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琳
摘要:学习状态如何深刻影响着小学生的成绩,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快速提高其学习成绩,本文具体从优化教学手段,鼓励关心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校合力教育四个方面帮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教育实践表明:学习状态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习状态好,成绩就不会差,如果学习长期不在状态,学习时心不在焉或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就不会好。可以说,学困生的形成,和其学习长期不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具有很大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从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入手,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能够使之成为“学优生”。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学习状态对其成绩的影响更加冥想。那么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通过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一、优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异的刺激会引发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如恰当的使用录音、视频等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实物、模型、标本、挂图、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同时加强老师和学困生的交流沟通。这样,使学困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情,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使课堂充满生机,多提问、多交流,这样就能够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如讲授《索溪峪的“野”》时,通过多媒体把索溪峪的美丽展现出来,给小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就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兴趣。
二、给予学困生鼓励、关心和表扬,增加其自信心
由于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学困生的作业也经常是错误百出,也由此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个别同学的嘲笑。时间长了,难免在心里会留下阴影,导致其学习状态下降,并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勇气和信心,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学习天赋不好,这样,其自身原来就具有的良好品质也会慢慢丧失。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必须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提问时,要有意识的提问一些他们经过思考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并及时对他们的行为和回答做出正面评价和表扬,使学困生树立起信心,认识到自己并不笨,只是努力程度不够获方法不对等外在原因造成的,从而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成绩。如在课堂提问中,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程度,从课本中能够直接找出答案的问题开始,当能够顺利回答上来后,在慢慢增加难度,当每次回答出来后都要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样让学困生从内心里有一种成就感,增加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即便退一步来说也会给学困生一种压力,害怕下次再被老师提问,不自觉的就会认真学习。其次,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特长,给其展示机会。有的爱好体育运动,可以让其参加运动会,通过运动会为班级争光,增加自信心;有的擅长书画,可以举办书画展,让其他同学认识到学困生的闪光点;有的学困生喜欢唱歌,则让其组织文艺晚会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困生既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和才艺,让其他同学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又能够让学困生意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助于学困生改变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自卑中走出来,树立良好的信心,端正其学习态度,逐渐转变为优等生。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召开班会,交流学习心得,介绍学习方法,让学困生从中受到启发;还可以举办一些有关人生观、理想、价值观、法制教育等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的感染学困生,使之下定决心,立志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样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鼓励,进而慢慢地改善心理問题,树立学习信心。从而转变他们的学习状态。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好的学习状态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对于学困生更是如此。学困生的基础本来就不好,如果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会付出了很大努力,其结果成绩提高不明显,这样会使学困生更加认为是自己天赋不好,不是自己后天努力不够。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困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一份努力一分收获”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自然学习也就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成绩就会有提高。如要求并监督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当面批改,使其养成认真完成做作业的习惯,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困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学困生的成绩也会在认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同时业帮助学困生锻炼了意志力,认识到只要认真学习,自己也可以成为优秀生。
四、家校密切联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学困生,老师更应该关注其家庭环境。特别是单亲家庭,小学生在家里享受不到应有的关爱,甚至不得不承担过多的家务;有的对于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不能承受一点挫折,形成心理和年龄不匹配;有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也会对孩子在心灵上形成不好的影响,自然小学生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因此,老师要和学困生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给予他们更多温暖和关爱,弥补父母、家庭中缺失的关爱,由此让学困生从内心慢慢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学习状态应是一个人学习使心态、身体状况、学习方法等综合作用下所处的状态,通过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兴,参与度、持久性、稳定性、意志力等,让学困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对学习永不满足的学习状态之中,就会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变学困生为优等生。
课题项目:(濮阳工业园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名称:《小学学困生学习状态诊断研究》+课题编号:【2020】JKGHI0)
濮阳工业园区西七宝寨小学 河南 濮阳 4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