阶段

由于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后做出即时评价。语块产出为导向的英语口语教学评价主要分为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两种。如图1所示,一般性的口语输出,如课堂讨论、对话练习等以教师评价为主。一般从语言和观点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口语产出作业评价以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制定小组互评标准,形成评价表;评价小组在被评价小组作业展示过程中根据评价表内容进行细致评价并列出主要示例;评价小组组内讨论后对被评价小组作业做出评价;教师对被评价小组的作业展现情况及评价小组的评价意见进行再次评价。在小组互评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小组互评,学生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聆听别人的展示,从中获取信息,学习别人的长处 ,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以后的学习,达到以评促学。

(三)教学设计案例

以教材《英语口语教程1》(第三版)第七单元为例探讨语块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第七单元题目是“Likes,dislikes and preferences& Eating habits”。本单元两个交际子任务即交际目标分别是表达喜好和谈论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根据任务的难度第一个子任务2课时完成,第二个子任务3课时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包含语言目标和文化目标两部分。本单元的语言目标是掌握表达喜好的24个常见语块,学会用英语准确得体地表达喜好;掌握饮食文化相关的17个语块,能够用英语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本单元文化目标是通过学习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客观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产生原因,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思辨能力,通过小组作业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子任务一:表达喜好。

(1)驱动阶段。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饮食喜好的视频,课堂讨论视频内容,进行第一次尝试产出:模仿视频进行对子练习,询问和谈论各自喜欢的食物及原因。教师展示本单元主题及学习目标。小组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对话,找出询问及谈论喜好的单词、语块及句型,教师巡视检查。学习结束后进行第二次尝试输出:邀请四个小组分别就四个对话中用到的相关词汇、语块及对话的主要内容进行学习汇报。教师进行评价,有必要时进行补充。

(2)促成阶段。教师布置本节交际任务:我们要为学校食堂设计一份每周菜单,请同学们在班上就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食物、菜品展开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设计菜单,并在班上做汇报。本任务的目的是通过真实情景交际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的表达喜好的词汇、语块,掌握一般中式菜式的英语翻译方法;任务难点在于中式菜式的准确表达。促成环节步骤如下:

1)班级头脑风暴列举中餐烹饪方法及主要食材。

2)组织小组讨论调查中的问题。教师巡视班级,解答学生疑问,检查完善学生提出的问题。

3)组织学生在班级展开调查,督促学生做好相关记录。

4)小组讨论调查结果,根据调查数据拟定菜单,讨论决定报告形式及分工。

5)课堂报告展示

(3)评价阶段。本次口语产出任务在课堂完成,教师指导参与了整个过程,因此本任务评价以教师为主,适当辅以学生整体评价。教师可先从学生准备阶段的工作入手,充分肯定学生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的积极思考、参与。再从报告展示的形式、语言运用、调查结果、菜单拟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食堂菜单与学生在校生活息息相关,整体来说学生参与热情会比较高,因此可以进行最佳菜单评比,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以此作为本次口语产出任务的结束。

2.子任务二: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

(1)驱动阶段。课堂简单讨论以下问题,展示英剧 《唐顿庄园》中关于后厨备菜和庄园主宾用餐的片段,再次讨论前述问题。本小节问题如下:

A. When and what do people in England prefer to eat for dinner,meat or vegetables?

B. When and what do people in England eat for tea?

C. What table wares do people in England use for dinner?

通过截取视频画面展示饮食习惯相关的词汇、语块,并引导学生联想其它相关语块,如…is required,最终展示饮食习惯相关语块17个,并引出子任务二的学习目标:17个语块、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促成阶段。小组学习本单元文章“Eating Habits”,回答以下问题:

D. What does Wang Li know about western eating habits before he goes to the McCoy’s?

E. What does Wang Li learn about western eating habits after the dinner at the McCoy’s?

学生通过驱动阶段及本单元文章初步了解了一些西方饮食文化后,教师布置本次口语产出任务:小组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学习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以下思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及语言产出任务。

6)你们将从哪些方面入手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7)你们将以什么形式进行小组作业汇报?

8)小组内将如何分工?

教师在学生课堂讨论阶段解答学生疑问,适当加入个别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完成上述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运用驱动环节学习的语块。

以上驱动阶段和促成阶段两课时完成,搜集资料、制作PowerPoint等任务由学生课后完成,第三课时进行小组作业汇报。

(3)评价阶段。本次口语产出任务评价以小组互评辅以教师总结进行。每个小组都按照制定好的评价表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对除自己小组外的所有小组进行具体评价,各个小组再选出代表组成评价小组课后讨论,对每个小组形成一份评价,教师根据小组评价再进行补充和总结。

三、结语

语块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通过地道、能够充分引起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激发语言学习动机的输入为起点,不仅输入文化,同时也输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语言表达内容的语块知识,充分运用产出导向法学用一体、以评促学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过程,改进了过去学生开口难,开口错误多,语言不够丰富,观点、内容浮于表面等问题。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反馈及同行评价,该教学模式已经在某学校英语专业低年级英语口语教学中展开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语块英语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语言与翻译(2014年3期)2014-07-12 10:32:10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外国语文(2013年1期)2013-09-12 07:57:56
语块的性质及汉语语块系统的层级关系
当代修辞学(2013年3期)2013-01-23 06:41:20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外语学刊(2012年6期)2012-01-19 13: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