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1-10-20 09:19戴毅斌刘雪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政治思想

戴毅斌,刘雪姣,曾 旗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

高校教师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协调教师发展和统筹教师工作的主体,高校需要不断优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一、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提升高校教师工作有效性有利于解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提高教师工作质量、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为国育才。

一是解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必经之路。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了很高的要求。而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既能够不断提升教师思想理论水平,也能够不断提升教师个人职业能力水平。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思想理念和工作质量,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是提高教师工作质量的迫切需求。高校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能够促进高校教师工作质量的提高,对构建高素质的教师工作队伍具有积极作用。教育行业对高校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要求较高,因此高校要不断就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进行优化,以打造高质量的教师工作队伍,进而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三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基础。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教学工作者为主导,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思想理论水平。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内容,以实现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当下高校教学的主要目标,高校人才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军,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1]。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导者,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究的新问题。

(一)总体来看,高校教师对主流思想认同度高,价值观正向积极 本研究选择了中部某省高校作为调研对象,对1160名高校教师思想现状进行了调研,其中男性633人,女性516人,未勾选性别项缺失值11人,包含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类别,年龄分布30岁以下的97人,31-40岁的509人,41-50岁的376人,50岁以上的166人,缺失值12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的176人,副高级职称406人,中级职称483人,初级职称44人,没有职称级别的31人,缺失值20人。中共党员805人,共青团员18人,民主党派成员51人,群众278人。

研究通过十个问题对高校教师价值观进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校教师都能认同如下价值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选择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教师应该坚持“4个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教师应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职责;高校教师更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积极传播者;教师应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课堂有纪律、学术无禁区;“师德一票否决制”非常有必要。

同时我们结合年龄分组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P=0.001<0.05,说明至少有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2 多重比较

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31-40岁与50岁以上、41-50岁与50岁以上这三组比较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描述性统计结果知:41-50岁的老师更加赞同本研究中的十个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影响自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然而,部分高校还停留在表面,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作面子工程,搞成了形式工作,没有真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究其根源,高校仍然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真正从事此项工作的专职人员严重不足,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也缺乏协同性。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以更好地开展。

调查研究发现,在影响学校发展第一重要的因素中,25.5%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的发展定位,23.8%的老师认为是国家对学校的投入,17.1%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的发展定位,9.9%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管理制度,6.1%的老师认为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在影响学校发展第二重要的因素中,19.2%的老师认为是学校领导班子领导决策能力,17.3%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的发展定位,14.4%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13.5%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管理制度,8.7%的老师认为是学科建设水平,7.2%的老师认为是国家对学校的投入。在影响学校发展第三重要的因素中,15.6%的老师认为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2.2%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11.9%的老师认为是学校领导班子领导决策能力,9.6%的老师认为是生源质量和学生素质,9.3%的老师认为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综合来看,影响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三大因素主要为学校领导班子领导决策能力、学校的发展定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人认为其他因素更能够影响学校发展。

2.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意识不足,质量有待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肯定是不行的,改革和创新才是发展的硬道理。但是当问题落到实处,有些高校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时,创新意识不足,还是老传统老思想,而有些高校则恰恰相反,一味追求创新,追求标新立异,最终落入俗套,偏离了思政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这些问题说明部分高校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没能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识不足,质量有待提升。

在问到高校教师通过哪些途径知晓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时,选择最多的是学院(系部、教研室)会议或集体活动、政府学校等单位主页或公众号、电视广播 、报纸杂志、微信;不同性别老师选择的知晓途径差别不大(见图2)。

图2 不同性别老师知晓途径

但在年龄层面,还是有一定区别。30岁以下的老师主要通过学院(系部、教研室)会议或集体活动、政府学校等单位主页或公众号、电视广播了解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31-40岁的老师了解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学院(系部、教研室)会议或集体活动、政府学校等单位主页或公众号、电视广播 ;41-50岁的老师则是通过学院(系部、教研室)会议或集体活动、政府学校等单位主页或公众号、报纸杂志了解;50岁以上的老师以电视广播、学院(系部、教研室)会议或集体活动、政府学校等单位主页或公众号为主了解该活动(见图3)。

图3 不同年龄老师知晓途径

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知晓《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途径主要包括,学院(系部、教研室)会议或集体活动、政府学校等单位主页或公众号、电视广播 、报纸杂志、微信。很多教师还是在用老方法和老传统开展工作,这种现象在年龄偏大的教师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创新工作仍然做得不够到位。

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纪律意识不足,实效性不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兼具教育活动特性和意识形态特性,虽然有其特殊性,但绝非没有工作纪律可以学习和参考。然而,在当前部分高校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纪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有的高校把上级文件当圣旨,只唯上不唯实,死抠字眼,容易犯教条主义错误;有的高校则是大搞“拿来主义”,只求创新不求出处,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落入俗套。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3]。

