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华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简单的加减运算到较为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随着运算准则越来越复杂和题目难度的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也越来越大.此时,教师的科学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此,以提高四则运算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围绕北师大版教材就引导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引导兴趣、引导自学、引导思考、引导审题等建议,希望能够为师生的共同成长带来有效帮助.
【关键词】引导教学法;小学数学;四则运算;运用策略
一直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数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四则运算,作为学生在小学时期需要学习并掌握的最复杂的计算知识,备受教师关注.但是受知识水平和思维结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该部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阻碍其数学综合素养的健康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在正视其学习效率低下成因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当前思维结构和所学知识、发展目标的教学方法.
一、多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四则运算是小学生在中高年级才开始接触的知识,而且学生在之前的计算学习和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计算学习经验以及运算思维,但其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还是存在一定局限的,极有可能在面对难度和枯燥特征均有所增强的知识时产生“不愿学习”“不愿思考”的消极情绪.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为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必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等工具,将四则运算的知识在直观、动态、带有一定趣味色彩的情境中展示出来,借助适合学生思维结构和兴趣取向的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知识的学习状态当中.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除法”内容,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在有括号、有乘法、有除法的算式中,应先算括号中的乘法,再算除法”的基础四则运算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如下情境:有200本书要放在图书室,图书室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小明利用200÷2=100,100÷4=25的分步计算算出了书架每层可以放25本书,而小红直接利用200÷2×4=200÷8=25的算式求出了同样的结果.如此一来,学生跟随情境中的人物对话对“为何小红要这样算?”“这样计算正确么?”产生好奇,进而对相关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升,后续教学活动更容易展开,整体教学引导的有效性必然会达成质的飞跃.
二、重点展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之后,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相关内容更加细致、准确地展示出来,尤其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重点呈现,以此支持其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同时,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在充足材料的支持下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相较于单一的教材展示或板书授课,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动态信息吸引,教师可以尝试提前录制以讲授重难点内容为主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呈现知识系统,在课堂正式授课环节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引导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学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维接受知识,在视频的支持下,他们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甚至还可以要求教师重复播放某一片段,对不理解的内容反复、深入地自主探究.毫无疑问,在如此主动的学习状态和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加理想.
三、提出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思考
教师向学生讲授四则运算的知识,根本目的在于让他们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道理,并提高他们计算相关算式的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具体题目,围绕“算理”提出简单的问题,引导他们自主或在合作状态下对“算理”以及“如何准确运用算理计算混合算式”展开思考,提高其思考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对相关内容的掌握.再者,这样的提问和思考,还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简单来说,提问、合作思考和回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知识的过程,在畅所欲言和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氛围更加活泼,教和学自然会更加轻松.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运算律”中的“乘法分配律”内容,教师可以分别列举算式4×26+6×26=104+156=260和4×26+6×26=(4+6)×26=10×26=260,向学生提出“观察并说明两个算式在运算规律上有何区别”的问题,引导他们对加法和乘法同时出现的混合运算规则展开思考.此时,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和合作分析,会发现第一个式子是先计算乘法后计算乘积之和,第二个式子出现了括号,因此,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再计算乘法,并理解基本的加法和乘法同时出现时的四则运算规律.随后,教师可以列出206×14-6×14的算式,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探索当减法与乘法同时出现时,应如何运用简便的四则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如此,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迁移思维,可以促进其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成长.
四、引导学生审题,培养良好的读题能力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读题和审题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认真读题并挖掘关键信息,为他们在日后解答复杂的应用类问题做准备.学生对四则运算知识的学习,不应只停留在简单的算式計算上,而要向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向延伸.要想真正做到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先读懂题目.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其良好的读题能力与习惯势在必行.
例如四年级下册的“小数乘法”内容,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带有乘法的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以在基础计算规则讲授完毕后,在课件中展示题目:红红每天上学和放学都要乘坐一次公交车,每次乘车花费0.8元.红红的公交卡里还有7元钱,够她一周5天上学和放学用吗?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并挖掘一天坐2次车、一周坐5天车、一次花费0.8元、一共有7元等关键信息,培养其耐心、认真审题的习惯以及不遗漏解题信息的能力,在根源上规避学生在日后可能因审题不清、理解题目不正确而无法准确解题等问题的出现.