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进,姚福军,励建荣,刘 军,管 峰,葛 建,戴贤君
(1 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杭州310018 2 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杭州311502 3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锦州121013)
目前关于鱼类等水产品品质及其新鲜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贮藏期间保鲜和加工过程的控制,分析鱼类等水产品贮藏期间的理化、感官、微生物评价指标的变化,或是研究活体上的基因表达对肉质性状的影响,很少从核酸降解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鱼类等水产品品质及其新鲜度的变化。动物细胞中蛋白质降解是受蛋白水解酶控制,具有高度选择性、有规律性和依靠能量的特征[1]。已知有4 类蛋白水解酶体系涉及肌肉蛋白质的水解,分别是:钙蛋白酶系(Calpains/calpastatin)、溶酶体蛋白酶系统(Cathepsins)、泛素蛋白酶体(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和凋亡蛋白酶类(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2-4]。
Seear 等[5]是第1 个分析鱼宰杀后肌肉中RNA完整性的研究者。Terova 等[6]提出在贮藏期间鲈鱼肌肉中RNA 降解能够被定量检测,并且RNA 水平可以被作为贮藏时间长、短的指示物。Zhao 等[7]研究大黄鱼肌肉Cathepsin L基因片段的mRNA水平具有相对稳定性,分析其与常规肉品质相关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提出把Cathepsin L基因片段的mRNA 水平作为评定大黄鱼贮藏期间品质新鲜度指标的可行性。研究贮藏期间与大黄鱼肌肉降解有关蛋白酶基因的mRNA 的相对稳定性,开展茶多酚对大黄鱼mRNA 贮藏稳定性控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意义。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黄烷醇类、花色苷类、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等酚类物质的总称,其为黄绿色固体粉末,在酸性范围稳定,当pH 值大于8 时易氧化成红褐色化合物[8]。目前,茶多酚功能具体表现为:1)抗氧化性,茶多酚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对O2-、-OH 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明显[9];2)抑菌性,茶多酚能够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抑制微生物生长[10]。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表明茶多酚能够显著延长水产品货架期,表现为抑制细菌生长,减缓TVB-N 与TBA 值增长等方面,体现保鲜效果如鲫鱼[11]、白鲢鱼[12]、对虾[13]、带鱼[14]、草鱼[15]、大黄鱼[16]、金枪鱼[17]、大黄鱼片[18]、罗非鱼[19]和大菱鲆[20]等水产品。然而,针对茶多酚在保鲜水产品期间通过影响肌肉中mRNA 的稳定性及其新鲜度的研究报道非常少。
本研究通过克隆获得大黄鱼5 个基因特异性片段cDNA 序列,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中5 个基因片段mRNA 的相对水平,阐释茶多酚对鱼贮藏期间肌肉mRNA 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量化宰后大黄鱼肌肉样品的mRNA 降解水平,从核酸水平解析茶多酚对大黄鱼保鲜的分子机制,为生物保鲜剂控制鱼肉品质及其新鲜度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1)采集浙江舟山地区鲜活的大黄鱼6 尾,鱼体质量为(500±30)g。活鱼运至浙江省海洋食品加工质量控制技术与仪器工程实验室,立即进行低温处理(鱼和冰比为2∶1)30 min 致死,进行解剖去鱼头和内脏,灭菌双蒸水洗净鱼体后分别取鱼前半背部轴上躯干肌的白色肌肉组织的一部分。接下来在无菌环境下对肌肉进行快速切片,样品避免污染。每尾鱼取10 小块肌肉,一共取了60 块鱼片样品,然后将大黄鱼片样品随机分为2 组。
2)第1 组采用2 g 茶多酚溶解于1 L 灭菌双蒸水(2 g/L)浸泡,第2 组采用灭菌双蒸水浸泡,浸泡时间相同为60 min。每组样品淋干后用灭菌蒸煮袋真空包装置于0 ℃冰箱。分别在0,5,10,15和20 d 固定时间点检测样品,每组每次取鱼肉样品5 块,立即液氮冻存,用于分析和检测大黄鱼基因在冷藏时期内肌肉组织中的mRNA 相对水平。
3)茶多酚,纯度为98%(茶多酚含量≥98%,其中儿茶素含量为≥70%,EGCG 含量为45%)。
1.2.1 DNA、RNA 的提取和cDNA 的合成 杭州浩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提取、电泳和检测浓度和纯度。逆转录试验cDNA的合成,应用PCR 基因扩增仪(Bio-Rad),试验步骤为在200 μL RNase-free 的离心管中混合下列成分:Total RNA 2 μg,Oligo(dT)18 1 μL,dNTPs(10 mmol/L)1 μL,加DEPC 处理水至15 μL;70℃,5 min 变性,立即放到冰上。然后依次加入下列试剂:5×First-strand Buffer 4 μL,0.1 mol/L DTT 2 μL,RNase inhibitor 25 units,SuperScriptTM II RTase(Invitrogen)200 units,混合上述成分离心,42 ℃温育1 h,-20 ℃备用。
1.2.2 大黄鱼5 个基因片段cDNA 的同源克隆和blast 分析
