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积极心理学教学设计——课程思政之幸福教育》
作者:范志光,门瑞雪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2-6974-1
出版时间:2020 年6 月
定价:58 元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同时,由工作、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焦虑、烦躁、抑郁也与日俱增,导致近年来学生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不断增长,本该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成为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群体。学生群体不仅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也是国家及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希望。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活动,从小学到大学的心理课程的教育必不可少,没有心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得毫无意义。《积极心理学教学设计——课程思政之幸福教育》一书站在“积极”的视角深究和挖掘人的积极面,通过看到积极面来激发人身上的积极力量。笔者在重庆市2020 年高等教育课程思政项目(202048S)研究过程中认真研读该书,认为该书对照过去的“消极”心理学,每一篇都通过简短的标题围绕“幸福”二字展开论述,结合以往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成果,解答疑难问题,对挖掘出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潜在力量起到有效作用。
教育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育人”的两把钥匙。它们相辅相成,且在教育目标和任务上高度一致。首先,教育心理学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体现在教育目标的一致。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课程开发培养大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而通过对心理教育的研究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状态的培养,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开展以科学的理论作为坚实基础帮助大学生主动认识世界,加强道德修养与法制纪律观念意识,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实践的力量改造世界的能力,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大力投入到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决心,促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教育心理学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体现在教育任务的一致。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育任务是研究和揭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学习的性质、特点和类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政教育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的问题上是一致的、统一的。
但据目前来看,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与能力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些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育心理学教师队伍的力量较为薄弱,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只浮于表面,缺乏丰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深层次的思政教育知识;二是,教育心理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教育心理学教师还需要处理高校相关心理咨询平台的相关事宜,无法兼顾对思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因此,加强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从教师自身以及学校两个不同的角度采取行动。对于教育心理学教师自身而言,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是一个教师终身的任务,不能只专注于本门学科,要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各学科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教育心理学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思想政治意识能力的培养,将教育心理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不断调整自己的传统知识结构,顺时代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课。对于高校而言,学校必须加大对教师是否具备思政意识能力的把控,对于教师的引进把是否具备思政意识能力作为考察的条件之一。学校必须重视对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思政能力及意识的培养,后续不断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思政意识能力的培养工作。学校还应对教师进行教育工作考核,以此引导教师们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教师是否具备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的培育有着巨大的影响,需要在教师自身以及学校的相互配合下实现对教师思政意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从心理及思想上帮助学生实现充分的个性发展,为新时代培育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并且具备坚定信心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