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常伴留守儿童

2021-10-18 03:31张兆通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6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农村

张兆通

【摘要】在城乡之间固有的二元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很多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同时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将子女一同带出,而是将其留在老家,由祖辈以及其他监护人照顾。而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加之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让学校、家庭、社会都能够关注留守儿童,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农村基础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要求家庭、社会、学校都必须重视其心理健康问题,从学校层面来讲,应当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从家庭层面来讲,要求父母以及监护人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加强交流与沟通;从社会层面来讲,则应当尽可能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一)性格不健全

大部分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开,很少会与父母之间有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心理安全以及情感方面都难以得到满足,常常出现孤独感。另外,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照顾或者是寄养在亲戚家中,因此,感情依靠与家庭归属感比较缺乏,从而会产生一些自卑感,怕与陌生人进行主动交流,更加谈不上会敞开心扉,加之长期的紧张、焦虑,使得他们产生封闭的心理。

(二)互联网、电视、手机成瘾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手机、计算机、电视都已经全面普及。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不会受到太多的管教与引导,很多学生一放学首先不是做作业,而是娱乐。例如,看电视、玩手机,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非常容易沉迷于各种手机游戏之中。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并导致出现缀学,甚至外出流浪的问题。

(三)行为道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辈照顾,只是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则容易被忽视,尤其是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加之现在网络普及,学生非常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影响,又或者与社会上一些品德或行为不好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在课堂学习上出现开小差、睡觉,甚至是欺负其他同学等行为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7岁到14岁之间,而这个年龄对于孩子来讲则是成长的黄金时期,所以,父母在这个期间所扮演的角色、所实施的家庭教育以及所给予的爱都关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基于各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正常的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关爱很难实现,学生与父母未能进行及时地交流与沟通,甚至很多学生非常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要出去打工,认为是父母抛弃了自己。长期处于缺乏家庭教育、父母关爱的环境之中,部分留守儿童逐渐开始不愿意接触外界,其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开始下降,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二)监护人未能完全胜任对学生的管教

农村地区大部分祖辈的思想比较固化,且部分祖辈还存在着一些怪异、固执的想法,在祖辈的照顾下留守儿童对这些行为耳濡目染,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而对于祖辈来讲,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好学生,要不将学生固定在一个区域玩耍,导致其缺乏活力,形成孤僻的性格;要不就是放任自流,没有能力进行管束,从而接触各种不良信息与不良人士等。亲戚朋友作为监护人,对于别人的学生始终会有所顾忌,通常是没法管、不敢管,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很少会过问,只要能够保障学生的基本安全即可。

(三)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由于地方经济条件以及农村办校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专业的心理咨询环节以及基础设施。很多农村小学没有条件开设对应的心理咨询室,即使部分小学开了心理咨询室,但未能配置专业能力达标的心理健康教师。另外,没有完善的心理咨询管理制度,因此,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也无法及时发现,更加谈不上正确的指导与纠正。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整体,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及行为活动,其质量参差不齐。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渗透影响也较为严重。尤其是在网络盛行、信息传播快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电影、游戏等娱乐内容,不分层级通过互联网设备传播到学生面前;加之,学校周边地区还充斥着各类娱乐场所,例如,网吧、歌厅等,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身份,加上社会因素各方面的侵蚀,很多学生开始自我放逐,甚至早早辍学流入社会,从而导致其心理逐渐扭曲,不利于健康成长。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家庭教育,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从家庭层面来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改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来讲十分关键。因为父母长年不再身边,使得学生的心理不仅敏感,而且十分脆弱,此时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并期望能够与父母进行交流。考虑到客观因素,父母在外是为了生计,要求他们陪伴在学生身边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坚持做到定期与学生进行视频通话,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父母是关心他们的,而不是为了生计而“抛弃”他们。同时,要非常注意交流方式,在交流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也不能过于责备学生,而应当在交流之中融入情感。比如,可以关心学生在生活方面是否过得充实、是否过得快乐,在物质方面有什么样的需求;多问问学生遇到的困难、受到的挫折以及有什么烦恼。总之,父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应当像朋友一样,要告诉他们,父母外出工作是为了生计,为了以后家庭有更好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够理解父母的用心,有利于消除一些负面情绪。而且只要长期坚持,学生还会将父母迫于生计的无奈转化成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以各方面优质的表现来回报父母的付出。

(二)提升监护人的综合素质

农村留守儿童由监护人照顾暂时无法改变,但可以另辟蹊径,即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监护人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养意识。身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当具备一定的育儿素质,这方面需要学校进行引导,然后教会监护人一些方法,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便可以及时与学校取得合作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监护人既然已经答应了家长的请求,那么应担当好这份职责,要耐心、悉心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心理能够健康发展。要知道,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监护人的各种行为将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心理发展。

从祖辈层面来讲,爷爷奶奶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学校以及社区都应当针对祖辈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于有的祖辈“重养不重教”的意识非常强,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活动,社区可以利用社区活动加强宣传,例如,可以讲一讲家庭教育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从而使其明白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现实意义。并利用身边一些成功的案例,发挥其榜样的力量,改变祖辈的教育观念,不粗暴也不溺爱。从其他亲戚的层面来讲,在教育方面尤其要注重生理卫生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特别是针对女生来讲,不可以忽视,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有利于消除学生寄人篱下的自卑感。

(三)构建心理咨询平台

农村学校还应当为留守儿童构建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心理咨询室,并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心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考取与心理咨询有关的证书,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能拥有深厚的业务知识,从而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学校方面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主题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特别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活动平台,促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以及活动带来的快乐,有利于消除留守儿童的孤僻情绪。另外,要重视并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针对部分心理已经存在问题的留守儿童,可以定期约谈学生,并在生活方面多关心他们,从而保障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四)社会教育的完善

关于社会教育的完善,建议相关部门提升监管力度,即各类信息、内容的性质与级别方面做好严格把关,建立不同年龄分级机制,并有效执行。例如,电影、电视、游戏等方面都应该分级,从而防止不良信息渗透在学生身边。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周边一定范围内不能有娱乐机构,同时,可以加强与农村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文娱节目的开发,由政府与社会机构进行组织,加强正能量的传播,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基于我国农村环境以及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对应的措施,通过分析问题以及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尤其是学校在这方面不能夠怠慢,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史永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5):61.

[2]龚晓菊,郑以德.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4):167-168.

[3]段淑霞.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9(12):155.

[4]周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对策的研究[J].科技风,2019(8):256.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