1)基因cDNA 片段的同源克隆。参考Gen-Bank 数据库中相应鱼类种属的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如表1),用于基因同源cDNA 片段的克隆。大黄鱼肌肉组织的总cDNA 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PCR 扩增条件和体系如下所述。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胶回收试剂盒(TIANGEN)进行纯化,克隆到pUCm-T 载体(TaKaRa),转化入JM109 感受态细胞,将阳性克隆送往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表1 大黄鱼5 个基因cDNA 片段扩增所用的引物Table 1 Primers used for cloning five genes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2)PCR 扩增反应 第一轮PCR 反应体系为25 μL:包含大黄鱼cDNA(原液)0.5 μL,gene -F1(10μmol/L)1.0 μL、gene-R1(10μmol/L)1.0 μL,PlatinuM PCR Supermix High Fidelity(Invitrogen)22.5 μL。反应条件是94 ℃,2 min;35 cycles:94 ℃,30 s;55~58 ℃,30 s;68 ℃,1 min。
第二轮PCR 反应体系为25 μL。包含:第一轮PCR 产物0.5 μL,gene-F2(10 μmol/L)1.0 μL、gene-R2(10 μmol/L)1.0 μL,PlatinuM PCR Supermix High Fidelity(Invitrogen)22.5 μL。反应条件是94 ℃,2 min;35 cycles:94 ℃,30 s;60~62 ℃,30 s;68 ℃,40 s。
3)Blast 分析。根据Genbank 上已经提交的鱼类基因cDNA 序列,在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 上通过BLAST 进行比较分析5 个基因片段cDNA 序列。
1)根据得到的大黄鱼5 个基因的部分cDNA 片段,分别设计一对表达分析引物(如表2),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表2 大黄鱼5 个基因实时定量PCR 所用的引物Table 2 Primers used for five genes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Real-Time PCR
2)实时定量RT-PCR 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反应体系25 μL:ddH2O 10.5 μL,SYBR Premix ex TaqTM(2×)12.5 μL,PCR-F(10 μmol/L)0.5 μL,PCR-R(10 μmol/L)0.5 μL,模板cDNA 1 μL。反应条件:95 ℃,1 min;45 个循环:95 ℃10 s,60~63 ℃25 s(收集荧光),熔点曲线分析55~95 ℃。
3)实时定量RT-PCR 基因表达差异的数据统计。每次样品测定重复3 次,各个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以2(Ct 内参基因-Ct 目的基因)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平板计数培养基(PCA)倾注法,按照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要求进行测定细菌总数(TVC),步骤如下:
鱼肉样品10 g,放入已灭菌蒸煮袋中,加入90 mL 的灭菌生理盐水,均质器拍打均匀成稀释液,吸取稀释液1 mL 注入含有9 mL 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里,振摇、混匀制成1∶100 的稀释液。重复上述操作完成10 倍递增鱼肉样品稀释液。选择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均液,取1 mL 加入无菌培养皿内,每培养皿中加入15 ~20 mL 灭菌液体培养基(PCA),摇匀。同时,分别吸取1 mL 空白稀释液加入2 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静置冷却后将平板倒置,放入生化培养箱中37 ℃培养(48±2)h。
采用 Origin 8.0(OriginLab,Northampton,MA,USA)绘图和SPSS 18.0(SPSS,Chicago,IL,USA)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P<0.01 为差异极显著,P<0.05 为差异显著。
核酸蛋白分析仪检测RNA 的OD260/OD280的比值均在1.89,说明RNA 的纯度较高。总RNA 的质量浓度为159.25 ng/μL。
2.2.1 大黄鱼5 个基因片段cDNA 克隆 以大黄鱼cDNA 为模板,分别利用简并引物(如表1)gene-F1、gene-F2 和gene-R1、gene-R2 扩增获得了一条相应长度碱基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相同(如图1)。
图1 大黄鱼5 个基因片段PCR 扩增结果Fig.1 The amplification result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five genes cDNA sequence
2.2.2 大黄鱼5 个基因cDNA 片段序列测序结果
图3 大黄鱼Calpain-2 基因cDNA 片段序列Fig.3 cDNA sequenc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Calpain-2 gene
图4 大黄鱼Calpastatin 基因cDNA 片段序列Fig.4 cDNA sequenc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Calpastatin gene
图5 大黄鱼MuRF-1 基因cDNA 片段序列Fig.5 cDNA sequenc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MuRF-1 gene