从当前高校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总体来看,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比59.5%,持消极态度的占比40.5%。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P=0.002<0.05,说明至少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单因素方差分析

30岁以下与41-50岁、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31-40岁与50岁以上这三组比较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由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年龄越小对学校工作状况越满意(见表4)。

表4 多重比较

4.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动力不足,难以形成合力。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只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远远是不够的,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形成合力,良性互动才能共同发挥作用。但就当前一些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而言,还存在着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在于教育者自身师资队伍欠缺,人员不够充足;第二个难点在于受教育者的不愿意进行自我教育,这就导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难以形成合力。

研究还调查了高校教师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如对待投票的态度,对公共事件和网络舆论的态度,以及在课堂上是否会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等。统计频数见表5。

表5 高校教师日常行为表现

结合年龄分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P=0.000<0.05,说明至少有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6)。

表6 单因素方差分析

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31-40岁与50岁以上、41-50岁与50岁以上这三组比较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年龄越小,对以上问题的态度更加积极,认同比例更高。这就说明很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兴趣和动力,工作做得不够细致(见表7)。

表7 多重比较

(三)原因分析

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养不够完善。高校教学主要以学生的高质量培养为教学目标,对教师思政工作队伍的培养关注度并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的教师队伍教育工作中,其工作质量难以体现,同时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难以践行教师工作理念,对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越发不注重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养。

2.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不断变高。伴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这也就使得高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深化革新。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压力更大,其无暇注重自身思想政治理念的提升[4]。高校教师自身学历程度较高,其思想具有先进性,部分浪漫思想与教学需求难以适应,因此高校需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要求。

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奖惩机制。奖惩机制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师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高校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缺少对此机制的应用。在难以调动教师参与教育工作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佳。同时,如果在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表现积极者与消极者待遇相同,会打击表现积极者的心理优势,因此教师在参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

4.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单一。教师在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创新性不足,这也就使得教师缺乏工作的认同感。伴随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具有多样性,但单一的教育内容无法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长此以往,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激情会大大降低。

三、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优化途径

(一)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对教师思想意识与道德素养进行的培养。高校教师工作的开展具有多样性,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高校教师受科研教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工作质量难以提升,基于此,高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其应用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对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视,以此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奠定基础[5]。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对此高校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水平,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能够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在当下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所接受的信息具有多样性,各类信息素充斥着教师的日常生活,严重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高效构建。基于此为减少社会因素对教师思想政治理念的影响,高校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以营造良好的高校教师发展环境。

(二)丰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训 重视高校教师理念信念教育。教师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自身理念信念是支撑其工作开展的核心,对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职业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教育内容的重视,以通过此种教育途径,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理念信念,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促进其日常工作效率的提升。

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培训形式。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为强化培训工作质量,高校可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培训。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组内、组间竞争学习的形式,激发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为保障这一工作的高效落实,高校可将教师工作质量评价等与之融合,进而提升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培训工作的主动性。

(三)健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推进顶层设计。单一部门无法保障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高校要不断就此工作的顶层设计进行完善[6]。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教育工作体系中各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对教室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结合高校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教学问题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明确具体内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差异性,对此高校要以自身发展为引导,对本校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强化教师职业操守、学术理念、道德素养水平,以提升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要求,进而落实高质量教师工作的开展。

优化评价机制。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可对教师开放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渠道,及时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此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适当融合奖惩机制。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落实过程中,部分教师总认为自己难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对教育工作的参与度较低,对此高校可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师奖惩机制、薪酬体系进行挂钩,以此提升高校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对于表现积极的教师,高校可树立典型,以发挥榜样作用,同样对表现不积极的教师进行不同程度的惩处,以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

(四)整合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资源 搭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滞后性,且其难以与当下社会发展相结合。现阶段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时代发展[7]。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平台成为当下生活信息传播主要模式,因此高校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平台能够对教育内容进行存储,高校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学习,有利于教师对碎片时间的利用,是当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模式。

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从目前的调研现状来看,传统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枯燥性,教师难以时刻保持充分的工作热情,对此高校应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进行创新。高校教师自身工作较多,且部分教师教学与教研压力较大,对此高校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式的创新,以动画、漫画等形式创新教育工作形式,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以保障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

制定差异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会影响老师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讲,高校要对教师思想、意识等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以保障其工作开展与高校教学理念的协同。对于部分受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的教师,高校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向心理疏导进行侧重[8]。在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工作的成效。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构建。高校在不断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促进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文章就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优化途径进行了罗列,以保障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念的先进性,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