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植物”教学的思考

2021-10-19 01:37:30董海兰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考植物

董海兰

摘要:在小学课程教育体系中,科学学科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观察实践等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存在某些不足,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必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发展。对此,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程“植物”板块方面的内容为切入点,针对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植物教学;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成为教育界的热议话题,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去掌握所学知识。在此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植物”板块的内容之时,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相关问题,让他们利用科学的方法看待及观察周边的事物。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发展自身能力,以此达到提升综合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若想确保“植物”教学有序推进且取得良好效果,那么小学科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课程导入环节,小学科学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并且提出相应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此促进学生展开探究学习,从而达到推动教学活动的目的,进而令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本土常见植物的种子作为教学素材,比如苹果树种子、樱桃树种子等等。在正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我们都吃过苹果、樱桃,平时也都接触过桂花、海棠等这些常见的花朵。那么,你有没有见过这些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种子有什么特点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探究一下呢?”通过以上方式引入教学,可以将本课内容与本土植物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代入感。而且,这些层层递进的启发性问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以此令后续的教学环节有序推进。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计启发性问题,创设具有悬念的趣味问题情境,以此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教学环节有序推进且取得良好效果。

二、丰富手段,激发兴趣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学方式较为落后”。若想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以此去改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板块方面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植物开花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场所拓展至学校的植物园,让他们去近距离接触植物的花朵。当学生返回教室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去放映出学校植物园中已开花植物的图片,这样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吸引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去探究以下问题“学校植物园中有哪些植物已经开了花?这些花朵有什么异同之处?”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且让他们去总结这些花朵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去推动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方式,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此从中提升观察、交流等能力,进而为提升综合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三、总结归纳,巩固成果

“总结归纳”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起着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任务。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植物教学的最后阶段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归纳,以此促进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向他们拓展课外知识,以此去拉近师生关系,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以三年级下册第5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为例,结束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仙人柱、雪松等植物形状各异的原因?”经过刚才的学习,学生都可以成功回答道“这些植物形状各异主要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植物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有密切关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出以下问题“我们的市树是槐树,它主要有树形高大、枝叶茂密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城市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如果把槐树移植到沙漠或者极寒地区,那么它还能继续生长吗?”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及时为他们解答疑惑,以此去拉近师生关系。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总结归纳环节”,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且向他们普及课外知识,以此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结语

在植物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去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同时还要丰富教学手段,这样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主动且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以此确保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除此之外,小学科学教师还要重视课堂中的总结归纳环节,以此让学生可以真正理解、掌握“植物”方面的相关科學知识,促进学生发展自身能力,进而令学生综合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文婷.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实施策略——以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2):31-33.

[2] 杨芳芳.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本土植物资源[J].中外交流,2019,26(31):396.

[3] 高莹燕.谈小学科学单元梳理课实施策略 ——以《植物》单元为例[J].新课程,2020(5):96-97.

[4] 迟艳波.探索如何利用校园植物园进行小学科学的课外延伸[J].读与写,2020,17(7):275-276.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思考植物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6:59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7:04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6:17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54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