分别根据表格1 设计的引物gene-F1、gene-R1和gene-F2、gene-R2,扩增后获得2 个cDNA 合成片段具有部分重叠区域,将所得每个基因cDNA片段克隆测序并去除冗余序列后,用DNAStar 软件中的SeqMan 程序进行电子拼接,获得相应长度基因片段序列(如图2~图6所示)。2.2.3 BLAST 分析大黄鱼5 个基因cDNA 片段及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通过同源克隆,分别测序得到相应长度碱基的cDNA 片段,经过 BLAST(http:blast.ncbi.nlm.nih.gov /Blast.Cgi)搜索,发现此片段与其它鱼类同源性如表3所示。因此,相应片段被确定为大黄鱼特定的基因片段,每个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 注册,获得序列号分别为:Calpain-1(GeneBank no.KF527412),Calpain-2(GeneBank no.KF527413),Calpastatin(GeneBank no.KF527409),MuRF-1(GeneBank no.KF527410)和MuRF -2(GeneBank no.KF527411)。
图2 大黄鱼Calpain-1 基因cDNA 片段序列Fig.2 cDNA sequenc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Calpain-1 gene
图6 大黄鱼MuRF-2 基因cDNA 片段序列Fig.6 cDNA sequenc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MuRF-2 gene
表3 大黄鱼5 个基因cDNA 片段序列的Blast 分析及蛋白质氨基酸序列Table 3 Blast analysis of cDNA sequenc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five genes
(续表3)
真空包装0 ℃冷藏过程中,对照组和TP 处理组大黄鱼肌肉5 个基因片段mRNA 相对水平分别如图7~图11所示。
2.3.1 大黄鱼冷藏期间Calpain-1基因的mRNA相对水平变化规律 如图7所示,0 ℃真空包装低温贮藏过程中,对照组大黄鱼在冷藏0,5,10,15和20 d 肌肉中mRNA 含量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不同贮藏天数Calpain-1基因mRNA 水平两两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其中冷藏第5 天和第10 天之间Calpain-1基因mRNA 水平差异不显著。宰杀当天的大黄鱼肌肉中Calpain-1基因mRNA 含量水平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统计分析得到大黄鱼的Calpain-1基因mRNA 含量与冷藏时间呈负相关(r=-0.757),表明冷藏时间对mRNA 降解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同理,如图7所示,0 ℃真空包装贮藏期间,茶多酚处理组(TP)大黄鱼片在冷藏0,5,10,15,20 d 肌肉中Calpain-1基因mRNA 含量水平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其含量水平在整个冷藏期间TP 处理组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表明TP 保鲜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中Calpain-1基因mRNA 的降解速度,延缓Calpain-1蛋白酶的活性表达,进而延缓了肌肉中核酸降解腐败变质程度。TP 处理组在宰杀当天鱼片Calpain-1基因mRNA 含量水平最高,冷藏期间不同天数鱼片Calpain-1基因mRNA 水平两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贮藏末期第15 天和第10 天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统计分析得到TP 处理组鱼片在冷藏期间大黄鱼肉中的Calpain-1基因mRNA 含量水平与冷藏时间呈高度负相关(r=-0.930),表明在茶多酚的保鲜作用下,冷藏时间和Calpain-1基因的mRNA 水平呈现更高度紧密的负相关性。
图7 大黄鱼在0 ℃贮藏过程中Calpain-1 基因mRNA 水平Fig.7 Calpain-1 mRNA levels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during storage at 0 ℃
2.3.2 大黄鱼冷藏期间Calpain-2基因的mRNA相对水平变化规律 如图8所示,0 ℃真空包装低温贮藏过程中,对照组大黄鱼在冷藏期间Calpain-2基因的mRNA 含量水平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波浪式趋势,但是含量水平在冷藏第10 天达到最大值。在整个冷藏期间,Calpain-2基因mRNA 含量水平在不同天数两两之间呈现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分析得到大黄鱼的Calpain-2 基因mRNA 含量与冷藏时间不具备相关性(r=0.151),表明冷藏时间对Calpain-2基因mRNA含量水平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
图8 大黄鱼在0 ℃贮藏过程中Calpain-2 基因mRNA 水平Fig.8 Calpain-2 mRNA levels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during storage at 0 ℃
同理,如图8所示,0 ℃真空包装低温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处理组(TP)大黄鱼片肌肉中Calpain-2基因mRNA 含量水平具有相对稳定性,最大值出现在贮藏第5 天,而且在整个冷藏期间TP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Calpain-2基因mRNA 含量水平差异不显著,表明TP 生物保鲜处理不能显著抑制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中Calpain-2基因mRNA 的降解速度。TP 处理组鱼片在冷藏第5 天Calpain-2基因mRNA 含量水平最高,冷藏期间不同天数Calpain-2基因mRNA 水平两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贮藏末期第0 天和第20 天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统计分析得到在冷藏期间,TP 处理组鱼片Calpain-2基因mRNA 含量水平与冷藏时间也不具有相关性(r=-0.129),表明在茶多酚保鲜作用和冷藏时间对冷藏期间大黄鱼肉Calpain-2基因的mRNA 降解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影响效应。
2.3.3 大黄鱼冷藏期间Calpastatin基因的mRNA相对水平变化规律 如图9所示,0 ℃真空包装低温贮藏过程中,对照组大黄鱼在冷藏期间Calpastatin基因的mRNA 含量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宰杀当天其含量水平表现为最大值。在整个冷藏期间,Calpastatin基因mRNA 含量水平在不同天数两两之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统计分析得到大黄鱼的Calpastatin基因mRNA 含量与冷藏时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64),表明冷藏时间对Calpastatin基因mRNA 含量水平的影响明显。
图9 大黄鱼在0 ℃贮藏过程中Calpastatin 基因mRNA 水平Fig.9 Calpastatin mRNA levels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during storage at 0 ℃
同理,如图9所示,0 ℃真空包装低温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处理组(TP)大黄鱼片肌肉中Calpastatin基因mRNA 含量水平在冷藏期间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在整个冷藏期间TP 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Calpastatin基因mRNA 含量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的鱼片中含量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表明TP 生物保鲜处理能够显著加速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中Calpastatin基因mRNA 的降解速度。TP 处理组鱼片在宰杀当天Calpastatin基因mRNA 含量水平最高,冷藏期间不同天数Calpastatin基因mRNA 水平两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贮藏初期第0 天和第5 天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相关分析得到在冷藏期间,TP处理组鱼片Calpastatin基因mRNA 含量水平与冷藏时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55),表明茶多酚保鲜作用,能够明显加快冷藏期间大黄鱼肉Calpastatin基因的mRNA 降解速度,并且冷藏时间也能够显著影响其降解速度,进而对鱼肉的腐败变质产生影响。这个结果正好印证了Calpastatin 酶作为Calpain 酶特异性抑制剂的作用效应,能够解释大黄鱼中Calpastatin基因片段mRNA 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Calpain-1基因片段的mRNA 含量水平反而维持较高的水平,说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3.4 大黄鱼冷藏期间MuRF-1基因的mRNA相对水平变化规律 如图10所示,0 ℃真空包装低温贮藏过程中,对照组大黄鱼在冷藏期间MuRF-1基因的mRNA 含量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宰杀当天其含量水平表现为最大值。在整个冷藏期间,MuRF-1基因mRNA 含量水平在不同天数两两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分析得到大黄鱼的MuRF-1基因mRNA 含量与冷藏时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65),表明冷藏时间对MuRF-1基因mRNA 含量水平的影响明显。
同理,如图10所示,0 ℃真空包装低温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处理组(TP)大黄鱼片肌肉中MuRF-1基因mRNA 水平在冷藏期间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在整个冷藏期间TP 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MuRF-1基因mRNA 含量水平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组的鱼片中含量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表明TP 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中MuRF-1基因mRNA 的降解速度。TP 处理组鱼片在宰杀当天MuRF-1基因mRNA 含量水平最高,冷藏期间不同天数MuRF-1基因mRNA 水平两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相关分析得到在冷藏期间,TP 处理组鱼片MuRF-1基因mRNA 含量水平与冷藏时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83),表明茶多酚处理能够明显抑制冷藏期间大黄鱼肉MuRF-1基因的mRNA 降解速度,冷藏时间也能够显著影响其降低速度,进而对鱼肉的新鲜度产生影响。
图10 大黄鱼在0 ℃贮藏过程中MuRF-1 基因mRNA 水平Fig.10 MuRF-1 mRNA levels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during storage at 0 ℃
2.3.5 大黄鱼冷藏期间MuRF-2基因的mRNA相对水平变化规律 如图11所示,0 ℃真空包装低温贮藏过程中,对照组大黄鱼在冷藏期间MuRF-2基因的mRNA 含量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宰杀当天其含量水平表现为最大值。在整个冷藏期间,MuRF-2基因mRNA 含量水平在不同天数两两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分析得到大黄鱼的MuRF-2基因mRNA 含量与冷藏时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15),表明冷藏时间对MuRF-2基因mRNA 含量水平的影响明显。
同理,如图11所示,0 ℃真空包装低温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处理组(TP)大黄鱼片肌肉中MuRF-2基因mRNA 水平在冷藏期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整个冷藏期间TP 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MuRF-2基因mRNA 含量水平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组的鱼片中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表明TP 生物保鲜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中MuRF-2基因mRNA 的降解速度。TP 处理组鱼片在宰杀第10 天MuRF-2基因mRNA 含量水平最高,冷藏期间不同天数MuRF-2基因mRNA 水平两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相关分析得到在冷藏期间,TP 处理组鱼片MuRF-2基因mRNA 含量水平与冷藏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654),表明茶多酚保鲜能够一定程度抑制冷藏期间大黄鱼肉MuRF-2基因片段的mRNA 降解速度,冷藏时间也能够显著影响其降低速度,进而对鱼肉的腐败变质产生影响。
图11 大黄鱼在0 ℃贮藏过程中MuRF-2 基因mRNA 水平Fig.11 MuRF-2 mRNA levels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during storage at 0 ℃
通常新鲜鱼肉的TVC 值为102~104CFU/g,水产品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品种、生活环境、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微生物的污染,特别是鱼肉贮藏环境和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0 ℃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样品对照组和TP组都具有较好的初始品质,在贮藏期末(20 d)的样品微生物总数分别为8.4 lg(CFU/g)和6.9 lg(CFU/g),对照组和TP 处理组样品的菌落总数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0.2%的茶多酚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大黄鱼0 ℃冷藏期间微生物菌落的生长与繁殖[18]。
在0 ℃冷藏期间,对照组和TP 处理组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对照组)= 0.256x+3.59,R2=0.983,P<0.05;y(TP)=0.190x+3.385,R2=0.988,P<0.05。以7 lg(CFU/g)作为水产品微生物的腐败临界值,根据上述回归方程可以得出,0 ℃冷藏期间真空包装条件下对照组和0.2%茶多酚处理组的大黄鱼片样品货架期分别为13.32 d 和19.03 d。
目前,关于鱼类贮藏期间肉质新鲜度的分析与评价,大部分研究都是侧重于分析其死后的色、味、形和微生物繁殖等方面,或是研究鱼宰杀之前基因对其肉质性状的影响效应。而本研究针对贮藏期间大黄鱼肌肉核酸降解水平,运用荧光定量PCR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克隆、筛选和鉴定了大黄鱼5 个特异性的基因片段cDNA,结果显示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中Calpain-1、Calpastatin、MuRF-1和MuRF-2等4 个基因片段mRNA 具有相对稳定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mRNA 水平呈下降趋势,与贮藏时间显示为显著负相关性。同时,大黄鱼贮藏期间肌肉微生物指标可以佐证茶多酚对冷藏大黄鱼肌肉的新鲜度保持作用,进而解释了茶多酚处理对大黄鱼肌肉的核酸降解规律的影响效应,是通过影响肌肉核酸分子mRNA 稳定性,从而控制大黄鱼肌肉的新鲜度,为研究冷藏期间茶多酚对鱼肉品质控制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因此,结合评价鱼肉品质,可以更准确地阐释大黄鱼在冷藏期间新鲜度变化的内在机理,使得常规的肉品质指标评价结果更具可靠性,分析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